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文案适合每一个人!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沤烂的花生——不是好仁(人);没有好仁(人)

【第2句】:【初三月下有横云,初四日里雨倾盆】释义:初三晚上月亮下有云带,初四白天就有倾盆大雨。例句:新月下,有黑云横截,主来日雨。谚云:“初三月下有横云,初四日里雨倾盆。”

【第3句】:【恶人先告状】(谚)指恶人做了伤害别人的事,为转移目标,洗脱自己的罪名,往往抢先告状。也指人自身做了缺理事,反在人前制造舆论,指责别人。 也作“坏人先告状”。

【第4句】:【水漂的瓜菜,风落的梨子】释义:比喻失势,振作不起来。例句:素寒这才说:“他们既编造小集团,你我自然是主要成员,可我不是为自己难过。我是水漂的瓜菜,风落的梨子,算个什么呢!可叹你南征北战多年,负伤回来,靠自己劳动生活,不要公家补助,一心为集体,一心斗地主,还落这种下场。”

【第5句】:【会行船的,不怕大风大浪】释义:比喻有本事,有信心,什么危险也不怕。例句:斗就跟他们斗!怕什么?真金不怕烈火,会行船的,不怕大风大浪!

【第6句】:【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惯)比喻双方都是高手,势均力敌,才智相当。 也作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棋逢对手,将遇作家。作家:行家。

【第7句】:【背包袱】(惯)比喻在思想上或经济上有沉重的负担。

【第8句】:【出污泥而不染】(惯)比喻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却不沾染坏习气,保持着高尚纯洁的品质。

【第9句】:【细米干柴不漏房】(惯)吃的是细米,烧的是干柴,住的是不漏雨的房子。形容家庭生活富裕。

【第10句】:【属啄木鸟的——嘴硬屎稀】(歇)啄木鸟:一种益鸟,嘴尖而直,能啄开木头。嘴:本指啄木鸟的嘴,转指说话。指人说话的口气很强硬,行动却松懈、无能。含讥讽意味。

【第11句】:【逼急眼了,兔子也要咬人】释义:比喻老实人被逼急了,也要反抗,采取行动。例句:逼急眼了,兔子也要咬人!到了这个关节,只有一个拼字。

【第12句】:【硬捏脖往下灌】(惯)比喻强迫别人接受。

【第13句】:【相思树,连理枝】“相思树”和“连理枝”比喻男女爱情忠贞不移。典出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据载,宋康王偶见一美貌女子,原来,此女是宋康王的舍人韩凭的老婆何氏。宋康王不顾君臣关系,硬是把何氏弄到手。韩凭不满,宋康王就给他定罪,并发配边境修筑城墙。韩凭的老婆何氏写了一封信,偷偷送给劳改的丈夫。信中写道:“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意思是说,她的幽怨很多,虽思念丈夫,可河水太深,不能见面,对夫发誓,要死的决心下定了。后被宋康王发现,韩凭自缢身亡。尽管丈夫已死,何氏还是不肯屈从宋康王,她又写了一首《乌鹊歌》表明志向,歌日:“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意思是说,南山有乌鹊,你在北山布罗网,你拿我有什么办法,乌鹊不羡凤凰,妾身不靠宋王。有一天,宋康王与她登高吹风,她纵身一跳,左右侍从伸手一抓,只抓住了衣服碎片,那些衣服碎片,立刻化作了五彩斑斓的蝴蝶,仿佛是从何氏灵魂里飞出的惊艳幻影。后世梁祝化蝶的创作灵感或许是从这里来的吧。何氏当场摔死,衣袋内有一份遗书,要求宋康王赐她与韩凭合葬。宋康王看罢暴跳如雷,叫人分离新旧两坟,让两坟隔路相对,还狠狠地说:“你们够恩爱的,看你们能合在一起!” 没过多久,两座坟墓上都长出梓树,十来天竟有一抱之粗,而且树干弯曲,互相靠拢,不但地下树根交错缠绕,树上枝Y也慢慢纠合难分。不知哪来的两只鸳鸯,每天栖于树上,依偎哀鸣,仿佛在控诉宋康王的暴虐,嘲笑他的无能。宋国人可怜韩凭夫妻,把这两棵树叫做“相思树”。“相思树,连理枝”典出于此。

