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湖北武汉抗役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抗战70周年心得体会(5篇)

对于现在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对于正在纪念抗战胜利的我们,千万不要忘记70年前的那段耻辱!

疫情期间家长感言有哪些

2024年4月,地铁工地上忙碌的工人(陈卓)  1地质关:“八宝粥” 软硬稀稠全都有  长江、汉水穿城而过,湖泊鱼塘星罗棋布,大武汉地下情况之复杂,曾被专家认定为“不适宜修地铁的城市”。

  用专家的话说,武汉的地质像“八宝粥”——软的、硬的、稀的、稠的全都有;细砂、纯黏土、炭洞、砂岩、泥岩,还有水下作业。

地铁2号线在掘进过程中,基本穿过所有的地质类型,一路攻坚克难。

  最难攻克的莫过于长江。

55年前,武汉实现跨越长江。

55年后,武汉实现地铁隧道穿越长江。

  成功穿越的同时,2号线为武汉留下了五项全国第一:国内首条穿越长江的地铁隧道;国内盾构独头掘进最长的区间隧道;国内埋深最大的地铁隧道,最深处达46米;国内水压最高的地铁隧道;国内首条在江底修建带泵房联络通道的隧道。

  武汉地质  细砂、纯黏土、炭洞、砂岩、泥岩等  2 技术关:水压大 背着小山在工作  同样是挖地铁,国内很少有城市要像武汉一样面对如此多的技术难关。

  2号线至范湖站区间隧道全部穿越储气层。

  地铁集团介绍,当隧道施工接近或开挖瓦斯层时,瓦斯会涌入隧道,遇火则燃烧、爆炸,若浓度过高,还会导致人员窒息死亡,向来被视为地铁施工“禁区”。

  武汉地铁施工采用“禁带手机下井”、“大功率抽风机和排风机24小时运转”、“盾构机头部安装瓦斯监测系统,一旦浓度超标,整个操作系统自动断电,强行排风”等措施,盾构成功穿越。

  “江底挖隧道时,高水压和大埋深更是对盾构机适应性的巨大挑战”。

  盾构机潜行江底时,水压最高,机器上的水土压力甚至高达0.6MPa,“相当于背着一座小山在工作”。

  更难的在于,这时盾构机正在穿越砂层,抗变形能力差,密封必须做到“苛刻”。

  施工方定制盾构机,“盾尾加长近两米,盾尾越长,盾尾油区的密封气垫及盾尾刷也增多,而这些填充均可防止漏水。

”地铁集团过江段项目负责人倪正茂说:“最终,武汉通过了考验,盾构机仅用一天半就穿越武昌大堤。

”  技术难关  穿越储气层、江底挖隧道  3资金关:“组合拳” 每公里造价数亿元  在一个“不适宜修地铁”城市建地铁,成本高,筹集资金更困难。

  地铁集团介绍,仅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概算总投资1

【第54句】:6亿元,而在2号线修建同时,武汉还要加快速度“追赶”,几条线要同时铺开,资金压力更显。

  “

【第1句】:

【第2句】:4号线共长72公里,需要投入200多亿元。

市政府尽全力出了5亿元资本金,缺口非常大。

”地铁集团董事长涂和平说。

  资产租赁、、银行贷款……武汉地铁打出系列“金融组合拳”,聚合各方。

  每年的12月底,地铁集团都要还清当年的银行贷款及利息,否则将成为“黑户”,再难借款。

地铁集团总经理刘玉华说:“这天对我而言,就像是所谓‘末日’,今年,我们就要还

【第6句】:5亿元。

”  按照地铁2号线总投资折算,每公里造价高达数亿元。

刘玉华曾笑称自己的“签名”很值钱,“我每天的付款额度都有5000万元”。

  资金需求  2号线一期 投资1

【第54句】:6亿元  全长

【第27句】:7公里,每公里造价超5亿元  4 拆迁关:城区多 各类对象都碰上  工程拆迁难,地铁2号线拆迁更是“难上加难”。

  “需要拆迁的地方分布各个城区,中央在汉单位、、个人、企业……几乎所有类型的拆迁对象,地铁2号线都能碰上。

”地铁集团多位负责拆迁的同志都有如此感想。

  地铁集团党委副书记马瑞君介绍,2号线2007年动工,但直到2008年5月出台《关于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前,拆迁“推进慢”。

