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关于民间谚语的文案-民间谚语网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和盘托出比喻将东西全部拿出或将意见全部说出,毫无保留。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饭罢,田氏将庄子所著《南华真经》及老子《道德》五千言,和盘托出,献与王孙。”清代黄宗羲《答张尔公论茅鹿门批评八家书》:“观荆川《与鹿门论文书》,底蕴已自和盘托出。”语本禅门语。

【第2句】:【三斤鸭子两斤嘴】(惯)三斤重的鸭子有两斤重的嘴。形容极会说话。

【第3句】:【月有阴睛圆缺,人有生死离别】 释义:借指自然规律无法抗拒。 例句:关于死的信息,自他过了五十个生日后,这种阴影就不时袭上心来,他并不害怕,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死离别,这是自然规律,一代君王都可以长眠,何况山野之人?

【第4句】:【为驴扭棍,伤了紫荆树】(惯)紫荆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紫红色,供观赏,树皮、木材可入药,为较名贵树种。为了折一根赶驴的棍子,损坏了紫荆树。比喻因小失大。

【第5句】:【鱼怕水浅,人怕护短】(谚)鱼在浅水中,不容易存活;人要是护着短,越护短处越多。指人有错误要指正,护短只能发展缺点。

【第6句】:家贼难防本为禅语,见《五灯会元·梁山缘观禅师》:“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日:识得不为冤。”按佛教以色、声、香等“六尘”为“外六贼”,以眼、耳、鼻等“六根”为“内六贼”。家贼即指内六贼而言,谓六根的贪欲。如《杂阿含经》卷四三谓:“内有六贼,随逐伺汝,得便当杀,汝当防护……内六贼者,譬六爱欲。”六根以其内在的贪欲,追逐声色等尘染,劫掠人本性中的善法,故称“家贼难防”。后因以指家庭内部的小偷或内奸最难防范。如清代李渔《凤求凰·悟奸》:“这等看起来,真个是家贼难防,连星相医卜的话都是他教导的了?”

【第7句】:【登上高山观虎斗,坐在桥头看水流】 释义:比喻在一旁观看别人相斗。 例句:他越想越美,手都发痒了。真是登上高山观虎斗,坐在桥头看水流。

【第8句】:后多依次二说,即为一般信徒之通称。《红楼梦》第二五回:“若有善男信女虔心供养者,可以保儿孙康宁。”《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尽管各地都有灾荒,而河南的灾荒十分严重,但善男信女们不远千里朝拜金顶的仍然在老河口、石花街和草店的大道上络绎不绝。”

【第9句】:马到悬崖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第10句】:【严将出强兵,严婆出巧媳】(谚)将领严了,就能带出强兵;婆婆严了,就能带出巧媳妇。指严格的要求能出有用的人才。

【第11句】:【公道原在人心】(谚)公道:公正的道理。公道原本就在众人的心中。指众人对是非曲直自有公正的评价与定论。 也作“公道自在人心”。

【第12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本意是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从不自我宣传,但开出的花艳丽动人,结出的果实甘甜可口,所以大家就会经常来欣赏,时间久了,树下自然就会踏出一条小路来。它的寓意是比喻为人真诚,踏实自律,成就突出而不炫耀,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敬,朋友和学生就会多起来。 此语典出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西汉名将李广,为人谦恭谨慎但不善言辞,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因在一次战斗中飞身夺得敌人马匹,射杀追骑无数,被匈奴人称为“汉之飞将军”。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几次仗,战功卓著,虽然身居高位,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始终和士兵同甘苦,深受广大官兵和百姓的爱戴。他的事迹,有诗为证:“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前是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后是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出塞》,都描写了李广将军的传奇故事。 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称赞道:“谚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此典就来源于此。李广虽然战功赫赫,但命运多舛,始终未能封侯,有一成语日:李广难封。尽管如此,他能忍辱负重,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盛赞他,非常贴切。不是吗?朝廷不封,后人自有公论。

