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道德礼赞感言一句话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枫叶礼赞的感悟

枫叶红得深浓,红得艳丽;耐得住风霜,无畏无惧。

象征着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

俗话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才是一个万丈深渊。

我们或许不是天才,或许不是能干的人,但我们绝不能成为弱者。

成功不会永远那么遥不可及,顶峰不会永远那么难以到达,困难、挫折只会让我们鼓足所有的勇气,勇往直前!

最后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她同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根据这句话的含义,谈谈你学习本文后的感悟。

含义:“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背负承上启下的责任。

对上肩负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

形象地表明了“我”和妻子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感悟1:人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博大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就着父母的心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酣然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之中茁壮成长,对着比天高、比地厚的恩情,我们体会到了多少

我们有报答了多少

感悟2:读完这篇文章,有如接受了一次道德的洗礼,一次在由人的亲情、人性、责任构成的轨道上的愉快而高尚的旅行。

书的礼赞——茨威格 感悟 在线等

拥有书籍中的知识以后,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世界,看清世界,正所谓“书籍正是一切知识的泉源”,。

文章处处扣题,在各方面讲出了书籍的好处,也就是“书的礼赞”。

纯属个人见解,不一定对

青藏铁路礼赞的感悟一百字左右

在人们的心目中,青藏高原是遥远的、圣洁的、神秘的。

她雄踞祖国的西南边疆,养育着世世代代的高原子孙,在离上苍最近的地方,守护着中华民族的安宁。

她是那样的博大,长江源头,巍巍昆仑,世界屋脊,地球绝顶,都在她的怀抱之中;她又显得那样高不可攀,多少人带着激情和梦想,把血肉之躯交付与她,让灵魂游弋于神圣的雪山与碧蓝的天空之间。

但今天,青藏高原却距我们如此之近。

即将于7月1日正式通车的青藏铁路,就像青藏高原的一根大动脉,已经开始有力地搏动。

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建设,它一寸寸延伸、延伸,缓慢而又执著,把遥远的雪域高原拉近到我们面前。

仿佛是宿命,跨越世界屋脊的进藏铁路,注定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

这一举世罕见的浩大工程,将注定要与中华民族的国运相系相通,有着难以言传的标志性和象征性意义。

早在百年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就立下修建青藏铁路的志向,并写进了他宏大的救国强国蓝图——《建国方略》。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把铁轨铺上青藏高原,就成为几代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的决策焦点。

1958年,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动工兴建。

此后的几十年里,限于经济实力和高原、冻土等技术难题,工程两上两下,格尔木成为这条新兴之路的休止符。

新世纪之初,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经过缜密论证,毅然作出了修建青藏铁路的战略决策。

2001年6月29日,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开工。

工程全长1142公里,计划投资262亿元。

2005年10月12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青藏铁路铺轨全线贯通,即将正式运行。

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天路终于打通,圣城终于拉近,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正式终结了。

以此为标志,我国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贯通铁路。

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到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从风华正茂的科技人员,到铁骨铮铮的筑路工,正是几代决策者和建设者,让百年梦想成为现实。

曾经与世隔绝的洪荒高原从此连接上了祖国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

这千余公里的铁路绝不仅仅是铁轨的延伸,也不仅仅是工程技术的跨越,更是国家建设的跨越、民族复兴的跨越。

曾有外国人预言:100年内,中国不可能建成青藏铁路。

的确,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自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包括西宁至格尔木和格尔木至拉萨两段。

青藏铁路格拉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

西宁至格尔木段全长814公里,于1984年投入运营,为单线铁路,现正进行增建第二线及电气化改造工程。

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新线建筑长度1110公里。

这段铁路自格尔木车站引出后,向南经西大滩、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垭口后进入西藏自治区境内,途中在温泉至安多间穿越了134公里的唐古拉山无人区,然后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

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

可想而知,面对天路,每一寸铁轨上都凝结着过硬的经济实力和过硬的科技能力,同样凝结着万千建设者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青藏铁路纵贯青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直达我国西南边疆,是沟通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是拉萨通向北京及西北、华北、中原等地的最便捷的陆上通道,也是通往南亚次大陆最快捷的途径。

早在2005年10月,200余辆满载着大米、面粉、煤炭、钢材、化肥等援藏物资的列车车辆平稳抵达拉萨,把全国人民的温暖情谊送到藏族同胞的手中。

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对我国保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民族意义和经济意义。

