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文案句句丽质!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猛虎落在陷阱里——空只发威,不能动弹】(歇)动弹:活动。指厉害的人陷入困境,再耍威风也无济于事。

【第2句】:【杏林】在医院常常看到病人送给医生的锦旗或匾额上,除了“妙手回春”一类题词外,还有“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赞语。那么,“杏林”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它源起何处?据说,董奉是三国东吴的名医,他与北方魏国的华佗几乎齐名。董奉医术精湛,行善乐施,治愈无数疑难病症,口碑甚好。董奉到了老年,移居江西庐山。他身处山林,却心系患者,仍旧热心为百姓看病。远近的人们纷纷前来求医,他看到求医者大多是贫苦的乡民,决定不收任何报酬,甚至连药费也由自己倒贴。只要求病人一旦康复痊愈,要种植杏树,小病种一棵,大病种四五棵。病人感恩戴德,争相种树。数年后,董奉居住的院落周围杏林叠翠,蔚然成林。“杏林”承载了董奉行医的佳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他不仅是医术医德的楷模,也是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模范。“杏林”也成了夸赞医生的美称了,医药行业也称为“杏坛”。

【第3句】:【饿鬼抢斋——不辨香臭】(歇)斋:斋饭,僧尼所吃的素食。指分辨不清香臭、好坏。

【第4句】:炸药的捻子——点就着

【第5句】:【石子扔到河里,听个响声】指应该有反应,有回音,有反 馈。张抗抗《北极光》:“白耽误你的时间,写了多少张申请, 没有答复。石头扔到水里还听个响,唉!”

【第6句】:【 闭上眼睛也能做到】极言容易做到。西戎《年轻的一辈》: “你倒爱听闺女说,眼不好又不是绣花,这点点活儿,闭上眼 窝也能干了!”

【第7句】:【交椅】现在所说的“交椅”,是人们对权力的另外一种描述,“坐上第一把交椅”是指成了某地、某组织、某单位的“第一把手”。那么,“交椅”源自何处?传说“交椅”与唐玄宗李隆基有关。这位李三郎风流成性,喜好旅游,经常游山玩水。可是,出远门不能坐龙椅,那些太监设计出轻巧方便且能折叠的椅子,不用就叠上,用时再打开,而且还能灵活转动一周。玄宗坐上一试,果然舒服,比龙椅还要受用。因为这种椅子可以折叠,椅腿交在起,玄宗皇帝传旨,将此皇家专利产品命名为“交椅”。不过,“交椅”在史料中确有记载。宋代高承在《事务纪原》中引《风俗通》的话说:“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 这段话明确指出,在汉代称胡床,在宋代称交椅,胡床即交椅。北方的“胡床”比较实用,样子犹如矮凳,坐上去很舒服,胡床双足交叉,可以折叠,好像现在的马扎。到随朝,因忌讳“胡”字,原先的“胡床”改名为“交床”。约在唐以后,人们在“交椅”上添加后背和扶手,制作出了原始的椅子。“交床”随即荣升为“交椅”。到了南宋时期,正式有了“交椅”之名。当时的“交椅”有直背与圈背两类,坐上去都很舒服。宋江在梁山好汉中坐第一把交椅,别忘了,那小说是明朝人写的,不过,文艺作品也不能脱离当时的生活环境。

【第8句】:【门外汉】“门外汉”即外行人,不论男女。“门外汉”的直接出处来源于僧人之口。唐代僧人慧能写的《坛经·自序品一》云:“祖日:汝作此偈阐释佛教道理的诗句),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到门内。”到了宋代,才有完整的“门外汉”一词。苏东坡仕途坎坷,遂笃信佛教,多与僧人交友。有僧人对他加以评论。《五登会元》卷六:证悟法师与庵元禅师二人评论苏被的佛学修养。证悟认为苏东坡很有修养,庵元的评价却是“尚未见路.……是门外汉耳。”由此可见,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门外汉”。后来,“门外汉”泛指外行和对某种业务技能所知甚少的人。

