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端午节感言500字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端午节500字全是感受(最佳答案)

《端午节作文500字》  端午节作文500字(一):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据说这个节日是在古代流传下来的,当时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屈原因忠国爱民投河自尽了,当地的人们为了不让河里的鱼毁了屈原的容貌,所以大家就动手包起了棕子,再把粽子丢进河里让那些鱼来吃粽子,而不损害屈原的身体。

因此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都会包美味的粽子,也有的地方赛龙舟,有的举行粽子比赛  端午节这天,按照我们那里的习俗就是杀鸡、包粽子、拜神。

这天早上,我们全家人都早早起来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等各种准备工作做好,我们就洗好手开始包粽子了。

奶奶是包粽子的高手,很多人都请奶奶到他们家帮忙包粽子呢,做完后,自然也会送几个给奶奶。

而我呢,但是最喜欢吃粽子的,一见到粽子就忍不住嘴馋起来。

于是,我丢下手边的粽叶,吃起美味的粽子。

这个瘦肉拌小葱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我大口大口地吃着,不一会儿就解决了好几个粽子了。

嘻嘻大家都捂着嘴巴笑了起来,我不知所措地难为情起来了,可自己又很疑惑,他们为什么都要在偷笑我呢

最后有个人肯要告诉我原因了:看你这个大花猫,吃得满脸都是。

说着把纸巾给我,我一擦,结果纸巾上全是米饭粒,我也不禁笑了起来。

  最后把粽子做好了,这个时候已是中午了,我们赶紧拿上鸡和自己包的粽子去拜神。

只见奶奶和妈妈双手合上,跪着,嘴里还在叽哩咕噜地说一大堆话,说完以后便烧起了纸钱,然后回家吃粽子去了。

  这一天,我过得十分

端午节中秋节观后感(500字)

小时候只有过年才快乐的日子,经常会想为什么中快日子短暂并且如此容易消失,能不能那些漫长而不快乐的日子都不过了,只过那几天行吗。

或者能不能一年中都是如过年那样快乐的日子。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明白,日子要一天天地过下去的。

只是在漫长的成长岁月中,我不认为成年人的智力就如他的身体一样越长越高大。

因为有一天,我发现,我们的节日太多了,一个接着一个象一群没有狂欢就无法生存的群体。

只是,所有的节日中,真的就都能使我们如童年感受过年那样感受到快乐吗。

在这些快乐的节日当中,我只能理解这样几个节日,一个是中国的春节,一个是清明节,一个是端午节,中秋节还有国庆节,在我心目中无限地重要。

春节,是万象更新的日子,是所有中国人共同庆祝的年节交替的日子,包含了我们历史中众多的中华文化、快乐、信仰和对未来的期待;清明节是中国人与那些逝去了的祖先和亲人们沟通的节日,这样一个形而上的节日既有物质现实意义,又有精神意义;还有一个是端午节,这是一个全体中国共同纪念一个诗人的节日,诗人啊,就冲这一点,我都因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因为我们的民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是纪念一个诗人的节日。

并且能够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在我们的生活和历史中传递下来。

要知道这段历史中,有多少一时得势的帝王、野心家、富豪想把自己的名字烙在历史当中啊。

只是,无论是屠杀还是精神上的威慑,无论他们多么显赫多么威猛最后连一个节日都改变不了。

想想吧,这样的民族多么值得骄傲。

所有的节日中没有一个被大家认可的节日是纪念一个帝王,哪怕他是盛世的明君,但却有一个节日是纪念一个悲壮的诗人。

所有的暴力、权贵、屈辱都是暂时的,我们的血液里有祖先传承给我们的儒雅。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只崇尚真正的智慧、觉悟、爱和儒雅。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一个和月亮有关的节日,和千家万户渴望安宁、和睦、团圆有关的节日,是一个血脉和爱还有浪漫息息相关的节日。

国庆节,提醒我还有我的孩子们我们赖以生存的祖国需要我们的辛勤劳动还有勇敢和智慧,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

