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快手俗语,看完心情开朗了很多!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浑身是口不能言,遍体排牙说不得】(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满身是牙也无法辩解。指遭受冤屈,无法说清楚。 也作浑身有口不能言,遍体排牙说不得。 浑身是口也说不清。

【第2句】:木头楔子一专门钻空子

【第3句】:【一度着蛇咬,怕见断井索】(谚)索:绳索。比喻人在某方面受过大的惊吓,再遇到类似情况就不由得心惊胆颤。 也作一朝被蛇咬,三年怕带子。 一次被蛇咬,三年怕草绳。 一回蛇咬脚,十年怕踩草。

【第4句】:【十家锅灶九不同】释义:比喻人的思想各不相同。例句:你姓张,他姓李,人多心多,十家锅灶九不同。

【第5句】:【公鸡头,母鸡头,凑到一起就想斗】释义:形容人像好斗的鸡一样喜欢争斗。例句:老蒲见两人拉起架子,要吵嘴的样子,忙推开二人,打着哈哈说:“公鸡头,母鸡头,凑到—起就想斗,斗来斗去,为的是—粒砂土豆。”

【第6句】:【世上万般哀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谚)指人世间各种各样的悲苦事情中,生离和死别是最令人难以承受的。 也作世上万般哀苦事,除非死别共生离。 世上万般哀苦事,无过死别与生离。 世上伤心无限事,最难死别与生离。

【第7句】:【力气是压大的,胆子是吓大的】(谚)力气是靠不断承受压力增大的,不承受压力就出不来力气;胪量是在惊吓中练大的,不经受惊吓就出不来胆量。指人的力和胆是在艰难险阻中不断增强的。 也作“压大的力气吓大的胆”。

【第8句】:【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反映商店与顾客的一种关系,具有 优势者主动,无力者受欺侮。《新凤霞回忆录》:“旧时有句 话: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确实,我们剧种小,演员穷,就被 人家看不起。”

【第9句】:【宁失一人喜,不结千人怨】(谚)宁可失去顶头上司的欢心,也绝不使群众抱怨怀恨。指做事不能为了讨好当官的而坑害群众。

【第10句】:【春鲢夏鲤,吃了不悔】(谚)指春天的鲢鱼,夏天的鲤鱼,正是肥美鲜嫩的时候,应时品尝,是极好的享受。

【第11句】:【书山、学海】在文化场所(如学校等地方),常见一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对联,是一副励志格言。那么“书山”、“学海”是怎么来的呢? “书山”与“学海”这两词源于汉代学者杨雄的《法言·字行》,其中写道:“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意思是:百川因为奔流不息,才能到达大海;丘陵静止不动,所以永远达不到山高。比喻为学要勤奋,方能有所收益,若是懒惰怕苦,则学业无成。后来人们就用“学海”、“学山”来比喻知识的宝库。宋代一位叫左圭的学者将唐宋名家的野史杂说汇成一部书,名为《百川学海》。明代王文禄将明代有关学术思想、生产经验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著作辑录百种,汇为《百陵学山》一书。由于这两种书籍都是汇集百家著术的,书名又典出一处,故后人将“学山”改为“书山”,上述的那副对联避免了两个“学”字的重复,符合对联的格式要求,才有了精辟绝伦的格言警句式的治学励志对联。

【第12句】:【扣子对扣门,歪把跟歪瓢】释义:讽刺不正派的人总喜欢跟不正派的人在一起。例句:社里硬逼着他下到队里劳动,他别别扭扭地到了三队,时间一长,和常顺两人扣子对扣门,歪把跟歪瓢,两人真是一个心眼儿一个脾气,又好得不行。

【第13句】:【越丑越爱】戴花指人总想掩盖自己的缺点。周立波《暴 风骤雨》:“谈到韩老六说自己脚正不怕鞋歪时,小王哈哈大 笑道:真是人越丑越爱戴花。”

【第14句】:不挨皮鞭挨砖头——吃硬不吃软

【第15句】:【属螃蟹的——横行惯了】(歇)本指螃蟹习惯横着爬行,转指一贯蛮横不讲理。 也作“属螃蟹的——横着走”。

【第16句】:【鲁班门前抡斧——不知天高地厚】(歇)指缺乏自知之明,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本事。常含讥讽意味。