【第14句】:买干鱼放生——尽做糊涂事

【第15句】:【九子不葬父,一女打荆棺】湖南省泪罗江一带曾流传“九 子不能葬父”的故事。借指人多办事互相推委不负责任,一 个人无法推委,倒可以办成。荆棺,也说:金头。台湾《明 报》(1982,6,25):“她一点眼泪也不流,马上到城里打造了 半个金头安在父亲的头上,使父亲能够全尸入殓。事情办 好了,她才放声大哭……这叫做‘九子不葬父,一女打金 头’。”

【第16句】:小芳的爸爸经常买六合彩,她的奶奶痛心地劝他说:“不要再赌了,俗话说染上嫖、赌、吹,百万家财都会飞。”(广东·龙门)

【第17句】:【作舍道边,三年不成】(谚)在大道旁边筑房舍,过往行人多,七嘴八舌,主人拿不定主意,三年也筑不成。指做事多谋寡断,难以成事。

【第18句】:人造卫星上天——不翼而飞;惊天动地

【第19句】:妈妈死后,爸爸又给我找了个新妈妈。新妈妈又带来个新哥哥,两年后妈妈又给我生个新弟弟。爸爸说话幽默风趣,妈妈却有些小肚鸡肠。这不,一天下午妈妈又躺在床上不说话了。爸爸又在施展他的战术:“又咋了,是俺娃气你了,还是你娃气你了,再不就是咱们娃气你了?来,拉出来,各打三十大板。”妈妈一听,“扑哧”一下笑了。(河南·内乡)

【第20句】:【地生架不住人熟】(谚)地理环境再生疏也没关系,只要有熟人,啥事都好办。指要办好事情,有熟人相助是一个重要条件。

【第21句】:剖开墨鱼肚——黑心肠

【第22句】:鸭子学上树——力不能及;力不从心

【第23句】:【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技艺要经常练习。不坚持练习,感 到手生,容易荒废。类似的: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清代《红楼梦》:“我在扬州,也听得讲究过,也曾学过,只是 不弄了,就没有了,这果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第24句】:【状元】“状元”指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它源于隋代。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隋炀帝统治时期便已开始,在当时,并没有殿试,但参加科考的各地士子到达京城后,在应试前需要向有关部门递送“投状”,考试结束后,成绩最优异者的“投状”便被放在全部“投状”最前面,称作“状头”。因古代以魁为首,以元为开始,故也以“魁甲”和“状元”的名号称呼第一名。从唐代开始,有了殿试,殿试的第一名仍旧称状元。到了宋代,殿试制度化之后,发榜之时,状元总是排在首位,故又称榜首。“状元”称号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始终,使用时间最长。若从殿试开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是唐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状元孙伏咖,最后一位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刘春霖。中国的科举考试延续了一千多年,共产生状元551人,’其中唐139人,五代十国11人,宋118人,辽18人,金15人,元32人,明89人,清114人。另外,张献忠的大顺政权状元1人,太平天国有状元14人。

【第25句】:顺坡推轱辘——滚得快

【第26句】:【读书人识不尽字,种田人识不尽草】(谚)读书人无法把字认全,种田人不能把草认全。指知识无穷无尽,是学不完的。

【第27句】:【桂冠】在各种各样的比赛中夺得第一名的人,常常被人们称为夺得“桂冠”。“桂冠”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它是个舶来品,源自古希腊。古希腊人认为月桂树是太阳神阿波罗的神木,他们用月桂树的枝叶编成冠,授给在祭祀太阳神阿波罗的节日赛跑中的胜利者。戴桂冠者有极高的荣誉。后来,人们用月桂树的枝叶编成冠冕,献给最有才华的诗人和各种比赛中的胜利者,成为一种惯例,流传下来。特别是古希腊又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祥地,奥运会的胜利者也会得到一顶“桂冠”,于是“桂冠”一词随着奥运会传向世界。大家对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记忆犹新,在那届奥运会上,获奖者除得到金、银、铜奖牌外,发奖官员还将桂枝编的花冠戴在他们头上。无独有偶,在中国还有一个和“桂冠”词义相近的词,叫“折桂”,也来自一个和桂树有关的美丽神话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称科举考试登科为“蟾宫折桂”,又引申为各种考试与比赛的第一名叫“折桂”。“桂冠”和“折桂”,这两者同义不同源,一个为“西”,一个为“中”,中西合璧,珠联璧合。

