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爬山后山顶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登山的感受作文

我喜欢登山,喜欢那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站在山脚下,那高峻巍峨的山峰总给我无形的压力,我享受这种有压力的感觉,因为有压力就会有动力。

清晨,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融在一起,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在这凉风习习的早晨,我决定一个人去登山。

到达山脚时,太阳已经从地平线上升起,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我,大地此刻充满了生机。

登山的旅程开始了,也许是因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吧,一路上总能听到鸟儿动人的旋律。

山间树木纵横交错,野芳遍地……走了好久,差不多到半山腰了吧。

太阳公公收起了微笑,换上了一副威严的面孔,阳光也不再温和,洒在身上就像针扎一样疼。

大汗淋漓的我坐在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远远望去,山顶还有挺长的一段距离呢。

“真累啊,干脆回去吧……不行,退缩只会让我们一事无成,痛苦一咬牙就过去了,许多幸福可能就在下一个时刻等着我们呢……”两种想法在我的脑海中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战,如果就此回去,就不必在这太阳底下暴晒了,可以少吃许多苦头;但是,想想山顶的美好风光,这点苦又算什么呢?“无限风光在险峰!”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毅然决定冲上山顶。

休息了一阵,我信心满满地出发了……望着那遥远的山顶,我暗暗加快了脚下的步伐……,我终于到达了山顶。

啊,这里的景色是何等之秀美,有青松翠竹的美景,有极目远望的无限风光,有鸟儿婉转的歌声,有泉水叮咚的悦耳声……我闭上眼呼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顿时感到神清气爽,再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蜿蜒山路,刚才停留的地方还隐约可见。

此时的我暗暗庆幸,自己刚刚没有知难而退,如果那时的我选择了后退,那么山顶这美好风光真是要与我失之交臂了。

人生总有无限风光,亦应在险峰。

勇于攀登者才能体会到登山之美;甘于奋斗者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而那些知难而退,见异思迁的人只能望山兴叹了吧。

登山感悟

登山,游山是泰山人生活的一部分。

尽管住在山脚下,但紧张的节奏,忙碌的工作,把生活的空间添充的满满当当,很少有机会和大自然亲近。

每每早晨匆忙赶班时,看到来来回回登山晨练的人们,眼中充满了羡慕与期待。

周日上午结束授课后,就谋划着下午的登山。

睡过午觉之后,匆忙着装上山。

从家到红门只用了几来分钟时间,走到“孔子登临处”牌坊前,其东侧立有一块石碑,上书“登高必自”。

泰山的文化底蕴深厚,碑文石刻众多。

“登高必自”碑是明嘉靖39年济南府同知翟涛题,语出《中庸》“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意思是登高一定从低的地方开始,远行一定从近的地方起步。

又解:“登高必自”与老子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及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一个意思。

万事总宜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否则,“欲速则不达”,效果会适得其反。

“登高必自”昭示人们干事创业既要有“登高”的目标,志存高远,敢想敢干,又要“自卑”处开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它集中体现了努力攀登、坚韧不拔的泰山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民质朴务实、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

关于登山感悟的美文

昨晚与家人登青龙山,我们拾级而上,侄女:说咱们登到山顶,从另一端而下;爱人说:感觉累了,咱们就下来;我说:每个台阶都是一个字,每个平台都是一个逗号,每个小亭都是一个分号,按时回来才是句号,每一步都有风景,欣赏了风景,再上新的台阶;累了就歇歇,时间到一半时,就回头下山,山下广场还有精彩的周末文艺演出呢

这样,我们不紧不慢,说着笑着,逗着玩着,欣赏着风景,采摘着野果,轻松到达第一个凉亭,凉亭里,已有多人歇息,我欣赏着青松翠柏、荆棘花藤,感叹百天大旱后一场甘霖带来的生机,敬佩耐旱植物顽强的生命力;我爱人则惊奇的发现亭子南面美丽的风景。

时间过半,我们原路返回,如期观看了村办“周末文艺广场”,丝毫未有困意,感觉神仙一般

“ 仙”字不就是一个人和一座山嘛

人生不就是登山吗

你看着别人比你地位高,比你摘得果实多,你也一路攀登、披荆斩棘,恨不得腾云驾雾,当有人当了你的路,你可能拨开他、推开他,也可能互相帮助、结伴上进,你也可能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对老人尽过孝心,也没有对妻子献过爱心,你对名利追求了一辈子,因急功近利可能不择手段,当你气喘嘘嘘、筋疲力尽地到达顶峰时,已离不开药丸、离不开秘书司机……当人生暮鼓响起,你仍高高在上,不能心平气和地待人接物,你可能倒在办公椅上,倒在公务车上,也可能倒在酒桌上,倒在会场上……不可能寿终正寝,人生不可能圆满。

老子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真言也

当你登上一座山顶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庐山游 暑假的一天,我们来到风景秀丽的庐山游玩.要上庐山,首先得要爬上庐山.导游正在车内说得滔滔不绝,可我早就没心思去听了.我望着高耸入云的盘山公路,不知不觉已身在云雾中.我的头开始 了起来.面对蜿蜒曲折的道路,我头昏脑涨,不禁想到毛主席的一首描写庐山的盘山公路的诗:欲上葱茏四百旋,吹雨热风吹雨撒江天.四百旋,也就是四百个弯!其实只有396个,可也够我受的了. 一上庐山,迎面而来的清风把一路上的疲劳一扫而空.坐在大客里竟一点也没闷热的感觉.导游在车上好像若无其事一般,讲述着庐山的故事.讲到庐山三怪的时候,我竖耳一听: 庐山有三怪,一怪是屋顶铁皮盖,二怪是汽车开飞快,三怪是导游满山带,另外是这儿的庐山大剧院天天放庐山恋,都破吉尼斯记录!后面的我也没听清楚,因为我们进了山,正在观赏庐山的云雾呢! 庐山雾,时聚时散,茫茫的雾海,就在山中,就在你的身旁.树上的小鸟,知了,也在不住地歌唱着.望着一望无际的云雾,你会霎时间感到一种心灵的净化.雾一阵阵,伴随着清凉的山风,来到你的身边,你好似在仙境一般,腾云驾雾地在庐山的清山绿水之间,在这里,云好像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好像你一伸手,就能抓到似的,依山傍水之间,伴随着云雾,游览庐山那是多么的享受啊! 时间过得真快,上午的行程已经结束了,我欣喜地等着下午的行程.此时,我真想大喊一声:庐山美啊!