【第17句】:人出生在哪里,哪里就最珍贵。

【第18句】:猎着兔子跑了马——得不偿失

【第19句】:早上,姥姥切萝卜准备炒菜,我让她给我切青的那头儿吃,姥姥说辣。我说那就吃根那部分,那部分甜。姥姥点着我的脑门说:“你这傻孩子,人家吃萝卜是‘青的辣,白的淡,只吃当间二指半’。”(河南·临颍)

【第20句】:2月15日早晨,大地被一层厚厚的春霜覆盖。我站在门口高兴地说:“真美啊!”奶奶站在一旁却说:“春霜不露白,露白要赤脚。”第三天傍晚,天空果真飘起了细细春雨。(浙江·绍兴)

【第21句】:【打赤脚不怕穿鞋的】(谚)打赤脚:光着脚。指穷百姓和有钱有势的人斗,不怕丢掉什么,没有什么顾虑。

【第22句】:【吃饭少一口,睡觉不蒙首,老婆长相丑,保你活到九十九】释义:指吃饭注意适量,睡觉被子不蒙头,不淫于色,就能长寿。例句:“说实话:这么吃可不好!没听说么?吃饭少一口,睡觉不蒙首,老婆长相丑,保你活到九十九!你们都还年轻力壮,可也得注意点子,到老才不会受罪。”

【第23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释义:三尺坚厚的冰,不是一天的寒冷造成的。比喻事物达到目前的状况,不是一时一日完成的,而是经过了量的积累才形成了质的飞跃。例句:他苦笑了一下,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孩子堕落已久,一时半时是不容易改掉他的毛病的!”

【第24句】:【衣不压众,貌不惊人】见“人不压众,貌不惊人”。

【第25句】:【东沟犁,西沟耙】释义:比喻说话或做事缺乏计划,没有头绪。例句:金莲道:“他就恼,我也不怕他。看不上那三等儿九假的。正经姐姐分付的曲儿不教唱,且东沟犁西沟耙,支使的个小王八子乱哄哄的,不知依哪个的是。”

【第26句】:【卖关节】(惯)指利用职务之便,暗中受人贿赂,给人办事。

【第27句】:【睡下去一个人,站起来一条身】(惯)指没家没口,只有单身一人。

【第28句】:【烂船拾起有三斤钉】见“船烂还有三千钉”。

【第29句】:【冬瓜推在葫芦账上】(惯)本指在账目上搞鬼做手脚。比喻把应当承担的责任或承受的损失等推到别人身上。

【第30句】:【嘴上挂得油瓶】(惯)形容人生气时嘴巴高高噘起的样子。

【第31句】:我很馋嘴,想跟妈妈去很远的地方吃宴席,妈妈说:“就知道吃肥走瘦。”(贵州·印江)

【第32句】:喝饱了黄连水——满肚的苦

【第33句】:王七他兄弟——王八

【第34句】:【用来一把抓,不用一脚踢】只是利用,并不重视。孙犁《风 云初记》:“可是张荫梧对待高疤,就像他对待那礼义廉耻的 词句一样,也是用来一把抓,不用一脚踢。”

【第35句】:买猪头讨个胆——自讨苦吃

【第36句】:孔夫子丢了书——失册(策)

【第37句】:【老子英雄儿好汉】释义:父子两代都是英雄好汉。或父亲是英雄,儿子必然是好汉,这是封建的血统论观点。例句:“真是!老子英雄儿好汉,你和你们老人家精神头儿一模一样。”

【第38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谚)杀了人的,要以命相抵;欠人账的,要还清债务。指欠命债的拿命偿,欠财债的拿钱还,欠偿相当,这是常理,也是律条。 也作杀人偿命,借债还钱。 杀人者偿命,欠债者还钱。

【第39句】:【人活心,树活根】(谚)人活着,就凭着有颗良心,没良心的人不算是人;树活着,就凭着有根扎在土壤里,没根的树活不成。指为人要有良心。也指人活着要凭心劲。 也作人活良心树活根。 人靠心,树靠根。 人靠好心,树靠好根。

【第40句】:【 真金不怕火炼】谓经得起考验。西戎《纠纷》:“我说你们 呀,不要管人们说长道短的,只要把活儿做好,任务完成,摆 出成绩来,叫他们尽管说,真金不怕火炼,到那阵,叫他们想 挑毛病也没嘴说了!”