【第13句】:【躲在门缝中瞧人——把人都瞧得扁了】见“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第14句】: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第15句】:【马勺碰锅沿】(惯)马勺:盛粥盛饭用的木制大勺,也叫马勺子。比喻自家人产生摩擦,闹矛盾。 也作“铁杓子碰锅沿”。

【第16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俗语比喻观察人要看他的实质,不能以貌取人。典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翁独占花魁》。 古时候,一个年轻人叫秦重,他痴情一个叫花魁娘子的妓女,她本是一个苦命人,却被妓院视为摇钱树,要十两银子才能宿一夜。秦重是个卖油郎,本钱只有三两银子,有什么办法才能接近她呢?只有拼命攒钱。一年有余,他便有了一大包银子,于是走到对门银铺里,借天平对银。他的银成锭的很少,散碎的就很多。银匠是小辈,没见过什么世面,见了这么多银子,心中很是吃惊,想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慌忙架起天平一称,不多不少,刚刚十六两。秦重如愿以偿,花魁娘子感激他的痴情,跳出火坑,嫁给了秦重,成了一对恩爱夫妻。

【第17句】:【两耳不闻窗外事】(惯)指人不关心外界的事情。 也作“两耳不闻天下事”。

【第18句】:早睡早起,怡神爽气。贪房贪睡,添病减岁。夜里磨牙,肚里虫爬。

【第19句】:【人不凭嘴,狗不凭尾】(谚)人好不好,不是看他嘴头上如何说道;狗好不好,不是看它见了人尾巴摇得欢不欢。指看人要看他的实际行动。

【第20句】:【糠箩里跳到米箩里】(惯)箩:盛粮食的器具。比喻生活环境一下由坏变好了。

【第21句】:有财万事足,无病一身轻。

【第22句】: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第23句】:【路是人踩出来的】(谚)指路是要人开创的。比喻人的前途,全靠自己奋力去创造。 也作路是人闯出来的。 路是人走出来的。

【第24句】:【吃荤饭】(惯)比喻靠敲诈勒索为生。

【第25句】:【贼是小人,智过君子】(谚)做贼的人虽然品格卑下,但机智计谋往往胜过正人君子。指智力的高下,不受品格的限制。

【第26句】:【福从此起,祸从此起】(谚)福是从这儿起的,祸也是从这儿起。指福与祸从来都是相倚相伏的。

【第27句】:【前有车,后有辙】(谚)前边有车行过,后边就有车辙。比喻前人取得了经验教训,后人就有了可以遵循的榜样。 也作“前边有车,后边有辙”。

【第28句】:【打好了江山杀韩信】(惯)韩信:淮阴(今江苏淮阴市西南)人,西汉初年军事家。楚汉战争时,为刘邦出谋划策,攻占关中,后被刘邦封为齐王,不久率兵与刘邦会合,灭项羽于垓下。汉立,改封为楚王。 被诬告谋反,降为淮阴侯,又被告与陈孺勾结谋反,为吕后所杀。比喻事成之后把有功之人一脚踢开。

【第29句】:【过桥米线】“过桥米线”是云南著名的地方小吃,现在,它已落户全国各地。它源自一个传说的两个“版本”。 从前有一个读书人,家里穷,没地方读书,便每天到三里以外的一个凉亭里去看书。书生的妻子特别贤惠,每天给他送饭,但每次送到那里饭菜都凉了。于是她想了一个好办法,在连饭带菜的米线上,浇了一层热油汤,利用它来保温,这样送去的饭菜就不凉了。因送饭途中必须经过一座桥,人们便把这浇过热汤油的米线叫做“过桥米线”。 另一版本,是同人同事,不同的是以前吃米线是就着菜吃,像吃米饭一样。一次,妻子提着送饭篮子过桥时,不小心脚下拌了一下,将菜汤撒到米线中。送到后书生干脆把剩下的半碗菜汤也倒进米线中,不料吃起来味道更好了。从此,米线的吃法变成了在米线上浇上做好的菜卤,连米线带汤一块吃,十分好吃。因此法得于桥上,故称“过桥米线”。

【第30句】:【兔儿不吃窝边草】(谚)兔子为了掩护自己,不吃窝旁的草。比喻恶人作案,不犯自己附近的人家,以便于自我保护。 也作兔子弗吃窠边草。窠(ke):巢穴。 兔子不吃家边草。 兔子不食窝旁草。