可以说,青藏铁路这条“天路”,是“世纪之路”,是“奉献之路”,是“科学之路”,还是一条将给沿线地区经济带来跨越式发展机遇的“黄金之路”。

我们是记者,当历史在躁动时,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我们,走近它,抚摸它,见证它,记录它,传播它。

面对中国发展史上这一彪炳千秋的辉煌史诗,我们悉心聆听一个个亲历者、奉献者的故事,把珍藏在他们心中的一串串发光的记忆记录下来,把我们民族的雄壮灵魂书写下来。

为此,我们组建了近30人的报道团队,其中十几名文字和摄影记者,走出北京,走上高原,寻找那些曾见证青藏铁路步步艰辛的决策者、设计者、建设者,去感受他们的血汗留下的热度,去体验他们用生命铸就的辉煌。

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们也经历了一次人生的洗礼和精神的锻造。

他们行程数千公里,穿越无人区,在高原上颠簸,体验空气稀薄和头痛欲裂。

记者们住进了“三星级宾馆”——路边用煤炉取暖的木板房,在缺氧的环境中遭遇一氧化碳污染,何况青藏高原上本来就有5月飞雪、6月严寒。

而这一切,与青藏铁路的建设者所经受的艰辛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一切,我们的记者才对自己的采访对象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对建设者们表现出的拼搏精神有了最真切的感受。

这对于记者,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提升。

青藏铁路的建设是一组雄浑的史诗,而我们愧不能有诗人一样的笔触来铭刻它们。

何况,比起整个工程中升腾的雄心、意志、拼搏、血汗,任何语言又都显得如此苍白。

我们唯有用自己的脚走一走那片高寒峭拔的土地,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那些经历过轰轰烈烈而愈发沉静的平凡人生。

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气冲斗牛的豪气:一大批青藏铁路的施工和科技人员,不能在父母病床前尽孝的儿子,儿女“相见不相识”的父亲,把血肉之躯融化在雪域的年轻人,那连骨灰也要撒在青藏线上的老将军。

这条铁路,分明是一条写满奉献的路; 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自主创新的力量:多年冻土,跨山越涧的挑战,高寒缺氧条件下的施工难度,高原病的防治,新型列车的引进等等,在无数的世界级难题面前有无数引以为自豪的科技成果; 我们感受到了一种难以掩饰的期待:铁路修通了,发展舞台已经搭就,但是,沿线区域经济如何飞跃

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如何和谐共处

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

仍有一连串的问题摆在大西南人民面前。

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富有远见的关怀:脆弱的高原生态系统,能承载“铁路”这个庞然大物吗

藏羚羊的迁徙线路会不会中断

冰清玉洁的高原环境会不会改变

我们的对策是否周全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体验。

我们沿着铁轨走过青藏铁路的11个站点,来到工人的驻地,走进藏族居民的家庭,踏上生命禁区的巅峰,走过藏羚羊和野狼游弋的雪山圣湖,甚至“混”上了一趟试运行的列车,和铁道部长一起体验青藏线。

格尔木、玉珠峰、不冻泉、五道梁、沱沱河、唐古拉、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和拉萨,这些串在青藏铁路上的明珠将一一展现它们神秘而迷人的风姿。

我们要为这世纪唱一曲由衷的赞歌。

当你乘坐火车,跨越千里高原雪山,终于“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时,回望青藏铁路——这几代建设者,还有他们的亲人,用心血、汗水、眼泪和生命铸就的高原生命线,相信你会对这激越、苍

白杨礼赞心得体会

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

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在严寒酷暑的天气下,仍然顽强的生活着,与风雪作斗争。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仍然需要这样的精神,只有不怕艰难困苦,力求上进,坚强不屈,才能很好的生活下去。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的人所缺乏的就是坚强。

稍微遇到一点打击,就萎靡不振,要么就是寻死寻活。

特别是一些性格上脆弱的女人,真的就像“水”,在困难面前不是想方设法去克服,而是采取“一哭二泼三上吊”!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或是在人生低谷时,得学会面对。

人是在磨练中慢慢成熟、人是在锻炼中增知!英国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对你笑!”只有暴雨过方能有彩虹!我们要学会面对生活中种种困难,世事的不顺!学习白杨在任何困境下都不屈服的精神。