【第41句】:【空口说白话】(惯)指光说不做或说了不兑现。 也作空口讲白话。 空口说空话。

【第42句】:金盆打水银盆装——圆亮(原谅)

【第43句】:【孽罐子满了】作恶到头,罪有应得。成语:恶贯满盈。李 晓明等《平原枪声》:“老百姓看了无不拍手称快,都说孽罐 子满了。”

【第44句】:放学回家,我只顾玩耍,很晚了作业还没做,妈妈狠狠地批评了我。爸爸在一旁说:“赶前不赶后,赶后有气受。”(河南·孟津)

【第45句】:【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歇)汤里来:指豆腐是用大豆加水磨成豆浆后,再加入石膏或盐卤凝固而制成的。水里去:指豆腐翻倒在海水里。比喻何处来,还回到何处去。也形容四处劳苦奔波。

【第46句】:【敢开高价口,必有识货人】(谚)卖货人只要确认手里的货物是稀有的珍品,就不妨开出天价,顾客中自有慧眼识货的人。指有奇货自有识货人。

【第47句】:晚上,我在吃饭的时候,没注意自己的嘴角留下了一粒饭。妈妈看见了,笑着说:“你嘴边的那一粒饭,是不是留着明天早上当早点的呀?”(湖南·永州)

【第48句】:【 身在蕾营心在汉】关云长在曹操营中时,心里总想回到 刘备那儿去。借指表面上为一方工作,实际上为另一方着 想。古华《浮屠岭》:“富滩虽说是你娘家,可你身在曹营心 在汉!这三国里的话你懂不懂?”

【第49句】:【面条上的葱花,摆样子】指装门面,不起作用。《北京日 报》(1985,1,17):“有位青年经理在一次座谈会上抱怨说, 现在有些部门和单位,把年轻干部当作面条上的葱花一一 摆样子,名义上进了班子,实际上却在坐冷板凳。”

【第50句】:黑乌鸦变不了白鸽子一种不同

【第51句】:黄连树上搭苦瓜棚一一苦上加苦

【第52句】:【才说了嘴就打了嘴】(惯)说嘴:自夸,自我吹嘘。刚夸了口就出丑了。 也作“说嘴打嘴”。

【第53句】:【小巫见大巫】(惯)巫:巫师,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业的人。法术低下的巫师遇见了法术高超的巫师。比喻二者的本领相差太远。

【第54句】:【 嘴像蜜罐子,心是蒜瓣子】说话动听,内心毒辣。类似的: 口如蜜罐,心如辣蒜。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二嫂那 人,嘴像蜜罐子,心是蒜瓣子。你来,跟她不好处。”

【第55句】:小车不拉——推(忒)好;推行

【第56句】:豆腐耳朵——爱听谗言

【第57句】:麻媳妇拜见歪嘴婆——对丑

【第58句】:【杀鸡给猴看】“杀鸡给猴看”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俗语,用来比喻惩罚一个人恐吓和警醒其他人。它源自一种说法,据说猴子怕见血,因此驯猴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使猴子驯服。也有说法称鸡是阳气很重的动物,所以鸡血对于猴子的震慑作用最强。这种说法归根到底恐怕还是猴子很有灵性,看到杀鸡就能反省自己的行为。驯猴人把猴子带到家,家畜之中杀鸡最为合算,杀匹马教驯猴子恐怕划不来。杀鸡给猴看,自然而然。 “杀鸡给猴看”的例子很多,最典型最著名的要算孙武了。明代通俗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载:“伍子胥向吴王阖闾推荐孙武,吴王有些怀疑他的能力,就让他训练150名宫女,并挑选两名宠爱的妃子担任队长。这些女子只觉得操练很有趣,嬉皮笑脸,打闹成性。孙武三令五申不见效果,一怒之下下令将两名队长就地正法。即使吴王出面说情,他也不为所动。之后,其余宫女在震慑之下一举操练成功。”孙武这招也深得“杀鸡骇猴”的精髓,一举成名。

