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毛爷爷的经典故事(锦集4篇)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毛爷爷的经典故事(锦集4篇),欢迎品鉴!

第一篇: 毛爷爷的经典故事

  1952年,河北遵化西铺村33岁的农民王国藩联合村里最穷的23名农民成立了初级合作社。

  在办社之初,他们只能在业余时间上山砍柴,换钱买一些简单的农具。社会上唯一的驴,还有1/4的使用权,属于没有入社的农民。

  这家三条驴腿的穷棒子合作社,第二年发展到83户,粮食亩产从100斤增长到了300多斤,王国藩合作社的名气越来越大。

      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在1955年亲自编写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里,说:“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

      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进入了高潮。看到几亿农民走向合会化道路,毛主席很高兴,甚至比1949年建国时还高兴,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情使中国“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

1957年,王国藩被评为首届全国劳动模范,受到毛主席的10次接见,8次握手,成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第二篇: 毛爷爷的经典故事

   7月8日,韶山毛泽东故居南岸私塾。当天,“青年毛泽东之路纪行”湖南日报联合知名网媒大型联合采访团走进韶山市。

  7月8日,韶山。摄氏37度。艳阳高照,游人如织。

  由湖南日报组织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青年毛泽东之路纪行”大型联合采访活动第一站从这里开始。

  我们踏入韶山这块红色热土,在高速公路出口、韶山景区,不时可以看到悬挂着“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的横幅。

  中午11时20分,采访团来到主席铜像广场给主席敬献了花圈。

  我们一边听专家解说,一边参观主席故居。行走在毛主席曾经走过的红土地上,我们的思绪飞越到103年前,仿佛看到一位踌躇满志,胸怀天下的热血青年,他,就是青年毛泽东。

  84岁的苏小波,曾任韶山市委宣传部部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他给我们讲起了少年毛泽东的故事。

  苏老说,少年毛泽东自学能力很强。启蒙先生邹春培一次对毛泽东的母亲说,“石三伢子读书很特别,竟不要我‘点书’,我也难不倒他。”原来,少年毛泽东学会了查《康熙字典》,通过字典早把那些书学会了。因此,同学们给毛泽东取了个外号——“省先生”,即毛泽东读书省了先生“点”。苏老还给我们讲了少年毛泽东勤奋思考、勤劳勇敢、富有抗争精神的故事。在苏小波老人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形象生动,真实可爱的少年毛泽东形象。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毛泽东去“东山”前,留给父亲的一首诗。1910年初秋的一天,毛泽东挑着简单的行李,怀着从未有过的激动心情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养育他17年的韶山冲,心中豪情万丈。临行前,他挥笔改写了日本人的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本里。就这样,毛泽东踏上了“东山”之路,也踏上了实现志向之路。

  苏小波说,青年毛泽东改写这首诗,是其心态志向的真实流露。从中,人们已经看到了一个胸怀不凡志向,聪慧、倔强、有着过人的记忆力和顽强毅力的毛泽东,正迈向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有志者事竟成。因为毛泽东从小怀揣救国救民的梦想,心系贫苦大众,这位从韶山冲里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改变了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人的命运,也改变了20世纪下半叶整个世界的格局。

  苏小波和毛主席见过一次面,握过一次手,合过两次影。谈起那次见面,苏老记忆犹新。他说,1959年6月26日,一大早他就来到故居去等主席,没想到主席先到他父母坟上去了。等他上完坟回来,故居路上两边都站满了乡亲们。主席一一握手,随后还和大家一起合影。苏老对主席的调查研究之风印象最深,他清楚地记得主席当时在松山座谈时对乡亲们说,“今天我来了,有什么问题尽管说出来,我要听实话。”

  “听实话”!这就是一代伟人的心胸,“听实话”!这才是共产党人的风格!