跪求十部名著(比较出名的)的书名,作者。

感受。

文中让你感动的一句话,。

《世说新语》原文及德行第一一陈仲举礼

【第1句】:陈仲举为士则,行为世范②,登辔③,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④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⑤所在,欲先看之。

主薄⑥白: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⑦。

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⑧,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末年人。

与窦武等人谋除宦官不成,被害。

②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言行成为当时人们的楷模。

③登车揽辔:指为官上任。

辔(p i ):马缰绳。

④豫章:汉代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⑤徐孺子:豫章郡隐士。

⑥主薄:掌管文书的官吏。

⑦廨(xi ):官署。

⑦武王式商容之闾:武王,周武王。

式,同 轼 ,车前作扶手的横木,此为动词,意思是乘车时双手扶轼,以示敬意。

商容:殷商时期的贤哲,老子的老师。

闾:里巷的门。

「译文」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

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二鄙吝复生周子居①常云: 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③

「注释」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末年贤人。

②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末年贤人。

③鄙吝:粗鄙贪婪。

已复:竟然。

「译文」周子居(周乘)经常说: 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黄宪),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

三汪汪如万顷之陂郭林宗①至汝南,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③;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④。

人问其故,林宗曰: 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⑤,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⑥,难测量也。

「注释」①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末年太学生领袖。

②造:拜访。

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末年贤人。

③车不停轨,鸾不辍轭:比喻停留的时间短暂。

轨:车辙。

鸾:鸾铃,此指马车。

轭:套在牲口脖子上的器具。

④弥日:整日。

信宿:连住两夜。

⑤汪汪:水深广的样子。

陂(b ēi ):池塘。

⑥器:器局,气度。

「译文」郭林宗(郭泰)到了汝南,拜访袁奉高(袁阆),车不停驶,马不驻足,就告辞了;到黄叔度(黄宪)那里,却住了整整两天。

有人问他原委,郭林宗说: 叔度犹如汪洋之水,澄不清,搅不浊,他的气度很宽广,实在让人难测呀。

四身登龙门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①,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②。

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③。

「注释」①李元礼:李膺,字元礼,东汉名臣,被宦官杀害。

风格秀整:风度品德高雅正派。

高自标持:指在道德操守方面对自己期许很高。

②名教:儒家礼教。

③登龙门:喻身价提高。

龙门:即禹门口。

在今山西河津和陕西韩城之间,黄河流此地,两岸峭壁耸立,水位落差大。

传说鱼游到此处,能跳过去即可成龙。

「译文」李元礼(李膺)风度高雅,品德高尚,自视甚高。

以弘扬儒教,正定天下是非为己任。

后辈的读书人到了李元礼家,受到他的接待,就认为自己登龙门了。

五李元礼赞贤李元礼(李鹰)尝叹荀淑、钟浩①曰: 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②。

「注释」①荀淑:字季和,东汉人。

钟皓:字季明,东汉人,归隐后收徒达千人。

②清识:高明的见识。

尚:超越。

至德:大德,高尚的品德。

师:动词,指可为人师表。

「译文」李元礼曾经赞扬荀淑、钟浩二人说: 荀淑见识卓越,别人很难超过。

钟浩道德高尚,足以为人师表。

六真人东行陈太丘诣荀朗陵①,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②,长文尚小③,载著车中。

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④,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

于时,太史奏: 真人东行。

「注释」①陈太丘:陈寔(sh ),东汉人,曾作太丘长。

荀朗陵:荀淑,曾任朗陵侯。

②元方:陈寔长子陈纪字。

将车:驾车。

季方:陈寔次子陈谌字。

③长文:陈群字,为陈纪子,陈寔孙。

④叔慈:荀靖字,荀淑的儿子。

慈明:荀爽字,荀淑的儿子。

「译文」陈太丘(陈寔)去拜访荀淑,因为家里穷,雇不起仆人,就让大儿子元方赶着车,二儿子季方手持节杖在后面跟着,孙子长文年岁还小,也坐在车里。

到了荀淑那里,荀淑让三儿子叔慈到门口迎接,六儿子慈明敬酒,其余六个儿子上菜,孙子文若还小,就坐在爷爷膝前。

当时太史就向皇帝上奏说: 道德高尚的人已经向东去了。

七泰山桂树客有问陈季方: 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①

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②,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③,下为渊泉所润。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①足下:对人的敬称,多用于同辈之间。