【第9句】:布袋里买猫——不知底细;听得见:看不见;抓迷糊

【第10句】: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第11句】:【打要打金刚,压要压霸王】(谚)金刚:护佛力士。霸王:楚霸王项羽,勇力盖世。指是英雄好汉就要敢于向强者挑战,打压弱者是卑劣的行为。

【第12句】:冬天不戴帽子一冻(动)脑

【第13句】:【丈夫人前走,带着老婆的手】见“男人往外走,带着娘们手”。

【第14句】:十字路口迷路——不分东西

【第15句】:我们家正在盖房子,花了很多钱,有两万元呢!家里快没钱了,可爸爸的工厂又让集资。“去哪儿借钱?”妈妈叹着气说,“唉!这真是‘穷汉碰上闰月年’啊!”(河南·尉氏)

【第16句】:我从小就不喜欢活动,身体虚弱,听到上体育课,就不提劲儿。有一次在体育课上,才跑了四百米,就差一点儿晕了过去。妈妈知道了,劝我说:“丝不织不成网,体不炼不强壮,以后要经常活动,加强锻炼。”(广东·龙门)

【第17句】:小船载太阳——渡(度)日而已

【第18句】:邻居家的平平姐今年该上初二了,可婶婶硬是让她退学出门打工。妈妈劝婶婶说:“她婶子,人说三辈不读书,活像一窝猪,还是让娃子去上学吧!”(河南·邓州)

【第19句】:【观于海者难为水】(谚)比喻见过大世面,小人物或小事情就不会在意。 也作“久经大海难为水”。

【第20句】:【自己脚杆瘸,怪路不平】(惯)比喻自己有缺点错误,却责怪别人不对。

【第21句】:棒槌灌米汤——滴水不进

【第22句】:鸭子吃鳝鱼——吞吞吐吐

【第23句】:【黑纱】中国人治丧,儿女后辈只穿孝不戴黑色,农村现在也如此。后来,西风东渐,才开始戴黑纱,也只限于城市和公职人员。那么,戴黑纱从何说起呢?它源自欧洲。在古代欧洲,如果一个贵族死了,他的仆役都要为他穿黑色丧服致哀。英国仆役在购不起丧服的情况下,首倡用一块黑纱佩戴在左臂上表示致哀。就这样,节俭易行的佩戴黑纱的丧礼在全世界广泛流行。

【第24句】:打黑牛,惊黄牛,吓得白牛吐舌头。(甘肃·镇原)

【第25句】:【撒迷魂药】(惯)迷魂药:迷信指能迷失人本性的药物。比喻用花言巧语迷惑人。

【第26句】:【喝干醋】见“吃寡醋”。

【第27句】:跳上舞台凑热闹——逢场作戏

【第28句】:【嘴上缺个把门的】意为没有阻拦,有话乱说。把门的,也 说:站岗的。浩然《山水情》:“你如今可不是学生了,还这么 任性,嘴上缺个把门儿的,可没啥好处。”

【第29句】:奶奶店铺里的糖果总比邻家的几个摊位卖得好,一说起经验来奶奶就自豪地说:“有花自来香,好货客满堂。我卖的都是正牌真货呀!”(河南·南阳)

【第30句】:【骑马坐轿,不如扳倒睡觉】(谚)骑马和坐轿再舒服,也比不上躺倒睡上一觉。指人在疲困的时候,只有睡觉才是唯一有效的解困方法。

【第31句】:我到奶奶家去玩,看到奶奶卖的苹果又大又红,馋得直流口水。于是,我忍不住了,向奶奶要苹果吃。奶奶笑着说:“赚钱不嫌钱,落个肚子圆。”说着,就拿了一个大苹果给了我。(河南·信阳)

【第32句】:【拉下脸来】(惯)指很生气或不顾及情面。 也作“拉下脸皮”。

【第33句】:八岁时我就学会了骑自行车,后来好长时间不骑了,这天骑车竟然摔了一跤。奶奶说:“这真是唱戏的三天不唱嘴生,打铁的三天不打手生。”(江苏·如皋)