【第31句】:【春己卯风树头空,夏己卯风禾头空,秋己卯风水里空,冬己卯风栏里空】 释义:春季己卯日起风,树上无花叶;夏季己卯日起风,不结禾实;秋季己卯日起风,水中无鱼虾;冬季己卯日起风,栏里无六畜。谓四季己卯日起风,预兆无所收获。 例句:春己卯风树头空,夏己卯风禾头空,秋己卯风水里空,冬已卯风栏里空,古人总结的自然规律,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

【第32句】:【露马脚】北宋的黄龙慧南禅师常以三句转语示人,人称“黄龙三关”,名噪丛林。这三句著名的转语是:“我手何似佛手”、“我脚何似驴脚”、“如何是汝生缘处”。黄龙禅师自赋《三关颂》道:“我手何似佛手,禅人直下荐取;不动干戈道出,当处超佛越祖。我脚驴脚并行,步步踏着无生;会得云收月皎,方知此道纵横。生缘有路人皆委,水母何曾离得虾;但得日头东边出,谁能更吃赵州茶。”《续传灯录》卷二十又有“佛手难藏,驴脚自露”之说。后衍为俗语“露马脚”,比喻暴露出真相。如元曲《陈州粜米》:“这一来,怕我们露出马脚了。”又如张恨水《金粉世家》第一〇六回:“是与不是,我哪里知道?不过你自己说话,有些前后不能关照,露出马脚来了。”也作“走马脚”。如《西游记》第三八回:“那怪物做了三年皇帝,又不曾走马脚,漏了风声。”(李明权)

【第33句】: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钢。

【第34句】:【没见过大阵仗】(惯)阵仗:阵势,军队打仗的场面。比喻阅历少,没见过大世面。 也作没经过大阵势。 没见过大世面。 没见过世面。

【第35句】:多鸣之猫,捕鼠必少.

【第36句】:【狮子搏兔用全力】(谚)狮子在捕捉一只小小的兔子时,也要用上全身的力量。比喻对付弱势敌人,也要当强敌来打。也比喻从事细微工作,也要全力以赴。 也作“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第37句】:【采动荷花牵动藕】 释义:比喻触动或牵连到了某人。“牵动”又作“动了”。 例句:崔永光谦逊地说:“采动荷花牵动藕,军民本是一家人。人民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

【第38句】:【问谁毁之,小人誉之】(谚)要问是谁毁了你的名声,那是邪佞小人对你的阿谀奉承,对你无休止的亲近与利用。指邪佞小人对你献殷勤,是给你帮倒忙。

【第39句】:【人靠衣服马靠鞍】(谚)人穿上一身得体的衣服,就会显得分外精神;马备上一副讲究的鞍鞯,就会显得特别骏美。指衣服对人体的形象美有极大的影响。 也作人的衣裳马的鞍。 人是衣装,马是鞍装。

【第40句】:【擦屁股】(惯)比喻不情愿地替别人处理其没做完或没办好的事情。 也比喻事情办糟后做补救工作。

【第41句】:【大无畏】佛菩萨不屈不挠地度化一切众生,宣示正道,降伏一切外道邪说,谓之“大无畏”。“大无畏”出于无我无私的平等慈悲精神。像释迦牟尼前生为萨埵太子时舍身饲虎,药王菩萨前生烧臂供佛等,均是“大无畏”的例子。再举一例:宋·许申《重修灵山开善院碑记》称:唐代大颠和尚曾参访南岳石头希迁禅师,得“大无畏法”。后遇暴徒张远凡以刃加颈,大颠神态自若地说:“若(你)必及我,是夙负命;如不负公,残恶在汝。”张远凡惭愧拜谢而去。《大日经》说“六无畏”:善无畏、身无畏、无我无畏、法无畏、法无我无畏和平等无畏。《大智度论》说“四无所畏”:一切智无所畏、漏(烦恼)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和说尽苦道无所畏。此外,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能令众生离于怖畏,故又称“施无畏菩萨”。又唐代密宗创始人名“善无畏”,原是中天竺人,在洛阳译出《大日经》并加以注疏。现代泛指为了正义的事业,毫无畏惧,奋不顾身,我们称之为“大无畏”精神。如碧野《雪路云程·前峡与后峡》:“筑路的英雄门,是如何用大无畏的精神克服了艰险的大自然。” (李明权)