  而这份推翻原来“拆迁模式”,创新式地提出:各区政府对辖区内的轨道沿线拆迁“负主责”,市政府每年下达拆迁数量目标,地铁集团提供资金。

年终,地铁拆迁进入各区目标考核。

当年,2号线就完成了几十万方拆迁,此前,每年拆迁不过“几万方”。

这项创新,已被西安复制。

  眼下,“升级版”已完成,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拆迁新模式  各区政府对辖区内的轨道沿线拆迁“负主责”,市政府每年下达拆迁数量目标,地铁集团提供资金  5安全关:防险情 施工树立四盾牌  奋勇挺进的同时,国内其余的城市地铁施工事故时常传来事故消息。

  “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至今,还没有出现重大的”昨日,地铁集团说。

  “施工前精密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这是2号线“安全前行”两大利器。

  地铁站四周修筑着钢筋混凝土墙,非常坚固,但盾构始发井要开凿直径6米多的圆洞,无疑成为最薄弱环节。

  “一旦有问题,地下水、泥沙会从圆洞里全部涌进地铁站,只需几个小时就可将地铁站、盾构机淹没,这样的例子在某滨海城市曾经上演”。

  为防止盾构机进出站时出现险情,武汉地铁施工“树立”四道防护措施,犹如四块盾牌,保证安全。

此外,各施工方还准备好应急预案,储备大量的抢险物资。

  仅在2号线过江段,盾构机就要“三进三出”,每一次都如同在风口浪尖上掌舵,最终,盾构机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安全“利器”  施工前精密准备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6对接关”:“金扁担” 主动上门屡修改  一城繁华一线穿,2号线被誉为“金扁担”。

“不与沿线单位很好对接,‘金扁担’会变成‘烂麻绳’”。

  “在地下挖只用克服技术困难,想要出地面还要面对更多难题:有的单位不配合,有的单位你对接他还要开条件。

  地铁集团联系设计院,对沿线地铁站的对接进行多次修改设计,尽量实现商场、医院、公园、车站、地下过街等设施与地铁出入口“对接”。

  2号线施工时,正在修建新大楼,两大工程均要开挖深基坑,挨得近,大。

  地铁集团主动与医院“对接”,双方协调后,错开工期,科学分工施工通道。

地铁站建成后,与地铁“对接”了三条通道:一条消防走廊,两条人行通道。

市民从地铁口出来,乘电梯可抵达协和门诊楼各楼层。

  全面对接  尽量实现商场、医院、公园、车站、地下过街等设施与地铁出入口“对接”  7 施工关:多方案 要道“施工不断交”  2号线经过武汉繁华地区,地铁站要施工,交通又要保证。

施工方与交管部门联手,制定多种,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减到最小。

  中南路地铁站内,2号线与4号线一共4线在此“并列”,车站几乎与中南路等宽。

  “怎么围,全部围起来等于中南路交通中断,这意味着整个武昌交通瘫痪。

”地铁集团与中铁十九局采取“一半施工一半通行方式”,围起来的一半太窄,无法用比较快的大开挖方式建设,工人就先建好半幅路的地面盖板,再从侧面一点点向下掏挖,建一半车站出来。

再调边,继续用从下面掏的艰难方式,建好另一半车站。

  中南路车站几乎是2号线施工时间最长的车站,施工期间,始终保持地面3条车道,确保这条脆弱的武昌交通要道“施工不断交”。

  建设大道青年路口的王家墩东站处在重要的十字路口,车站下方还要临时迁改黄孝河箱涵,为保交通,中铁五局在这个路口,将三站“割”成三段,分三次打围施工。

  施工方式  “一半施工一半通行方式”:先建半幅路的地面盖板,从侧面向下掏挖建一半车站出来,再调边建另一半车站  地铁2号线  建设之最  最揪心  长江底下两次出险情  2010年8月,过江隧道施工中右线盾构机(即武昌往汉口方向)遭遇一根废弃的钻杆,盾构机将其绞断时,一把刀具脱落,另有两把刀具出现缺口,技术人员冒着极大的风险更换了刀具。