甲乙两同学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立即下山,在山脚和山顶之间不断往返运动,已知山坡长为360米,

直接假设甲的上坡速度为6,乙的为4,则下坡时甲乙速度分别为9和6;甲第三次到山顶时,三次上坡,两次下坡共用了360x3\\\/6+360x2\\\/9=180+80=260个单位时间乙上坡要用360\\\/4=90单位时间,下坡要用360\\\/6=60单位时间,即乙上坡90+下坡60+上坡90+下坡20=260单位时间即当甲第3次到达山顶时,乙第二次下坡走了20单位时间:20x6=120米,乙正处在离山顶120米处,向下走。

写爬山登顶的感受(不需要太多,语言优美)

一丝丝秋风夹着稻香轻轻拂过身体,一缕缕阳光透过身体照射在我开心的心上.阳光明媚,一个开心的一天──秋游.  我们的目的地是──森林公园.到了森林公园,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站在不同地方一看,真怪,山简直变了样,它们的形状与在平原或半山望上来大不相同,它们变得十分层叠、杂乱,雄伟而奇特.往上仰望,山就是天,天也是山,前后左右尽是山,好像你的鼻子都可随时触到山.露出云层的群山似岛屿般一簇簇一抹抹地悬浮着.周围的大山像一幅五颜六色的花布.山浪峰涛,层层叠叠.大山黑苍苍没边没沿,刀削斧砍般的崖头顶天立地.起伏的黄土山头,真像一片大洪水的波涛.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一个村庄,看不见一块稻田,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来有惊醒它们的梦……  接下来我们把烧烤所需要的物品都摆在桌布上,然后把火盆放在地上,准备生火,不一会儿火生好了.和我一组的何加算、王曦颖等组员,一起开始了烧烤.在欢声笑语中,我们的小肚子吃得鼓鼓的.之后王曦颖提议到同学们说的那个奇怪的山洞里去冒险,听说那里大约有三百米长,于是大家都很好奇,所以接受了王曦颖的提议.  来到山洞外面,一大群同学站在外面,不敢进去.我心里想:只不过是一个拱形山洞而已,用得着这么害怕吗?走进山洞里,一点都看不见,显出骇人的清静和阴冷.阴森森的使人害怕极了,我和王莎莎是走在第一个的,后面的人时不时恶作剧,学鬼叫,使后面的女生一边大叫,一边往后跑.令平时胆大的我也有些俱怕,跟在我们后面的王曦颖鼓励我们,她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再说了我们要相信科学,世界上根本没有鬼,大家不要害怕,勇敢向前冲,坚持就是胜利!”听了她的一番话,我心里的恐惧渐渐消失了.好像心里有一条路了.走到一半,我发现了墙壁上有奇怪的图案,路面上也开始有些水了,水渐渐地有些深了,忽然我们抬头一看,洞外的景色好美,一片翠绿色.走着走着,到了洞外,.一棵棵小草从酣梦中醒来,它们破土而出,舒展着它那幼嫩的绿叶在微风的吹拂下晃动着,好像随着晨风在清请地唱歌起舞.美丽极了!我们几个人还在那拍照留念呢!因为前面被工作人员用石头封锁了道路,所以我们只好原路返回了……  接下来我们去爬山,个个力气十足,迫不及待地往山顶爬,爬了一阵儿,我已经得上气不接下气,太累了,想休息,不想爬了.这时我想到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不能半途而废.我内心想起了这句话:坚持就是胜利!我就休息了一会儿,继续爬.  到了隔山顶只几步之遥的地方了,我缓缓地挪动着我的脚步,枝头的小鸟叽叽喳喳地仿佛在说:“坚持!加油啊!……”.我抬起沉重的双腿迈开最后几步,终于爬上了山顶,虽然我累得浑身酸痛不能动弹,但心里却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最后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地方.通过这次的爬山让我受益匪浅,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付出努力,就能成功!更重要的是我想到了我们的学习不也是在“登山”吗?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错,只有付出艰辛得努力,刻苦攀登知识的高峰,才能感受到知识的浩瀚无边,才能站在知识的顶峰上高瞻远瞩,领略无穷的快乐,这难道不是我秋游登山最大的收获吗?

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立即下山。

他们的下山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

【第1句】:5倍,且甲比乙快

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下山的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2倍.甲到达山顶时,乙离山顶还有400米,当甲回到山脚时,乙刚好下到半山腰,求山脚到山顶的距离.山脚到山顶 2400米.当甲上到山顶时,乙离山顶还有400米——可知,当甲乙同时下山,甲到达山脚时,乙离山脚也是400米——因为距离不变,速度2倍,时间为原来的一半;而乙上山400米用的时间等于下山800米的时间,所以又落后甲800米,在甲下山这段时间内,乙共落后1200米,是山的高度的一半,所以,山的高度是 2400 米.

6354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