【第42句】:【省钱易饱,吃了还饥】(谚)易:换来。图省钱吃不耐饥饿的饭食,一会儿就饿了,还得吃。比喻做事只在表面上应付,最终解决不了问题。

【第43句】:不即不离《徐霞客游记·粤西游记二》:“急贾勇穿其中,则其隙不即不离,仪容侧身而进:”指物体若分若合。《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夫妻之间……处得来天然合拍,不即不离。”指的是人际关系既不亲热也不疏远。

【第44句】:【三翻六坐九拿爬,十个月的伢儿喊爸爸】(谚)婴儿在生下三个月后会翻身,六个月能坐起,九个月能爬行,十个月会发声喊“爸爸”。指婴儿出生一岁之内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

【第45句】:【疾雷不及掩耳】见“迅雷不及掩耳”。

【第46句】:【送佛送到西天】比喻做好事要做到底,决不半途而废。西天,指印度。印度古称天竺,在中国的西边,故称西天。印度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乡,故俗语云“送佛送到西天”。又,西天亦指阿弥陀佛所教化的西方极乐世界。两释皆可通。清·王光有《吴下谚联》卷四:“送佛送到西天。佛自西天来,二千年与此矣。”又如《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姐姐原是为救安公子而来,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也作“有心送佛送到西天”。如草明《一个私塾教师》:“好,有心送佛送到西天,我就打算挨饿也要在这世界里给人们讲圣贤故事。”(李明权)

【第47句】: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第48句】:没钱时挨饿,有钱时耀阔。

【第49句】:【又想吃大饼,又不愿累牙】(惯)比喻既想得好处,又不愿出力。

【第50句】:【七分人事,三分天资】(谚)人事:指人主观上努力与否。天资:天赋。指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天资聪敏不是主要因素,主要是靠勤奋刻苦。

【第51句】:【舍身】佛教认为,身体不过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有的,无常、不净,是众苦之本。佛教徒为了行菩萨道,舍己为人、普渡众生,不惜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舍身是释迦牟尼“本身”故事之一。过去世中,释迦牟尼曾是萨陲王子。一日,王子人山,见一母虎生下七子,饥饿将死。王子生大悲心,走进竹林,脱衣卧地,饿虎惊呆不动。王子再从高山跳下,以竹尖刺颈出血。饿虎见状,遂舐血啖肉。当时,诸天雨花,大地震动。(见《金光明经·舍身品》等。)禅宗也有为法舍身的传说:《五灯会元》卷一载:慧可为了向达摩祖师求法,彻夜立于雪地之中,斩断左臂,表示义无反顾。入寺院服劳役、作苦行,也称为舍身。六朝时盛行此风,如梁武帝曾三度舍身入同泰寺。又如宋·陶穀《清异录·圆通居士》:“比丘海光住庐山石虎庵,夜梦长人清瘦而斑衣,言舍身为庵中供养具。”佛教所说的舍身,是为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一种大无畏的菩萨精神。佛教并不赞同无义苦行。后世有些人误解了舍身的意义,而仅在形式上摹仿,从而产生了许多流弊。如泰山有舍身崖,旧时常有人投身崖下,以为可得解脱。还有人燃肉身灯,以为可以消除罪业。这些都是无义苦行,是愚昧无知的表现。后亦用舍身泛指献身、牺牲自己。如明·叶宪祖《鸾鎞记·秉操》:“我鱼惠兰,只为姊妹情深,舍身相代。“(李明权)