这些节日成为我生命中最值得骄傲、快乐和自豪的节日。

当然,在我的卧室、洗手间还有办公室的墙上挂着的日历上,远不只这些节日。

有很多很多,几乎隔几天就是一个节日,这些节日里,圣诞节很令我敬重,因为那是一个和信仰和爱有关的节日,只是我不是一个基督徒,对这个节日只保持敬意,在理解上只能理解成西方的新年。

和我们的元旦差不多。

有人会说,那西方的母亲节父亲节是很讲究孝道的呀,和东方文明异异曲同工之处,总该被认可吧,这一点我承认,只是我觉得西方这个玩意儿来的很浅薄。

因为东方中国有一个著名的蒙童必读的经典叫《弟子规》,开篇就是“圣人训,首孝悌”。

经典和节日是两个概念,从这一点上来看,东方来的更深刻,相比之下,西方的父亲节、母亲节不过是娱乐和儿戏。

至于那些所谓的情人节、愚人节、西红柿节等等莫名其妙的节日在我看来全是垃圾。

不值一提。

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500字

端午节的来:端午节的来历端的传说战国时代楚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楚王器重。

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

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

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

事实也正是这样的。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

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二,迎涛神说。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

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

《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

《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

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

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

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

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

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

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

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

(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等等

包粽子的感想 作文 500字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小时候一两岁时,爸爸妈妈都要上班工作,根本就没有时间照顾我,于是,便把我放在奶奶家。

记得那时每次睡醒午觉以后,奶奶和爷爷都要带我出去玩一会儿,爷爷的腿当时已经靠奶奶搀扶才能勉强走路,奶奶一个手扶着爷爷一个手牵着为我养的小狗,我做在小车里,爷爷推着我(正好小车可以给他当拐棍),我用手捧着塑料袋里的小鸡,小鸡用嘴轻轻地啄着我的手指肚,我发出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这一切都显得是那么得恬静安详。

吃着奶奶包的粽子,除了米香和奶香外,总是觉得还有无限的滋味。

到了做饭的时候,奶奶怕我在地上磕到碰到,就把我放到灶台上,我便蹲在上面看着奶奶洗菜、切菜、炒菜。

我仰着小脸,瞅着奶奶那因劳累刻满皱纹,却和善的脸,“咯咯”不停地笑,奶奶也一遍一遍地回报我慈祥的微笑。

渐渐地我长大了,上学了,在奶奶家那种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似乎离我远去了。

我经常是一个星期才去奶奶家一次,而爷爷奶奶也总是像欢迎贵宾一样招待我,他们会为我做出每次都不重样的美味佳肴,后来我才知道那些都是爷爷奶奶在电视上特意学会为我做的。

吃完以后奶奶一定坚持把我送回家,其实我家和奶奶家是一个院的,离的很近。

尽管我一再谢绝奶奶,可奶奶就是不放心她的大孙女,“呆呆”的我没办法也总是任奶奶粗糙却不乏温暖的手拉着我的手送我回家,送到后她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家照顾爷爷,我笑着看着奶奶的背影,笑里藏着无限的感谢和丝丝愧疚。

端午节,奶奶又自己包好粽子亲自送到我家,来来回回往返十四层楼,从不叫苦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奉献她的爱。

此时我再咬一口香香的粽子,只觉得粽子里包满了奶奶对我的爱,温暖包裹着我的心,暖融融的,我不仅闻到粽叶的清香,更闻到奶奶对我爱的芬芳。

端午节作文评语 端午节的评语

端午节:这是一篇叙事文章,作者借助爸爸的口,给我们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以及作者的决心:要像屈原那样,做一个爱国的人。

文章语言通顺流畅,如果能把听了爸爸介绍之后的心理活动,好好描写一番,会更好。

  端午节:和许多歌颂、赞扬屈原的人不同,作者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作者认为屈原是懦怯的,他的牺牲是不值得的,想法独特,构思新颖,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章论述语言有理有据,富有文采。

  端午节:小作者走出课堂、关注生活,以独特的视角写出自己在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的感想。

其语言清新、活泼、流畅,包粽子动作和人物对话的描写更是富有童趣。

读罢全文,一个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端午节:这是一篇记叙文,作者叙述了端午节包粽子的事。