  从层峦叠嶂的韶山冲到举世瞩目的天安门广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代伟人一生的足迹。至今年9月9日,毛泽东已经离开我们37年了。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雄才大略和伟大之处愈加清晰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深刻认识。毛泽东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进程,而且还改变了一代人的思想。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核心思想,正在影响许许多多的中国人。

  一位始终不忘人民,不忘群众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

  今年是毛主席诞辰120周年,韶山旅游格外“火爆”。仅2月10日,大年初一那天,全国各地就有6万多游客冒着寒风冷雨先后来到韶山毛泽东广场,站在毛泽东同志铜像前,给毛主席拜年。

  韶山的神圣,不仅因为它的历史远可追虞舜,近代出了个毛泽东,更因为它总是能够催生追求变革和新生的人类精神,激励人们不断前行。

第三篇: 毛爷爷的经典故事

  有轿车不坐

  老红军杨辛克,贵州松桃人。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毛主席的警卫员。后任抗大学员、八路军129师358旅教育干事、指导员、公安总局科长、豫西地区副专员、贵州省工业厅副厅长、省经委副主任。1983年6月,杨辛克同志向我回忆起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在延安坐车还是骑马而引发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抗战时期的延安,中央领导到哪里都是骑马或步行。一位华侨送给延安两辆小轿车,警卫战士们有说不出的高兴:“这回毛主席外出开会再也不用骑马、走路了!”

  可是没料到,在分配车时,毛主席提出要考虑军事工作的需要,照顾年龄较大的同志。

  尽管大家都希望配给毛主席一辆轿车,可在他的一再坚持下,一台配给了主管军事工作的朱老总,另一台配给了延安的“五老”(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林伯渠、吴玉章)。

  一次,毛主席骑马去枣园开会,在回来的途中,马突然受惊,将主席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左手摔伤了,手腕肿起老高。担任警卫员的辛克既着急,又害怕。主席见他紧张,一边安慰他,一边把马缰绳递到他的手中,自己步行回到了延安。

  出事以后,朱老总和“五老”都要把车让给毛主席坐,甚至把车都开到主席跟前来了,全让主席给“撵”了回去。

第四篇: 毛爷爷的经典故事

      948年5月1日,毛泽东致信香港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和民盟负责人沈钧儒,信中写道:“弟已拟了一个草案,另件奉陈,以上诸点是否适当,敬请二兄详加考虑,予以指教。”在给陈嘉庚的信中说:“为此亟待各民主党派及各界领袖共同商讨。先生南侨硕望,谨请命驾北来,参加会议,肃电欢迎,并祈赐复。”在给司徒美堂先生信中说:“至盼先生摒档公务早日回国,莅临解放区参加会议。”对于这些民主人士,毛泽东用了几个极为谦逊的词,如“弟”“予以指教”“并祈赐复”“至盼”等,谦虚之情跃然纸上。

     1949年6月,毛泽东再次诚邀宋庆龄,写道:“庆龄先生: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匆却为盼!”信中的谦词——“违教”“仰望”“趋前致候”“敬希命驾”“就近请教”“至祈匆却为盼”等,字字彰显出毛泽东为人的谦恭和对革命事业的孜孜以求。

      谦虚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谋略,更是一种智慧。从西柏坡时期毛泽东的谦虚风范可以看出,“谦虚”,蕴涵了对中国共产党人理想、宗旨、奋斗目标和作风风范等极为丰富的时代要求,开拓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走向执政地位的新视野和新境界。

信息流广告 网络推广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网络营销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字典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抖音代运营 易学网 互联网资讯 成语 成语故事 诗词 工商注册 注册公司 抖音带货 云南旅游网 网络游戏 代理记账 短视频运营 在线题库 国学网 知识产权 抖音运营 雕龙客 雕塑 奇石 散文 自学教程 常用文书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好做题 石家庄人才网 考研真题 汉语知识 心理咨询 手游安卓版下载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十大品牌排行榜 商标交易 单机游戏下载 短视频代运营 宝宝起名 范文网 电商设计 职业培训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经典范文 优质范文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实用范文 爱采购代运营 古诗词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铜雕 词典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文玩 朋友圈文案 语料库 游戏推荐 男士发型 高考作文 PS修图 儿童文学 买车咨询 工作计划 礼品厂 舟舟培训 IT教程 手机游戏推荐排行榜 暖通,电采暖, 女性健康 苗木供应 主题模板 短视频培训 优秀个人博客 包装网 创业赚钱 养生 民间借贷律师 绿色软件 安卓手机游戏 手机软件下载 手机游戏下载 单机游戏大全 免费软件下载 石家庄网络推广 石家庄招聘 石家庄网络营销 培训网 网赚 手游下载 游戏盒子 职业培训 资格考试 成语大全 英语培训 艺术培训 少儿培训 苗木网 雕塑网 好玩的手机游戏推荐 汉语词典 中国机械网 美文欣赏 红楼梦 道德经 网站转让 鲜花
789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