【第34句】:【人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谚)指人能因为技不如人而感到羞愧,才会深感自己的技艺不高,需要更加刻苦地磨练。

【第35句】:【瓮中捉鳖——手到拿来】(歇)形容非常容易或很有把握。多指捉拿人。 也作瓮中捉鳖——手到擒来。 瓮里抓鳖——手到擒来。

【第36句】:妈妈见我刚吃完饭就上厕所,便说:“真是穷鬼不拿财,吃完屎就来。”(安徽·旌德)

【第37句】:【老寿星】我国自古以来都把长寿老人尊称为“老寿星”。民间有一“寿星图”,形成了老寿星的固定像:长额突出,美髯长须,容光焕发,精神矍铄,手托鲜红的寿桃,怀抱一根龙头拐杖,慈祥和善,笑眯眯地出现在青松、鹿群、桃林之中。现在,老人做寿,儿孙献上寿桃,应该来自寿星图。那么,“老寿星”源自哪里呢?据古书记载,“寿星”本是一种星座的名字,又名“南极老人星”。由于它的“寿”字应了人的年岁长久,而星星犹如日月经天,永不泯灭,所以人们爱把“三寿”老人(即上寿100岁、中寿80岁、下寿60岁)统称为“老寿星”。

【第38句】:【窝里狗,往里咬】借指内哄。西戎《两涧之间》:“你就是 窝子里的狗,专会往里咬!”

【第39句】:两把号吹成一个调——响(想)到一块了

【第40句】:自鸣钟断了发条——全身不活络

【第41句】:【富贵无三辈】(谚)富贵人家,没有延续三代的。指富贵人家不免骄奢淫逸,势不能长富久贵。 也作富无三代享。 富不过三代。

【第42句】:【大海哭孩脸,一天变三变】(谚)哭孩脸:动不动就哭的小孩的脸。 指大海的水面变化莫测,一会儿风平浪静,一会儿风浪掀天。 也作“大海孩儿面,一朝变三变”。

【第43句】:【贼人胆底虚】(谚)指盗贼往往心虚胆怯。 也作“贼人心胆虚”。

【第44句】:一分钱买十一个杏子——分文不值

【第45句】:鼻子大了压到嘴——难开口;口难开:不好张口

【第46句】:戏台上拜天地——假夫妻

【第47句】:【箭在弦上——不能不发】(歇)比喻情势紧迫,不能不做某事。 也作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第48句】:【芝麻摔八瓣】形容极小。电视剧:“芝麻摔八瓣的官,你 真有瘾呀?”

【第49句】:奶奶晚饭吃得很少,我感到疑惑不解。奶奶笑着说:“少吃一口,舒坦一宿。我是想长寿啊!”(河北·唐山)

【第50句】:【 绱鞋不用锥子】针(真)好不用锥子,用针。针、真谐音, 表示赞扬。《人民日报》( 1981,10,24):“对此,农民交口称 誉:供销社热心方便群众,是绱鞋不用锤子,真(针)好!”

【第51句】:【家中无鬼万年安】(谚)家里要是没有鬼怪作祟,就会长久地平安无事。指家庭出了邪佞,就会衰败。

【第52句】:【不管兔子怎么叫,该种豆子还得种豆子】释义:比喻不管别人怎么说,事情还是照样做。“兔子”又作“野兔”。“豆子”又作“黄豆”。例句:育武拖着长腔不慌不忙地回答:“咱庄稼人有句俗话,不管兔子怎么叫,该种豆子还得种豆子。”

【第53句】:【瓜子不饱暖人心/瓜子不大是人心】仁芯,人心谐音。谓招 待菲薄,但情意深厚。周立波《山乡巨变》:“请你收下,转交 给他,瓜子不大是人心!要他务必不嫌弃。”

【第54句】:【知道疯骆驼的性子,在草地上就不穿红袄】(谚)疯骆驼见了红色就发狂,知道这一点,就不要在草地上穿红衣服惹事。指知道事态发展后的厉害,就应谨慎行事,以防事故。