【第28句】:【一传十,十传百】(惯)形容消息传播得非常快。 也作一传两,两传三。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

【第29句】:【执法不留情,留情法不容】(谚)指执法者应秉公办案,不徇私情。

【第30句】:小林说话总是吞吞吐吐。她妈妈说:“难道你就不能吐字清楚些?嘴里像含着热茄子似的,难听死了。”(安徽·肥东)

【第31句】:剖鱼得珠——喜出望外

【第32句】:【一个要补锅,一个锅要补】(惯)比喻两人想法合拍。

【第33句】:【卧土打井,立土打穿】(谚)卧土:土层是卧茬的。立土:土层是竖茬的。指卧土层打井,井壁坚实,不会塌方;立土层打穿,穿洞密实,经久耐住。

【第34句】:【篱牢犬不入】不让坏人有机可乘。或说:篱笆扎得紧,野 狗钻不进。明代《水浒》:“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 么?岂不闻古人言:篱牢犬不入。”

【第35句】:杀鸡取卯,打鹿取茸——得不偿失

【第36句】:谢安做宰相——东山再起

【第37句】:【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谚)朝:朝廷,泛指官场。旧指争夺名誉地位,要在官场;争夺财富利润,要在商场。

【第38句】:【有弯弯田就有弯弯路,有浑浑水才养浑浑鱼】(谚)浑浑:浑浊不清。比喻出现什么问题,就要有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第39句】:【人离乡贱】(谚)旧指人离开本乡本土,到外地去谋生,人地生疏,到处求人,总不免要看别人的脸色。 也作人离乡贱,物离乡贵。物离乡贵:货物离开它的原产地就值钱了。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

【第40句】:【敢走黑路就不怕鬼】(谚)迷信说走黑路容易碰见鬼。既然敢走黑路,就不怕遇到鬼。比喻人既然敢干,就无所畏惧。

【第41句】:雀儿的肚子——心眼儿小

【第42句】:【挥泪斩马谡】诸葛亮自责用人不当,痛心地将马谡斩首。 借指为了顾全大局,挽回失误,只好牺牲局部。尤凤伟《中 国一九五七》:“都知道袁是张多年的战友,张不念旧情挥泪 斩马谡。”

【第43句】:城头上栽花——高种(中)

【第44句】:【迅雷不及掩耳】采取猛烈行动,使对方来不及准备,无法 做出反映。成语:措手不及。姚雪垠《李自成》:“俗话说,迅 雷不及掩耳。咱们就是要像迅雷一样奔入河南,使敌人措 手不及。”

【第45句】:【老太太坐牛车——慢透了】(歇)指做事进度太慢,或动作太迟缓。

【第46句】:鸡给黄鼠狼拜年——巴结到家反被害

【第47句】:【墙头草,风吹两边倒】释义:比喻立场不稳,哪边势力强就倒向哪边。“两边倒”又作“两面倒”。例句:还有肖闻喜,这个同志在正确路线下表现不错,可是错误路线一来就晕头转向了,说明他软弱,脚跟不稳,“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第48句】:【 放之四海而皆准】指普遍如此,实用于一切情况。海外 刘宜良《江南小语》:“竞争是现代企业最大的特色,达尔文 的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