【第59句】:【晌鼓不用重锤】见“好鼓不用重锤敲”。

【第60句】:【卸包袱】(惯)比喻解除思想或经济上的负担。

【第61句】:温室里育种苗——新道道

【第62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句俗语现在形容某人有主意就是不说。此俗语源自《三国演义》。在三国故事中,徐庶是个传奇人物。他任侠使气,善击剑,遍访名师,有谋略。刘备驻守新野,他来辅佐,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斩吕旷、吕翔,破八门阵,计取樊城,杀得曹仁丢盔弃甲逃回许都,可谓战绩辉煌。正因为如此,才引起了曹操的注意,便以徐母为人质,逼徐庶来降。徐庶是大孝之人,无奈只得投奔曹操。在临行前,徐庶郑重向刘备承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生不设一谋。” 徐庶真的信守诺言,尽管曹操想尽办法拉拢他,他都不为所动。不过,他破例为曹操出过一谋:长坂坡赵云为救二位皇嫂(准皇嫂)及幼主刘禅,独闯曹营,连杀曹操数员大将,身处险境。在旁观战的曹操问徐庶:“此人勇猛过人,谁欤?”徐庶答日:“此人乃常山赵子龙,莫非丞相有爱将之心?”曹操日:“然”。徐庶献计日:“只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曹操采纳,结果,是徐庶暗中救了赵子龙。只此一谋,还是替刘备出力。从此留下“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一俗语。其实,这只是小说家言,《三国志》中,徐庶在曹营中先任中郎将,后升任御史中丞。

【第63句】:【没有打着蛇,倒让蛇咬了一口】(惯)比喻没能惩罚对方,自己反倒受了伤害。

【第64句】:【入火海,上刀山】见“上刀山,下火海”。

【第65句】:【拿着一把汗】见“捏一把汗”。

【第66句】:【见恶不除三分罪】见到坏人坏事应该制止,否则就等于 犯罪。类似的:见蛇不打三分害。汪幸福《浪迹台湾岛》: “见恶不除三分罪。我代表警察分局正式决定,从现在起, 收缴餐馆的营业牌照,并罚款三十万元台币。”

【第67句】:【七月半烧纸钱——哄鬼】(歇)七月半:指阴历七月十五,迷信说这一天是鬼节。纸钱:迷信的人烧给死人或鬼神的冥钞。本指哄骗鬼魂,转指人说的话或做的事全是骗人的。含责骂意。

【第68句】:【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释义:比喻对手再强也会有办法制伏。例句: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岂可坐视其猖獗,就没有个赢手。

【第69句】:老黄牛拖水车——原地打转

【第70句】:【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下假神】释义:跟着好人学好,跟着坏人学坏。例句:“要说也是,‘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下假神。’那刘翠香整天跟秀真跑得那么近,还能对秀真说什么好话?”

【第71句】:【舍命陪君子】下决心成全对方。老舍《正红旗下》:“是 呀,办婚丧大事的人往往倾家荡产,难道亲友不应当舍命陪 君子么?”

【第72句】:中午放学回来,我一进门就问妈妈什么饭?“米饭。”爸爸接过话说:“你妈妈一上班就是这个饭。鸭子不差食,差食不下蛋。”我听了哈哈大笑。(河北·行唐)

【第73句】:考试的时候,同桌问我:“这道题怎么做?”我说:“你自己想想吧!”下课后,同桌自言自语道:“唉,平时不用功,考试问老兄,老兄不答应,气得直哼哼。”听到这话,我们几个同学都笑得前俯后仰。(河南·镇平)

【第74句】:【拿别人的鞭子抽自己】(惯)比喻拿别人制定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来惩罚自己。

【第75句】:【豆芽菜长不成大树】释义:讽刺人没有出息,不成材。例句:赶明日叫那帮害人精都给轰去……呔,那小子还一劲穷倒腾,我看呀一“豆芽菜长不成大树”。

【第76句】:【灯不亮要人剔,人不明要人提】(谚)指油灯不亮,需要人剔去灯花;人一时糊涂,需要别人从旁提醒。

【第77句】:【五音不全】“五音不全”形容人缺乏音乐天赋,唱歌不合律拍,常跑调。现在,歌曲演唱需要掌握七个音符,才能演唱出悦耳动听、千变万化的各种音调,我们熟知的音符有七个:1234567,何来五音不全呢?原来,七音符是乐谱中记录声音变化的符号,是从国外引进的。而五音的说法,则是中国古人的发明。自从人类发现声音存在差异,便开始探求其中的规律。早在先秦,人们正经提出了五音的说法,即宫、商、角、徵、羽。古人把五音与五脏相配,认为五音对应五脏器,所以声音随之变化,如脾对应宫音,它的声音慢而缓;心对应徵音,其声雄壮明快。后来,古人又增加了两个音,即变徵、变宫两音。变徵是角音与徵音之间的乐音,变宫则是羽音与宫音之间的乐音。