【第55句】:【自家掘坑自家埋】(惯)比喻自作自受,自讨苦吃。 也作自己掘井自己跳。 自个儿挖坑埋自己。

【第56句】:妈妈生病了。我问爸爸:“爸爸,我做一件什么事才能让妈妈高兴啊?”爸爸说:“你把你的成绩单装在口袋里,别让妈妈看见,妈妈就高兴了!”(河北·新乐)

【第57句】:【不读哪家书,不识哪家字】释义:没有学习过,不知道其中的知识。例句:“这里面有个原因,不读哪家书,不识哪家字。现在兴的这号洋码字,我就不会写。”

【第58句】:【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越雷池一步”是我们今天常用的一句俗语,多喻循规蹈矩,不敢破旧立新,思想比较保守。那么,这一俗语是怎么来的呢?据史料记载,雷池地处安徽省望江县东十公里,因古雷水自湖北省的黄梅县界东流至此,久积成池,故名雷池。东晋时置雷戍,辟为江防重地。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历阳(和县)镇将苏峻联合寿春(寿县)镇将祖约发动叛乱,大举向东京建康(南京)进攻,忠于朝廷的江州刺史温峤想马上带兵去建康护卫。掌管中央政权的庚亮得知温峤的意图后,深谋远虑,担心拥有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乘虚而入,因此,在《报温峤书》中说:“吾忧西垂,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思是要保建康必须坐镇原防,不要越雷池而向东移。古雷池已不复存在,但“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个俗语却流传至今。

【第59句】:柳树花儿落地——不动声响

【第60句】:【得人一牛,还人一马】(谚)马的价值,远比牛高。比喻受人的恩惠,要加倍还报。

【第61句】:【说时迟,那时快】(惯)形容非常迅速、快捷,说话的功夫事情已经发生了。 也作“说时迟,那时疾”。

【第62句】:【不是姻缘莫强求】(谚)旧指男女双方如果没有缘分,就不要勉强结合到一起。

【第63句】:【稻雾去,麦雾来】释义:指稻子不要雾,麦子希望有雾,因雾气对稻粒的成熟有害,而对麦子则有利。例句:稻雾去,麦雾来。稻遇雾则谷轻,麦遇之则饱。

【第64句】:【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惯)指人虽穷而有志气,在困难面前不低头。

【第65句】:三叔爱和老嫂们骂着玩儿,我爷爷时常提醒他说:“对她们放尊敬些,老嫂比母啊!”(河南·长葛)

【第66句】:【好动扶人手,莫开杀人口】(谚)要勤动扶助人的手,不要出口就伤害人。指为人必须操善心,做善事,言行举止要有益于人而不害于人。

【第67句】:【和尚庙里借梳子和尚光头,不备梳子】谓找错了门路。 电视剧:“你到我这儿来借钱,是跑到和尚庙里借木梳来 了。”

【第68句】:【天地之大,无所不有】(谚)指世界是非常广大的,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会发生,什么稀奇古怪的人与物都会出现。 也作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天下事无奇不有。

【第69句】:暖水瓶的塞子——堵气(赌气)

【第70句】:老母猪进菜地——拉下脸就啃

【第71句】:【无粮不聚兵】(谚)没有充足的粮草,就不能聚集军队。指自古以来行军打仗,必须粮草先行。也泛指没粮食就无法举事。

【第72句】:【神龙见首不见尾】(惯)形容行动巧妙迅速,或行动诡秘,不见踪影。

【第73句】:【靠墙墙倒,靠屋屋塌】(惯)指无依无靠,命运悲惨。

【第74句】:【 绕过西壁碰南墙】躲避不开。《中国新十大家族》:“他没 料到他改的宾馆化名之一,恰恰是那个旅游盛地一家较有 规模的涉外宾馆的真实名称。真可谓绕过西壁碰南墙。”

【第75句】:小明见又吃萝卜菜,嘟着小嘴说:“不爱吃。”妈妈笑着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河南·邓州)