【第49句】:鬼晒太阳——无影无踪

【第50句】:【有志者事竞成】指有坚强意志的人事业终究能够成功。典出《后汉书·耿弁传》。东汉初年,山东豪强张步占据青州十二郡,势力强大而且气焰十分嚣张,光武帝刘秀派大将耿弁前去讨伐。耿弁顽强作战,接连获胜。在战斗中,耿弁被箭射中大腿,他强忍剧痛,悄悄拔刀把箭截断后继续战斗,耿终击溃张步。刘秀大喜,亲自到临淄慰劳军队,并夸赞耿弁说:“将军从前在南阳时曾主动请战,当时我担心难以成功,便没答应。现在看来,将军是有志者事竞成啊!”从此留下这句BBB。

【第51句】:【山怕无林海怕荒,人怕老来花怕霜】(谚)有山无林,水土必定流失;大海无鱼,就是一片荒海;人老无为,生活无依无靠;花朵见霜,很快就要凋落。指人或物都有最难排解的伤害。

【第52句】:从我家到县城要翻过两道山冈,爸爸每次去县城,总是拿根木棒。一次,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拿木棒,爸爸说:“出门不空手,半道打疯狗。”(内蒙古·赤峰)

【第53句】:【君子动口不动手】讲道理,不打架。或说:君子动口,小 人动手。鲁迅《阿Q正传》:“‘君子动口不动手!’阿Q歪着 头说。王胡似乎不是君子,并不理会,一连给他碰了五下, 又用力一推,至于阿Q跌出六尺多远,这才满足的去了。”

【第54句】:【锯不成葫芦改不成瓢】(惯)比喻东西太少,什么也做不成。

【第55句】:【榜眼】“榜眼”指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第二名。它为什么叫“榜眼”,又产生于何时? “榜眼”的称呼在北宋才开始出现。北宋年间的殿试规则是,进士一甲只钦点三人,并规定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为榜眼。第二、三名之所以同为榜眼,是因为填进士榜时,第一名状元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体的眼部地位;参见皇帝时,第一名状元在前面正中,第二、三名分立状元身后的左右位置,也如同身体的两只眼睛,故以榜眼称呼第二,三名进士。到北宋后期,为对殿试中的第二、三名进士有所区别,人们便只以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则称之为“探花”。“榜眼”则成为第二名进士的专称。

【第56句】:我问妈妈要钱买东西,妈妈说:“今天要,明天要,沙窝淘井,越淘越深。”(河南·新野)

【第57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则俗语的意思是形容身为其事的人反而糊涂,犹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源自宋欧阳修《新唐书·元澹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何所谓疑而不申列?” 这段话是唐朝的大臣魏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订过的《类礼》(即《礼记》列为经书,也就是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玄宗当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细校阅一下,再加上注解。不料,右丞相张说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说,现在的《礼记》,是西汉戴圣编纂的本子,使到现在近千年;再说东汉的郑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经成为经书,有什么必要改用魏征的本子呢?玄宗觉得说的也有道理,便改变了主意。但元澹认为,本子应该改换一下。为此,他写了一篇题为《释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观点。《释疑》是采用主客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先是客人问:“《礼记》这部经典著作,戴圣编纂、郑玄加注的本子与魏征修订的本子相比,究竟哪个好呢?” 主人回答说:“戴圣编纂的本子从西汉起到现在经过了许多人的修订、注解,互相矛盾之处很多,魏征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而重新修订,谁会想到那些墨守成规的人会反对!” 客人听后点点头说:“是啊,就像下棋样,下的人反倒糊涂,旁观者却看得很清楚。” 原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指下棋,围观者清,确实如此。

【第58句】:【英雄遇上好汉】遇到对手,反而赏识。类似的:惺惺惜惺 惺,好汉识好汉。老舍《骆驼祥子》:“他们素来是所向无敌 的;及至遇到张妈的蛮悍,他们开始感到一种礼尚往来,英 雄遇上好汉的意味,所以颇能赏识她,把她收作了亲军。”

【第59句】:丈夫因舍不得花钱修车,不幸把髌骨磕碎了,到医院治疗,花了几千元。他妻子逢人就说:“他啊,没见过他省那几个钱,小窟窿掏出了个大螃蟹。”(河南·正阳)

【第60句】:【打出来的铁,炼出来的钢】(谚)比喻人的坚强意志、出众才干,都是从艰苦的打磨中培养出来的。

【第61句】:【伸手不打笑脸人】不应该欺侮善良有礼貌的人。沈从文 《长河》:“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脸人,我是夸奖你;难道世界 交了,人家说好话也犯罪?”