【第52句】:【千金难买好音讯】(谚)花再多的钱,也买不来好的音讯。指使人振奋的好消息是最有价值的。

【第53句】:只有冻死的苍蝇,没有累死的蜜蜂

【第54句】:【兵骄者败,欺敌者亡】(谚)欺敌:轻敌。打了胜仗就骄傲的军队,不把敌方放在眼里的军队,必定要败亡。指骄兵和轻敌是兵家大忌。

【第55句】:【家有多嘴公,十个仓廒九个空】(谚)多嘴公:光吃饭不做事或光说空话不务实事的人。仓廒:储藏粮食的仓库。指家里有了多嘴公,家道肯定要败落。

【第56句】:【好闺女不愁嫁】(谚)品貌兼优的姑娘不愁嫁不出去。比喻真正的优质商品不会没有销路。

【第57句】:【鼓不打不响,钟不撞不鸣】(谚)比喻话讲清了,别人心里才会明白;道理说透了,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也作鼓不打不响,话不说不明。 鼓不打不响,理不辩不明。

【第58句】:【扯顺风旗】(惯)顺风旗:指船帆。 顺着风向扬起船帆。1比喻占有好条件,有某种优势,能占上风。2比喻顺着权势者的心意说话办事。 也作“打顺风旗”。

【第59句】:【摆门面】(惯)门面:商店房屋沿街的一面,比喻外表。指讲究排场,过于追求外表的体面。

【第60句】:时来运转,点石成金

【第61句】: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

【第62句】:【剪草除根,萌芽不发】 释义:比喻除恶务尽,不留祸根。 例句:只是我偏生见那小厮不得,常是一顿打就打一个小死,只要打死了他方才称心。却是为何?常言道:剪草除根,萌芽不发。

【第63句】:【扁担挑水——平肩人】(歇)本指挑小时扁担平放在肩,转指双方地位平等,不分高低。

【第64句】:【眼泪泡着心】(惯)比喻生活中有太多的痛苦和悲伤。

【第65句】:【拳头硬的是大哥】(谚)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比喻在竞争中,谁的实力最雄厚,谁就是强者,谁就是霸主。 也作拳头大,做大哥。 拳头大是大哥,个头壮是强梁。

【第66句】:【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惯)指在争斗中只能勉强抵挡,没有能力还击。 也作只有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 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第67句】:【堵窟窿】(惯)比喻偿还债务。

【第68句】:解脱梵语Mukti或Moksa的意译。《维摩诘经·佛国品》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脱。”从佛教的意义上说,解除妄想烦恼的束缚,脱离生死轮回的痛苦,获得自在,谓之“解脱”。唐代窥基大师对此有明确的解释:“由烦恼障,缚诸有情,恒处生死。证圆寂已,能离彼缚,立解脱名……解谓离缚,脱谓自在。”(《成唯识论述记》卷一)佛教的根本目的在于解脱,如唐代白居易《自觉》诗云:“我闻浮屠教,中有解脱门。”解脱的内容是脱离生死苦海,如明代李卓吾《与周友山书》谓:“古人以有身为患,故欲出离,以求解脱。”从脱离生死轮回的意义来说,“解脱”与“涅粲”的意义是相似的。佛教中关于解脱的说法很多。举凡一切摆脱束缚、负担、烦恼、痛苦者,均谓之“解脱”。今用“解脱”一词,基本上是沿袭与引申了上述意义。如:家用电器进入家庭.把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

【第69句】:十八罗汉据唐玄奘所译《法住记》所说,“十六罗汉”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不入涅檗,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这“十六罗汉”的名称是:宾度罗跋罗惰阁、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堕阁、苏频陀、诺距罗、跋陀罗、迦理迦、伐阁罗弗多罗、戍博迦、半托迦、罗怙罗、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和注荼半托迦。佛寺中或供“十六罗汉”,或供“十八罗汉”。然而,“十八罗汉”并没有经典上的根据,是一种附会之说。增添的两位“罗汉”:或谓是《法住记》的作者庆友(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和译者玄奘;或谓是庆友和《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的作者阁那多迦;或谓将第一尊宾度罗误为宾度罗和宾头卢两人再加上庆友……至少有五六种说法。民间则将增添的两位称为“降龙”、“伏虎”。这在小说《济公全传》中亦有反映。五代张玄等始绘十八罗汉像,宋代苏轼作《十八大阿罗汉颂》:“今于海南得此十八罗汉像,以授子由弟,使以时修敬。”宋、元以后,“十八罗汉”流行民间,连神魔小说《西游记》中也有“十八罗汉斗悟空”的故事。(参见“罗汉”条)十方世界“十方”是佛教关于空间的说法,包括四面八方和上下。这个概念本于《楞严经》卷四:“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或用“十方”指世界、天下。如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世间一切僧,称为“十方僧”,如唐代杜甫《太平寺泉眼》诗:“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世间一切佛,称为“十方佛”,如《禅宗正指·开经偈》之一:“稽首释迦尊,皈命十方佛。”佛教认为,世界如恒河沙数,无穷无尽,谓之“十方世界”。