当年10月,左线盾构机又遇上两根钢管,无法前进。

盾构机不能随便拐弯,只能想办法把钢管割断。

带压切割风险极大,国内尚无这样的技术,最终在德国聘请4位工程师进舱割断钢管。

  最创新  49米深长江底建“冰筒”  地铁隧道分左右两条独立的线路,互相平行,两线之间有联络通道,便于乘客遇到紧急情况时,从出事隧道向另一条安全隧道转移。

在地下49米多深的江底建联络通道,这在全国还没有过。

  在江底打开地铁隧道风险极大,稍有不慎,江水就会涌入地铁隧道。

施工方需要在两条隧道之间埋冷冻管,在通道周围形成一个零下30℃“冰筒”,再把“冰筒”的中心挖空,浇上混凝土,就成了联络通道。

  最难修  洪山广场站太大  江汉路站太深  武汉地铁2号线21座车站中,最难修的要数洪山广场站和江汉路站。

前者太大,直接开挖困难,后者太深,排水非常困难。

  洪山广场地铁站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直接开挖,深基坑的面积将超过1万平方米,防护不力或抽水不及,将危及周边建筑和正在使用的广场地下通道。

江汉路地铁站位于长江边,必须深挖,地铁隧道才不必那么地铁隧道才不必那么陡。

该站深入地下26米,建设过程中曾遭遇地下水涌入的险情,幸好施工方处理得当,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参考资料 采纳

三国演义之赤壁之战的故事加感想

赤壁之战 战争日期:208年七月 ~208年十一月 地点:乌林(今湖北蒲圻西北)结果:孙权,刘备盟军胜利 作战各方:曹操 刘备,孙权指挥官:曹操 周瑜、程普、刘备 兵力:约160,000 约50,000 赤壁之战:长坂之战–乌林之战–江陵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

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

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进取荆州 :曹操经200年官渡之战、207年北征乌桓,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争。

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立即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

其一,在邺凿玄武池以练水军;其二,派遣张辽、于禁、乐进驻兵许都附近,以备不测;其三,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做了实际上的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其四,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其五,铲除了数次戏侮及反对自己的孔融,以维护自己的权威。

七月秋,曹操亲领大军十余万南下荆州,用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的话来说是“乘破袁绍之势以下荆、吴”。

企图一举消灭刘表和江东的孙权,统一天下。

正当曹操疾趋宛、叶之时,八月间刘表病逝。

九月,其次子刘琮在新野(今属河南省)不战而降于曹军。

荆州水军数以千计的蒙冲、斗舰,悉归曹操所有,至此曹军水战实力大增。

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刘备,闻讯后率部南撤。

当时江陵(今湖北江陵)贮有刘表的大量粮草、兵器等,因此刘备一方面由樊城向江陵撤退,另一方面命关羽带领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

九月,曹军亲率精骑五千,包括亲兵虎豹骑,追击刘备,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东北)击溃刘备军后占领江陵。

曹操至江陵后,立即采取安顿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

贾诩劝说曹操先利用荆州的资源、休养军民、稳定新占地,可是曹操并没有理会他的建议。

曹军的作战部署大体是:以赵俨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枣阳东南)太守兼都监护军,于禁、张郃、朱灵、李典、张辽、冯楷等七军,统一指挥他们在汉水、淮水之间的行动。

荆州方面,曹操以曹仁和夏侯渊驻守江陵,以曹洪驻守襄阳,另以一部水陆军由襄阳沿汉水南向夏口。

曹操亲率一部连同新附荆州之众顺江而下,攻打东吴。

当曹操南下时,孙权派鲁肃出使荆州,吊刘表丧,兼说刘备同心御曹。

鲁肃与刘备相遇于当阳,后刘备用其计折向东南汉水方向撤退,和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并与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联军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图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

刘备遣诸葛亮随肃往东吴共谋抗曹之计。

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孙权已接到曹操威胁的书信,信上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孙权不愿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曹操,又顾虑孙刘联军不能与曹操相匹敌。