【第62句】:【狐狸精问路——没有好道道儿】(歇)道道:本指道路,转指主意、心计。指不安好心。

【第63句】:【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谚)指人在春天容易困倦,在秋凉时容易疲乏,在炎热的夏天容易瞌睡,在寒冬的季节又容易贪睡不起。

【第64句】:【犹豫】“犹豫”是拿不定主意,迟疑不决的意思。它是人们的心理活动,却源自两种动物。据古书上说,“犹”是一种猴科动物,虽灵巧,却生性多疑,一旦发现人或其他“敌情”,便慌张地迅速爬到树上,躲藏在茂密的树叶之后,探头察看。待一切平静,它再跳下树来,东张西望一番,突然再生怀疑,又爬树上。如此反复多次。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就是“疑神疑鬼”。《说文》载:“豫,象之大者。”豫,是一种长得像大象的动物,虽力大,但是常是遇事无主意。人们根据动物“犹”和“豫”的多疑无主见的特性,把它们合在一起,组成“犹豫”一词,既形象又确切。

【第65句】:【糟糠之妻】“糟糠之妻”比喻共患难的妻子。并非一传统相声中将“糟糠之妻”说成是如同糟糠一样的妻子。 “糟糠之妻”出自《后汉书·宋弘传》,据载:“(光武帝)谓弘日:‘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日:‘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说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与他的大臣宋弘之间的一段对话。当时,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丈夫去世,刘秀希望她在满朝文武大臣之中再物色一位合适的丈夫,结束寡居生活。湖阳公主心仪宋弘,认为“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就请刘秀代为牵线。宋弘是光武朝的名臣,为人正直,做官清廉,对皇上直言敢谏。先后为汉室推荐和选拔贤能之士三十多人,其中有官居相位的。虽然深得光武帝的信任和器重,但他并未因此而骄逸。难怪湖阳公主看中这样一位品行公正的大臣。可刘秀也不好挑明了直说,就委婉地向宋弘试探“贵易交,富易妻”的反应。宋弘听出了弦外之音,婉拒以“糟糠之妻不下堂”,保全了大家的面子。“糟糠”是指谷皮等粗劣的食物,贫者常以此充饥。“糟糠之妻不下堂”是说贫贱时一起吃糠菜、共患难的妻子不可遗弃。从此,后世就将共患难的妻子直接称为“糟糠”了。

【第66句】:老鼠嫁女遇老猫——先喜后忧

【第67句】:背后施一礼——没有领情;不领情

【第68句】:妈妈跟爸爸打赌,说第二天准会下雨。我劝妈妈小心点儿,妈妈很有把握地说:“没有那么大的脚,就不穿那么大的鞋。”(广东·韶关)

【第69句】:【抬一个灭一个】(惯)抬举一个,打击另一个。指待人不平等。

【第70句】:戏台上起年号——称王称霸

【第71句】:木偶做戏——受人牵连

【第72句】:南天门搭戏台——唱高调

【第73句】:【秤砣虽小压千斤】释义:比喻人物虽小,作用很大。例句:“你原来没眼色,认不得人。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他们相貌空大无用……咱老孙小自小,斤节。”

【第74句】:【脑瓜子有转轴】(惯)比喻人见风转舵,善于跟着情势转变立场、态度。

【第75句】:【常打鱼总有捞上王八的时候】(谚)王八:鳖的俗称。指经常打鱼,总有一次会捞上鳖。比喻事情只要常常去做,总有好机会,好结果。

【第76句】:【早起三朝当一工】(谚)三个早晨早些起床所干的活,抵得上一整天的工作量。指清晨工作效率高。

【第77句】:石头缝里长山药——两头受夹

【第78句】:我每晚做完作业,总想看电视不想睡觉,可是到早上却起不来。妈妈说:“你呀,晚上像豺狼,早上像绵羊。”(安徽·黄山)