【第70句】:【找个缝下蛆】(惯)比喻找机会干坏事。

【第71句】:【蚂蚁啃骨头】(惯)比喻靠一点一点不断苦干来完成大的任务。

【第72句】:【说人话,屙狗屎】(惯)指说出的话像个人,做出的事儿却没人性。 也作“说人话不做人事”。

【第73句】:【知己者莫过夫妻】(谚)知己:彼此了解。指夫妻间彼此最了解、最知心。

【第74句】:【说得出,做得到】(惯)指人信守诺言,敢作敢为。 也作说得出来,干得出来。 说得出来就做得出来。

【第75句】:【爱叫的麻雀不长肉】(谚)比喻轻浮而不务实的人,不会有什么作为。

【第76句】:明知山有虎,故作采樵人

【第77句】:【靠着大河有水吃】 释义:比喻依靠有钱有势的人有利可图。 例句:砂锅子说:“靠着大树好乘凉,靠着大河有水吃,有你这个老人在,也算轮不着我挨饿了,可是也叫人怪不好意思的!”

【第78句】:【笼中之鸟,网中之鱼】 释义:关在笼子里的鸟,进入网内的鱼,比喻很难逃走。 例句:求你老人家,念着与我们员外八拜之情,如今既住在这里,就如笼中之鸟,网内之鱼,若要报仇,不费吹灰之力,要错过这个机会,可就无处去找了。

【第79句】:【哪个猫儿不吃腥】(谚)指凡是猫就没有不贪吃鱼肉荤腥的。比喻有贪财好色等恶习的人,任何时候都改变不了本性。 也作哪个猫儿不吃荤。 哪个猫儿不偷食。 没有不吃腥的猫。

【第80句】:【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 释义:不能吹牛,应该说实在话。 例句:“哼!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光说不行……”

【第81句】:独轮车子容易倒。

【第82句】:【为人不当差,当差不自在】(谚)当差:旧时在衙门受人指使跑腿打杂的人。指做人不可当差,当差的人由人摆布,身不由己。 也作为人别当差,当差不自在。 为人莫当差,当差不自在。

【第83句】:【狗咬吕洞宾——不认得真人】(歇)吕洞宾: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也叫吕祖。真人:道教称修行得道的人。指不认得真正有身份的人,或真正好心的人。常含责骂意。

【第84句】:银钱如粪土,脸面值千金。

【第85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第86句】:【磨面先洗驴】(惯)为了把面磨得又白又净,磨面前把拉磨的驴子洗得干干净净。形容做事情过分讲究。

【第87句】:【饿死不吃偷来食,冻死不穿抢来衣】 释义:宁死也不做盗贼。 例句:“想不到你竟干出这种缺德事。俗话说:‘饿死不吃偷来食,冻死不穿抢来衣。’你这样做,对得起党吗?……”

【第88句】:【茶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谚)博士:古时指茶坊、酒坊的侍应,此处指从中介绍的角色。花、色:喻女性、女色。旧指男女同桌品茶饮酒,往往容易撮合成色情的勾当。 也作“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 风流:此指男女间的色情。

【第89句】:墙靠基础坚,身强靠锻炼。

【第90句】:【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释义:金钱能使人坏掉良心。 例句:原来人心本好,见财即变。自古道得好:“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丁戍见卢疆倾心付托时,也自实心应承,无有虚谬。及依他到所说的某处取得干金在手,却就转了念头。