孙权部下以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和张昭为首的主和派也展开了激烈争辩。

诸葛亮为孙权分析敌我双方的利弊:“豫州(刘备)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他指出(一)曹操劳师远征,士卒疲惫;(二)北人“不习水战”;(三)荆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

诸葛亮的结论是如果孙刘联合,定可取胜。

鲁肃又用激将法进言,说服了孙权,同时劝孙权立即把周瑜从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召回。

周瑜支持诸葛亮和鲁肃的意见,先后分析曹军的弱点,指出:第一,曹军疲惫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马无藁草”第三,加之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

既而进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

孙权增强联刘抗曹取胜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

周瑜率精锐部队三万人,沿江而上至夏口,与刘备统军两万多人会合,共同抗曹。

兵败乌林 :周瑜率领的军队在樊口与刘备回合。

然后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曹军相遇。

曹军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战不利。

曹操不得不把军队“引次江北”,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

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双相对峙。

北兵不惯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铁索将战船连锁在一起,以减轻风浪颠簸。

周瑜部将黄盖建议采用火攻战术以败曹军:“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并即决定让黄盖用诈降接近曹操战船。

黄准备了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帷幕伪装,上插与曹操约定的旗号。

时值隆冬,多刮北风,但按气象规律,几天严寒日过后,以常见有少暖之日,风向亦或变为东风,南风。

据说,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合公元208年12月7日)这一天,晴空风暖,傍晚南风起,及至午夜风急,黄盖以准备的船舰出发,顺风驶向曹船。

到了江的中心,黄盖手锯火把,使众兵齐声大叫:“降焉

”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离曹军二里许,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在南岸的孙军主力船队乘机擂鼓前进;同时刘备也自蜀山向乌林进发。

盟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

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

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却,加以瘟疫、饥饿,曹军损失大半。

幸得张辽,许诸等接应,才得脱险。

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后方不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满宠驻当阳。

后果 :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诸侯自然在道义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

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优势,孙刘联军的战绩更以辉煌。

此战,孙刘军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果断、以少胜多的的著名战例。

赤壁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南下荆州。

曹操集团也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遣甘宁袭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进围甘宁,周瑜率军救援,大破曹仁军。

刘备回师夏口,欲溯汉江迂回曹仁后方。

次年,曹仁被迫撤退。

孙权继续与刘备联盟,以抗拒曹操。

刘备乘势取得荆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

稍后又夺得刘璋的益州。

孙权据有江东,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

点评 :在评论曹操兵败赤壁,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

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曹操没有乘胜把刘备彻底击溃。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则不以为然,他认为:「曹操当时既新平江汉,威慑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藉荆楚楫棹之利,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

」 传统的评论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

曹操把失败原因归於疾病,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裴松之评论赤壁之战是说:「至於赤壁之败,盖有运数。

实由疾役大兴,以损凌厉之峰,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

天实为之,岂人事哉

」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

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而且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

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开始的,但曹军在转徙、训练时间是在秋天。

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而刘、孙军队长期在血吸虫流行的疫区中从事生产、生活,士兵体内或多或少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Rafe de Crespigny 认为乌林之战实是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

传说与演义 后代的文学家在以此次战争为题材而创作诗、文、小说时,又往往有意地渗入了夸张、附会的成分。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全书最重要、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战事。

从第四十二回刘豫州败走汉津口,鲁肃来夏口吊刘表之丧开始,接下去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第四十七回“庞统巧授连环计”、第四十八回“锁战船北军用武”、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到第五十回“关云长义释曹操”都是描述赤壁的战事。

《三国演义》则绘影绘声地描写了周瑜的营帐驻在今鄂州市之西山,孙、曹鏖兵之处在三江口。

传说、演义,和历史有较大的区别。

史料 :主要的第一手史料是陈寿著《三国志》。

《三国志》之《魏书》、《蜀书》和《吴书》中有许多矛盾。

最近30年,考古发现开始补充正史记载。

1973年出土了东汉晚期的铜马镫一件,印有东汉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的瓦砚一台,并有东汉铜镜、陶瓷器和箭镞等。