【第79句】:婊子立牌坊——假装正经;令人作呕

【第80句】:【好拳不赢头三手】(谚)头三手:拳术交手的头三招。指拳术比赛时,真正的高手总是让过前三招,然后才施展手段。泛指本领高强的人往往到最后才以绝招取胜。 也作“好把式不赢前三手”。

【第81句】:【钢刀再淬火,利刃又加钢】释义:淬火:把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浸入冷却剂急速冷却,以增加硬度。比喻好上加好,刚强更加刚强。例句:你别看日子不多,他长的出息可真不少!这条硬汉子,一进入革命队伍的行列,真好似钢刀再淬火,利刃又加钢!

【第82句】:堂前中央挂灯笼——正大光明

【第83句】:刘大妈和儿媳妇又吵架了。邻居大嫂来劝解:“吵吵嘴没啥相干,谁家不是碗大碟小磕着碰着哩?”(山东·金乡)

【第84句】:【矮子爬楼梯,步步登高】境况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古华 《芙蓉镇》:“不过话讲回来,李国香这些年来能够矮子上楼 梯,也是颇不容易的。”

【第85句】:【船漏水入,壶漏内虚】释义:船漏了,水就进来,壶漏了,水就流完了。比喻方式相同,结果相反。例句:“鬻棺者欲民之死,蓄谷者欲岁之饥。‘船漏水入,壶漏内虚’也。”

【第86句】:东郭先生救狼——好心得不到好报

【第87句】:【桑条从小拗,大来拗不直】(谚)桑树的枝条要想培直,必须在它嫩小的时候;长成粗枝便无法拗动。 比喻教育后代必须从幼小时抓起,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88句】:狸猫换太子——以假充真

【第89句】:【羊上狼不上,马跳猴不跳】释义:比喻你动他不动,行动不协调。例句:“咱们打仗一靠官带,二靠弟兄们敢拼。要是大家气不顺,羊上狼不上,马跳猴不跳,这仗永远也打不胜。”

【第90句】:布袋里装牛鞅子——内中有弯

【第91句】:大榔头砸豆腐——笃定

【第92句】:【七窍里冒火,五脏里生烟】着急万分。成语:心急如焚、五 内俱焚。清代《老残游记》续集:“一天两天还好受,等到第 三天,真受不得了!怎么还没信呢?俗话说得好,真是七窍 里冒火,五脏里生烟。”

【第93句】:【敢怒而不敢言】心中不满,不敢表示出来。台湾林语堂 《京华烟云》:“走私的人有治外法权保护,路警也不敢碰他 们,只是袖手旁观,敢怒而不敢言。”

【第94句】:【肥猪拱庙门——十分好的运气】(歇)肥猪拱庙门:肥猪自己送上门来当供品。指运气好,不费事地得到送上门来的好处。

【第95句】:【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加区别,混在一起处理。或说:头发 眉毛一起剃。成语:混为一谈。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他越想越火:你们真个胡子眉毛一把抓,人人眼里插棒槌, 难道姓苗的眼里那么好揉沙子?”

【第96句】:【好兄弟高打墙,亲戚朋友远离乡】(谚)兄弟之间关系再好,分居后也应筑起高墙,节制往来;亲戚朋友相处再好,也应离得远些,不多接触。指和人相处关系宜淡,过热难得长久。

【第97句】:【狼有狼道,蛇有蛇踪】释义:各种野兽出没都有自己的道路。例句:打猎要认路:狼有狼道,蛇有蛇踪。狼走岭脊,狐走山腰,獾走沟底。

【第98句】:【饱暖生闲事,饥寒发盗心】释义:生活富裕就会发生不正当的事,饥寒交迫就会产生盗窃的想法。例句:日间与人讲拳论棒,甚是有兴;夜来孤身自眠,未免有些寂寞。正是:饱暖生闲事,饥寒发盗心。

【第99句】:【好鸟占高枝,能人找福地】释义:比喻哪里好到哪里去。例句:高富才神秘地说:“好鸟占高枝,能人找福地,人往高处走,咱朝山里搬。”

18312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