【第91句】:【敢揽瓷器活,定有金刚钻】(谚)瓷器活:修补瓷器的活计。金刚钻:用金刚石做钻头的钻子。有金刚钻,就敢揽修补瓷器的活计。借指有某方面的专长,就敢承办某方面的事情。

【第92句】:【不寻仙方觅睡方】睡眠良好,有益于健康。医药图书: “俗话说:不寻仙方觅睡方。说明良好的睡眠对治疗神经衰 弱十分重要。”

【第93句】:【莫瞒天地莫瞒人,莫作瞒心与祸邻】(谚)做人不要欺瞒天地,欺瞒众人,更不要欺瞒自己的良心,以免招灾惹祸。 也作莫瞒天地莫瞒心,心不瞒人祸不侵。 莫瞒天地莫瞒心,心不瞒时祸不侵。

【第94句】:【屁股沉】(惯)指不管到哪儿,坐下就不走了。

【第95句】:【一扇篱笆——两面倒的货】(歇)一扇篱笆立不稳。比喻没有主见,左右摇摆的人。

【第96句】:打问讯“问讯”义称“打问讯”,是佛教徒相见时的礼仪。其法:正身,弯腰,当胸合十,向对方问安。宋代道诚《释氏要览》引《善见律》:“比丘到佛所问讯云:少病少恼,安乐行否?”戒律巾规定,相见致敬时应问安,“不得如哑羊”,一言不发,故称“问讯”。例如《水浒传》第三回:“智真长老打了问讯,说道:‘施主远出不易。”’打坐原是僧道修行坐禅的一种方法。即将双腿按一定姿势坐好,而双手结印,放在一定的位置上。参见“趺坐”。宋代文天祥《遣兴》诗之二:“莫笑道人空打坐,英雄收剑便神仙。”元杨暹《西游记·语饯西行》:“京师大旱,结坛场祈雨,玄奘打坐片时,大雨三日。”近代文学作品也有引用此词,如李广田《山之子》:“且随处是小桥流水……鸡鸣犬吠,人语相闻,山家妇女多做着针织,在杨树下打坐。”

【第97句】:【扳倒龙床,跌了太子】(惯)龙床:皇帝的宝座。指犯了大罪。也指豁出一切,起来造反。

【第98句】:【僧】全称为僧伽Sangha音译“合”、“众”、“和和众”、“法众”,即僧团,一般四人以上方可称为“僧伽”。普通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为“出家四众”(四僧伽);广义上也包括在家男女居士,称“七众”(七僧伽。包括式叉摩罗尼,即学法女)。据《南山钞》,构成僧伽有两个条件:一、“理和”:遵循佛教教义,以涅槃解脱为目的;二、“事和”,有六个方面: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口和无诤、义和同悦、利和同均。僧为弘扬、住持佛教者,故被尊为“三宝”(佛、法、僧)之一,谓之“僧宝”。与僧相关联之词语甚多,如与僧人住处相关者有僧寺、僧房、僧坊、僧宇、僧户、僧籍、僧庵、僧庐、僧院、僧舍、僧窗;与僧人服侍相关者有僧衣、僧袍、僧巾、僧鞋、僧帽;与僧人职位相关者有僧官、僧正、僧统、僧纲、僧主、僧王;与僧人称呼相关者有僧徒、僧侣、僧众、僧衲、僧家、贫僧。可见僧已成为佛教出家人统称。各别的僧人亦称为僧。有时为了与女性出家人相区别,俗称比丘、沙弥为僧或大僧,比丘尼、沙弥尼为尼或二僧。随着“僧”词的广泛运用,它也常被用来泛指宗教职业者。(常正)

【第99句】:【老虎不走回头路,好汉说话要算数】 释义:比喻讲信用,不食言,不反悔。 例句:“老虎不走回头路,好汉说话要算数。”你要想把泽彤乃慕弄到手,眼下,你就可以在水库决堤一事上大作文章,在群众中把沙比尔搞得一钱不值。这样,就有人撤他的职。

18492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