1976年,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层中发现沉船上的铁环、铁钉、东汉铜镜等物。

同年,又在赤壁山上发现铜、铁、玉带钩各一件。

赤壁的位置 多年来,学术界对於「赤壁」地望问题讨论,诸说并起被近代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

一般统计,至少有七种「赤壁说」:蒲圻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

从目前讨论的情况看,争论的焦点是蒲圻说、嘉鱼说与黄州说何者为是,其余四说难以成立。

【第1句】: 蒲圻说: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中写道:「那个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

」《元和郡县图志》亦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

」胡三省注的《资治通鉴》和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主是说。

三种说法,蒲圻说较为可信,因为近年蒲圻的赤壁陆续有大批的器物被发掘。

1991年湖北大学人文学院出版了《古战场蒲圻赤壁论文集》赞同上述观点。

【第2句】: 嘉鱼说: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的观点。

如上溯此说之源,有《大清一统志》引据《水经注》为证。

《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

」此说后来为清末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所首肯。

【第3句】: 黄州说:还有一说认为赤壁在今武汉以东地带。

唐朝杜牧和北宋苏轼都把黄冈(古黄州)西北的赤鼻矶(今「东坡赤壁」)视为赤壁,因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烈火烧过一样。

苏轼《前赤壁赋》称:「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关于卢沟桥的感想

历史贡献  生平简介  张之洞,人称张香帅,自号抱冰老人,南皮人,东南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始人,中国高等师范学堂之鼻祖,中国幼儿园创始人(第一所幼稚园,选聘了3名日本保姆)。

中国重工业奠基人。

张之洞13岁中秀才,16岁中顺天乡试第一名(解元),26岁中会试第三名(探花)。

张之洞先为清流以敢谏闻名,号称“牛角”,其战斗力非常生猛。

后任山西巡抚和各地学官,后来长期任总督,1907年后任大学士,军机大臣,1909年死,谥号“文襄”。

汉阳铁厂全景  张之洞一生主要做了四件事:一办新式教育,二办实业,三练新军,四抵外辱。

张之洞任封疆大吏的时间内,中国经历了三次严重的外国威胁:中法战争时期张之洞处于两广总督的直接指挥位置,筹饷、调兵、用将、反对撤兵议和,为这场战争取得部分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战事中的贡献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他与投降派和一般的主战派不同,正确的认识到日本对中国的巨大野心,提出了“迁都、勤王、借款、购舰”的正确主张,并历史性的提出了持久战的正确观点:“战即不能胜,岂可尽扫诸军

彼孤军远征,粮弹皆靠海运,分兵守则军势弱,不守则接济断,彼时一败即不能支”。

在辛丑事变中,他极力主张,镇压义和团,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

指出:“自古乱民无以御敌,流言焉能兴邦”;“以中国之力与八国启衅,不败不已;八国乃联军入华,不胜不休”。

这在当时是正确的主张。

  主要实业  张之洞的实业主要两件,一件是督办芦汉铁路(卢沟桥——汉口,大名鼎鼎的京汉铁路,曾记否,北伐时京汉铁路大罢工),另外一件是把内陆武汉打造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以芦汉铁路的修筑为契机,张之洞为了“图自强,御外侮;挽利权,存中学”,在他主政的18年间,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新城市、大力推行“湖北新政”。

以武汉为中心,他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汉阳铁厂机器厂、钢轨厂、湖北织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麻局、制革厂等一批近代工业化企业,居全国之冠,资本总额约1130万两白银。

汉阳钢铁厂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并形成了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内部结构,武汉也一跃而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

一些国内有影响的民营企业相继产生。

湖北的近代工业体系已初步奠定。

湖北经济亦由此跨入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

汉口由商业重镇一跃而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国际贸易商埠。

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后,便主持兴建湖北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等重型企业。