【第76句】:【独占鳌头】见“占鳌头”。

【第77句】:【女不女,男不男】见“男不男,女不女”。

【第78句】:【人愁不要喜悦】(谚)指人在窘困愁苦之中,和高兴的事就格格不入。

【第79句】:鸭子死了还有鹅——个顶一个

【第80句】:【从来好事多风险,自古瓜儿苦后甜】释义:美好的事总要经历许多风险。例句:有句俗话说,“从来好事多风险,自古瓜儿苦后甜”,辛镇也不是避风谷,田家凤投入了另一个斗争的旋涡。

【第81句】:俩兽医抬死驴——没治

【第82句】:奶奶过生日了。吃饭的时候,爸爸夹了鱼头对奶奶说:“吃了鱼头,万事不愁。”妈妈夹起了鱼尾,对奶奶说:“吃了鱼尾,顺风顺水。”我给奶奶夹了块鱼身放在她的盘里,说:“吃了鱼身,万象更新。”奶奶高兴极了。(河北·易县)

【第83句】:【 此地无朱砂,红土也为贵】没有好的,次的提高了身价。 类似的:此地无黄金,黄土便为贵。老舍《谁先到了重庆》: “就连这样,还四个报馆争着请我呢!这年月缺乏人才,此 地无朱砂,红土也为贵。”

【第84句】:显微镜看人——把人瞧小了

【第85句】:【开方子】(惯)原指医生给病人开处方,比喻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或办法。

【第86句】:【不分青红皂白】释义:皂:黑色。不分是非,不论曲直。例句:“那‘小畜生’不分青红皂白,就夹脸一嘴巴……”

【第87句】:【一客不烦二主】(谚)指求人办事,应一家求到底,不要再去麻烦其他人。 也作一客不犯二主。 一事不烦二主。

【第88句】:【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谓各有各的做法,方法不 同。成语:异曲同工。鲁迅《伪自由书》:“俗语说,戏法人人 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其实是许多年间,总是这一套,也总 有人看,总有人huazaa,不过其间必须经过沉寂的几日。”

【第89句】:【手掌也是肉,手心也是肉】(谚)不论手掌手心,都是自己身上的肉。比喻都是自家的亲人,自应一体对待,不能厚此薄彼。 也作手掌是肉,手背也是肉。 手心手背都是肉。

【第90句】:【雷同】“雷同”现在指两个东西极为相似。一般指抄袭现象。 “雷同”最早出处是《礼记》。《礼记·曲礼》上记载:“毋剿说,毋雷同。”汉代郑玄注:“雷之发生,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已,不当然也。”意思是说,打雷的时候,万物同时都响应。人应该用自己的心去断其是非,不要他人之说以为己语,像万物闻声而应那样。所以,雷同还有“随声附和”的意思。《汉书·刘欲传》:“或怀妒忌,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就是指随声附和。但,“随声附和”今已不取其义。后“雷同”引申为抄袭现象。

【第91句】:属蜘蛛的——满肚子丝(私)

【第92句】:【上眼皮同下眼皮直打架】(惯)形容非常困倦,直打瞌睡。 也作上眼皮粘下眼皮。 上眼皮直粘下眼皮。

【第93句】:【记吃不记打】(惯)斥责人不接受教训,只记得好处而忘了受罪的时候。

【第94句】:【移树无时,莫教树知】(谚)移栽树木并没有一定的时间,只要不让树木感觉到就行。指移树最要紧的是不伤根须,不去原土。

【第95句】:【佛争一炉香.人争一口气】见“人受一口气,佛受一炉香”。

【第96句】:【眼睛长到头顶上】(惯)形容人骄傲自大,目空一切。也形容人势利。 也作眼睛长上额头。 眼睛长到脑门子上。 眼睛长到脑瓜顶上。

【第97句】:【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释义:比喻各人有各人的爱好。例句:常言:“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大干世界,尽管人们的喜爱各不相同,但却很难想象哪一个人会喜欢“失败”。

【第98句】:【挤牙膏】(惯)比喻靠外界施加压力才肯交代问题。

【第99句】:彩电演节目——有声有色

18327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