【第78句】:半天里的灰尘——在飞哩

【第79句】:【言必信,行必果】说话有信用,做事见效。从维熙《泥 泞》:“他是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长得虽然瘦小枯干,但精 神世界却极富有。”

【第80句】:【肚子里有货】(惯)比喻人有学问或有主意。

【第81句】:【吃一看二眼观三】(惯)吃着这个,看着那个,还望着第三个。形容人贪心不足。

【第82句】:【大满贯】“大满贯”现在多指在某项体育比赛中,在不同的赛事中连得几个冠军,称之为“大满贯”。如乒乓球比赛,有世界杯(一年一次)、世锦赛(二年一次)、奥运会(四年一次)三大赛事,在三大赛事中如果都得了冠军,就是乒乓球大满贯得主。中国荣膺这一称号的有邓亚萍、王楠、张怡宁、刘国良、孔令辉、马琳,还有今年的伦敦奥运会金牌得主张继科。所以,大满贯是很高的荣誉。追究大满贯的词源,出自战国末期韩非子的《韩非子·说林下》:“有与悍者邻,欲卖宅而避之。人日:‘是其贯将满矣,子姑侍之’。答日:‘吾恐其以我满贯也。”’满贯就是钱多的意思。此词原本是绳子穿铜钱达到全绳用到尽头,也就是铜钱贯满全绳之意。如果家有万贯,岂不就是个财主?引申义对于造孽最深、作恶最多者,也称之为满贯,成语所谓之恶贯满盈的就是,却绝不用作形容做善事。打小牌有习惯用大满贯小满贯的说法,也是绳子贯满铜钱引申而来。这种赌博游戏,非善事也。古代传统思维方式视钱多并非完全的好事,所谓满溢损是也。满贯容易惹是非,所以多引申为非善事。转义为荣誉,是近年的事。

【第83句】:【能叫挣死牛,不叫打住车】(谚)在坎坷的坡路上,宁可把牛累死,也不能让车打住不前进。比喻人宁可心力交瘁,付出生命,也不能使事业中途而废。

【第84句】:瓜熟蒂落——时机到了

【第85句】:树荫底下使罗盘——阴不阴来阳不阳

【第86句】:【屎不知道在哪里,屁就放下一大堆】(惯)比喻事情还没动手就造出许多舆论。

【第87句】:【嘴硬骨头酥】(惯)形容说话强硬,却胆小心虚。 也作“嘴硬骨头松”。

【第88句】:【找个缝下蛆】(惯)比喻找机会干坏事。

【第89句】:【文不文,武不武】(惯)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形容人没有一点儿本事。 也作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 文不能提笔,武不能捉刀。

【第90句】:【船多不碍江,车多不碍路】谓互不妨碍。明代《金瓶梅》: “我也不多着个影儿在这里,巴不得来总好。我这里也空落 落的,得他来与老娘做伴儿。自古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 路。”

【第91句】:【又要当婊子,又想立牌坊】(惯)婊子:妓女。牌坊:旧时用来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而修建的像牌楼的建筑物,这里指贞节牌坊。比喻既要做坏事,又想落个好名声。

【第92句】:【彼一时,此一时】(惯)指那时是一个样子,现在是另一个样子,情况已大不相同。 也作“此一时,彼一时”。

【第93句】:【面善心不善】(惯)指人外表看上去和善,内心却狠毒。

【第94句】:雕刻工人看章子——反更清楚

【第95句】:【拿鸡蛋往鹅卵石上碰】(惯)比喻以弱犯强,不自量力,自取灭亡。 也作拿着鸡蛋打石头。 拿鸡蛋往墙壁上碰。

【第96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谚)苦海:深重的苦难。岸:彼岸,佛家把得到正果叫到达彼岸。原指苦难无论多么深重,只要一心向佛,就能得到正果;后多指无论犯的罪恶多大,只要改恶从善,就有出路。

【第97句】:放学回到家,我把书包朝桌子上一放,就向外跑。妈妈连忙叫住我说:“你不要朝门外蹿了,快去担两担水,水缸里快旱死蛤蟆了。”(河南·林州)

【第98句】:木鱼儿改梆子——还是挨敲的货;总是挨打

【第99句】:韭菜煮豆腐——青(清)二白

17140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