汉阳铁厂于1894年建成投产,开炉炼钢。

炼铁厂共有铸铁厂、打铁厂、机器厂、造钢轨厂和炼熟铁厂等6个大厂,4个小厂,两座钢炉,工人3千人,外国技师40人,这是我国第一个近代大型钢铁工厂。

炼铁需要铁砂和煤等原料和燃料,于是张之洞又派德国技师在大冶附近勘察,发现此处铁矿蕴藏丰富,从而又兴建了中国第一个用近代技术开采露天铁矿——大冶铁矿。

张之洞先后下令开发大冶三石煤矿、道士茯洑煤矿、江夏马鞍山煤矿和江西萍乡煤矿(安源煤矿,刘少奇曾在此领导工人罢工)。

这样,就以炼铁厂为中心,兼采铁、和采煤和炼钢为一体,创建了我国近代第一个、也是远东第一座的钢铁联合企业。

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为我国重工业开了先河。

除此之外,张之洞还创建了我国首家系统完备的军工厂——汉阳兵工厂,“汉阳造”从此闻名天下(汉阳步枪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近代军事建设以及国防中起到重要作用。

芦汉铁路建成之日,也是张之洞督办粤汉、川汉铁路之始。

在其督鄂期间,湖北武汉在商业、工业、教育、金融、交通等方面确实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武汉城市早期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界标。

另外,“湖北新政”之所以成功,制度创新是关键。

据统计,张之洞督鄂期间,设置各类新机构36个,其中25%是按清廷的指示而设,75%是按张之洞设。

明确标示出张之洞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新机构的设置,既是张之洞锐意创新的标志,也是张之洞推行“新政”的重要手段。

因“湖北新政”所孵化的社会生产力、民族资产阶级、新式知识分子、倾向革命的士兵,最终成了封建王朝的掘墓人。

  设办新式学堂  办新军办新式学堂,大力引进人才,特别是留学生,对于留学生,张之洞一直优礼有加。

张之洞热心向日本学习,经他派往日本留学的学生达数百人。

当时风气虽开,而出洋仍遭到很大阻力。

张之洞极力倡导,将自己的数位子孙都送往日本留学。

学生出洋,之洞必送行,回国必设宴接风。

总督衙门有一挑水人听人说今天总督接风的是留学生某某,挑水人说:“这学生就是我的儿子啊

” 张之洞对学生宠爱异常,凡是学生与官吏发生争执或纠纷,张之洞往往偏袒学生一方。

注意,那时候的留学生可不是1\\\/4回国,3\\\/4滞留。

可以想象武汉当时的风气

对了张之洞还是六君子之一——杨锐的老师。

张之洞创办新军(曾记否,双十节,武昌起义

楚望台

)回任湖广前夕,曾奏准将已经练成的江南自强军护军前营五百人调往湖北,“教习洋操,以开风气”。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张之洞在省城东门外卓刀泉创建农务学堂。

1900年正式开学,聘请美国农学教习2人指导研究农桑畜牧之学。

1906年,农务学堂校址迁移到武胜门外多宝庵地方(今湖北大学校园),开设高等正科,改名为湖北高等农业学堂,并附设实验场。

这是湖北最早的近代农业学堂和现今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

张之洞还在湖北铁政局内创建工艺学堂。

课程有汽机、车床、绘图、竹器、洋脂、玻璃各项制造工艺。

张之洞改书院、兴学堂、倡游学,使包括汉口在内的武汉三镇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近代教育体制。

传统的书院教学以研习儒家经籍为主,张之洞致力于书院改制,相继对江汉书院、经心书院、两湖书院的课程作出较大调整,各有侧重,以“造真材,济时用”为宗旨。

在兴办新式学堂方面,其创办的算学学堂(1891)、矿务学堂(1892)、自强学堂(1893)、湖北武备学堂(1897)、湖北农务学堂(1898)、湖北工艺学堂(1898)、湖北师范学堂(1902)、两湖总师范学堂(1904)、女子师范学堂(1906)等等,则涵盖了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等层面。

纵观张之洞的一生,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以及对教育、实业的发展贯穿他的整个政治生涯;他为南疆抗法的伟大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也是武汉成为中国近代重工业基地的奠基人;他兴建了贯穿中国的大铁路,兴办的各种学校和新式军队培养了大量人才,并直接孕育了武昌起义的革命火种。

他是当之无愧的晚清第一功臣。

8325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