家君:尊称别人的父亲,或者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荷:担负,承受。

②阿(ē):山脚。

③沾:浸润。

「译文」有客人问陈季方(陈谌): 您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

季方回答说: 我爸爸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树,上有万仞高峰,下有万丈深渊;上承甘露浸湿,下被渊泉滋润。

这时候桂树哪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

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

八难为兄弟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

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

太丘曰: 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①。

「注释」①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是说兄弟二人才智不分高下。

后世用 元方季方 、 难兄难弟 来赞扬兄弟才华俱佳。

「译文」陈元方(陈纪)的儿子长文才华出众,他和叔叔陈季方(陈谌)的儿子孝先各自评论自己父亲的功德,一时争执不下,就到爷爷陈太丘那里问讯,请求公断。

太丘先生说: 元方是哥哥,但难说胜过弟弟;季方是弟弟,也难说不如哥哥。

九舍生取义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③

巨伯曰: 远来相视④,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去,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荀巨伯:东汉人。

②胡贼:胡人,泛指西北少数民族。

③可:应该。

④相视:看望你。

相,偏指一方。

「译文」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胡人攻打这里。

朋友对荀巨伯说: 我今天可能没救了,你快点离开吧

荀巨伯说: 我远道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这种弃义求生的事,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出的

胡人攻进城内,对荀巨伯说:大军来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

荀巨伯答道: 我朋友有病,我不忍丢下他一个人。

我愿用我的生命换取他的生命。

胡人听罢互相说道: 我们这些无义之人,攻进的是有道之国啊。

于是就撤兵离去了。

这座城池得以保全。

十不失雍熙华歆遇子弟甚整①,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②;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③,而二门之里④,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⑤「注释」①华歆:字子鱼,东汉人,桓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遇:对待。

整:严整,严肃。

②闲室:私室,家中。

朝典:朝廷拜见皇帝的礼仪典制。

③恣:放纵。

④二门:两家。

⑤雍熙:和乐。

「译文」华歆和晚辈相处很严肃。

即使在家中,也仪态庄重,犹如朝见皇帝那样讲求规矩。

陈元方兄弟却极随和,两家之间并没有因性格不同而失和。

十一割席分座管宁①、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②,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③,曰: 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时人,不仕而终。

②轩冕:此单指车子。

③宁割席分坐:后人以 管宁割席 、 割席分坐 喻朋友断交。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

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十二形骸之外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①。

歆腊日尝集子侄燕饮②,王亦学之。

有人向张华说此事③,张曰: 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注释」①王朗:字景兴,汉末魏时人,儒雅博学,官至司徒。

推:推崇。

②腊日:年终祭祀的日子。

燕饮:举行宴会饮酒,燕,同 宴.③张华:字茂先,以博学著称,官至司空,被赵王司马伦杀害「译文」王朗常常推崇华歆的见识和气度。

华歆腊日那天曾召集子侄们宴饮,王朗也学着华歆那样做。

有人把这事儿说给张华听,张华说: 王朗学华歆,学的都是外表的东西,所以王朗和华歆的距离就更远了。

十三急不相弃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

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

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十四王祥事母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①。

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

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

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

值祥私起②,空斫得被。

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

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注释」①王祥:字休征,魏晋时人,以孝著称。

因侍奉母亲,很晚才出来做官。

谨:谨慎,小心。

②私起:起来小便。

「译文」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很谨慎,家中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子很好,后母就让王祥一直看着它。

一天突然风雨大作,王祥抱着李树哭泣不已。

王祥曾在床上睡觉,后母进来躲在暗处想砍死他,恰好王祥起来撒尿,后母只是砍到被子上,没杀成王祥。

王祥回来后,得知后母为此事遗憾,就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

后母于是感动醒悟了,从此像关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关爱王祥。

十五嗣宗谨慎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①,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②。

「注释」①晋文王:司马昭,司马懿的二儿子。

魏时任大将军,专揽朝政,死后谥 文 ,因此称晋文王。

阮嗣宗:阮籍,字嗣宗, 竹林七贤 之一,好老庄,纵酒放达。

②臧否:褒贬,评价。

「译文」晋文王(司马昭)称赞阮籍极其谨慎,每次和他聊天,说的都是玄虚高远的事情,从不评判人物。

9595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