文章开头直接点出“包粽子”,开门见山,引出下文的叙述。

作者对包粽子的过程叙述得很详细。

作者还引用了杜甫的诗,给文章增添了文采。

鲁迅《端午节》的读后感

端午节放假感想  端一盘粽子,呈一枝艾叶,与你一起过——端午。

  自多了端午节假日,端午的“节”气立时浓了起来。

这也让现时代的人们,体味到了旧时中国的传统意味。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

在中国,流传至今的节日“四大名旦”,当属春节、中秋、清明和端午。

而这四者中,端午名气相对最小,但它又是内容最为丰富的一个。

自然,它的“中国味”也是最浓的。

端午的习俗来源,最广的说法当属屈原投江忌日。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这一日,划龙舟,包粽子……而从历史渊源上讲,正是纪念屈原这一点,让端午变得丰富和更有价值。

  农历五月五,本不是一个“好日子”。

在国人的传统上,5月及5日,属“恶”月与“恶”日。

因此,5月5日之端午,辟邪驱恶,成为端午的重要内容。

  为什么选择5月5日作为“端午”

在时间上,5月初,正是“五毒”从冬日复甦,开始活跃,容易对人造成伤害的时节;而5月,则是气候多变,各种瘟疫最为流行的季节。

这也是认为5月是“恶”月的一个原因吧。

  是日,家家门前挂上菖蒲、艾草;孩子的额上,用雄黄画一个“王”字或一个点;或在孩子的手上,圈一个五色线。

这都是在辟邪驱恶呢。

  大约在50年前,如此习俗,无论是穷人还是富家,都会这样做。

后来,明显少了许多。

近些年,虽然传统越来越有回归的意思。

但人们,大概很少想起要靠这些方式驱毒。

它只是一个象征,是人们寄托美好的愿望的方式。

  端午,最是忆江南。

采一把芦叶,以长江的江草作线,严严地裹实粽米;深夜了,母亲升一台灶,火融融的;第二天清晨,孩儿醒来,整个屋充盈着芦叶的清香;镜前的自己已是一只虎——额上有一只大“王”;门前挂着长长的菖蒲、艾草,手腕绕一串五色彩线。

而这个时节,正是啖黄鱼的好时机,再穷的人家,也会买一条两斤左右的大黄鱼。

可惜,这样的大黄鱼,在市面上,已经有20年不可见了……  毕竟,那一代人还有端午之“忆”。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的许多传统,包括传统节日与习俗,不能丢。

那是渗入中国人骨髓的根。

  就让我们以这样的心境,度我们的端午。

而这枝艾叶,算是百度人寄予各位的小小心愿:甲型H1N1流感来了,艾叶会给所有华人辟邪消灾。

祝大家安康……

写一篇以端午节为话题的作文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节。

在这个古老的节日里,人们包粽子、赛龙舟,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在我们家的端午节可都是充实又温馨的哦!   记得那次端午节,我们家处处洋溢着端午节的气氛,可是一般人的家里总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时候出去赛龙舟,那多没意思!我可不想这样过每一年的端午节,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时候,脑子里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来了,何不来个自己创作粽子的比赛呢。

说干就干,我抓紧时间,把表姐表弟和小伙伴全都都召唤来了,开始了,我们手忙脚乱,乱包,有的嘛,包个饭团,有的嘛,包个寿司,还有的嘛,东破一个西破一个。

我想:这也叫有创意?我可不想像这样的创意,我嘛,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点子,我简单做了一个爱心,别人看了看我,都很惊讶,“这就是好点子……”我不管他们说,自己忙着做。

  粽子蒸好了。

妈妈来看看我们包的粽子,我连忙冲上去:“妈妈,在今天的端午节上,我想送你个礼物!”我从身后拿出了这个粽子“妈妈,这是给你的,感谢你对我的养育之恩,谢谢你给予了我生命!”妈妈看了脸上流出了晶莹的泪水。

爸爸走过来,对着大家说:今天的粽子大赛,馨予获胜了,我们要感谢自己的妈妈哟!   在这次端午节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妈妈!端午节,一个传统古老的节日,一个温馨充实的节日。

多么美好的端午节啊!

11220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