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手心手背都是肉的说说汇总三篇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手心手背都是肉不养儿时不知父母恩美文

我考上了沈阳的大学,父亲去送我。在车站,火车都快开了,父亲又挤到我身边,叮嘱我:“有时间就出来转转,找找你姐,要是遇上了,就告诉她,爸不阻拦她了,她要是喜欢,就和那人结婚,只要她能常回来看看我。”我忽然心中一酸,父亲是个脾气暴躁、骄傲自负的人,对姐,父亲很少发脾气。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姐的母亲去世早,父亲在她五岁时,又娶了妻,生了我。姐与母亲的摩擦一直未断,父亲左右为难。姐初三没毕业就自行出走,投奔沈阳的大姑。

我去大姑家找她,大姑说,她已经几年都没有音讯。我去她工作过的医院、饭店、夜市,留意过超市的服务员、街边摆小摊的大姐、菜市场的小贩……都没有她的踪影。我想,她是不是和那个男人一起,去别的城市了?

大二那年,深秋的一个傍晚,我和同学考完试后一起去吃馄饨,谈论着考试内容。一个清瘦的女子把馄饨端上来,我接过筷子,正要吃,突然就看到了她。她正把另一碗馄饨往同学面前放,她脸色蜡黄,眼窝深陷,漂染过的.头发胡乱地扎在脑后,像一蓬枯萎的荒草。我一把抓住他细细的手臂,失声叫出来:“姐。”

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叫她姐。她怔了一下,手里的碗“哗啦”一声掉在地上,眼睛里已没有我记忆力的倔强,上下打量我好久,才叫我:“璐璐?”

她已经结婚了,从一个端盘子的小工做起,后来遇上和她在同一家饭店打工的一个吉林小伙子。他人很老实,心眼儿也好——两个人把行李搬到一起,和饭店里的同事吃了顿饭,就算成了一个家。结婚后两个人辞了工作,摆了这个馄饨摊,勉强维持生计。她生了个小女孩儿,还不到两岁。

我责怪她:为什么这么久都不跟家里联系?你不知道爸爸多为你担心啊。她不说话,泪凝于睫。

父亲接到我的电话,第二天就来了。我带他去那个馄饨摊儿,隔得老远,父亲停下,远远地看着在摊前忙碌的她,忽然就蹲在人行道上,像个孩子似的呜呜痛哭起来。

她看到父亲,呆了半天,嘴唇嚅动着,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一个小女孩儿趔趔趄趄地走过来,稚声稚气地问:“妈妈,你怎么哭了?他是谁啊?”她赶紧拉过孩子,走到父亲面前,说:“叫,快叫老爷……”

父亲抱起孩子,脸上早已老泪纵横。

后来,她跟我说,不养儿不知道父母恩。是因为有了自己的孩子,她才知道父亲其实是那么疼爱她。这么多年来,她的厉害,她的任性,只是害怕父亲在有了我之后,会忽略她。所以,她才会用那些极端的方式,来时时提醒父亲宠爱她。

其实,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哪里会忽略自己的孩子呢?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随笔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随笔

我考上了沈阳的大学,父亲去送我。在车站,火车都快开了,父亲又挤到我身边,叮嘱我:“有时间就出来转转,找找你姐,要是遇上了,就告诉她,爸不阻拦她了,她要是喜欢,就和那人结婚,只要她能常回来看看我。”我忽然心中一酸,父亲是个脾气暴躁、骄傲自负的人,对姐,父亲很少发脾气。

姐的母亲去世早,父亲在她五岁时,又娶了妻,生了我。姐与母亲的摩擦一直未断,父亲左右为难。姐初三没毕业就自行出走,投奔沈阳的大姑。

我去大姑家找她,大姑说,她已经几年都没有音讯。我去她工作过的医院、饭店、夜市,留意过超市的服务员、街边摆小摊的大姐、菜市场的.小贩……都没有她的踪影。我想,她是不是和那个男人一起,去别的城市了?

大二那年,深秋的一个傍晚,我和同学考完试后一起去吃馄饨,谈论着考试内容。一个清瘦的女子把馄饨端上来,我接过筷子,正要吃,突然就看到了她。她正把另一碗馄饨往同学面前放,她脸色蜡黄,眼窝深陷,漂染过的头发胡乱地扎在脑后,像一蓬枯萎的荒草。我一把抓住他细细的手臂,失声叫出来:“姐。”

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叫她姐。她怔了一下,手里的碗“哗啦”一声掉在地上,眼睛里已没有我记忆力的倔强,上下打量我好久,才叫我:“璐璐?”

她已经结婚了,从一个端盘子的小工做起,后来遇上和她在同一家饭店打工的一个吉林小伙子。他人很老实,心眼儿也好——两个人把行李搬到一起,和饭店里的同事吃了顿饭,就算成了一个家。结婚后两个人辞了工作,摆了这个馄饨摊,勉强维持生计。她生了个小女孩儿,还不到两岁。

我责怪她:为什么这么久都不跟家里联系?你不知道爸爸多为你担心啊。她不说话,泪凝于睫。

父亲接到我的电话,第二天就来了。我带他去那个馄饨摊儿,隔得老远,父亲停下,远远地看着在摊前忙碌的她,忽然就蹲在人行道上,像个孩子似的呜呜痛哭起来。

她看到父亲,呆了半天,嘴唇嚅动着,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一个小女孩儿趔趔趄趄地走过来,稚声稚气地问:“妈妈,你怎么哭了?他是谁啊?”她赶紧拉过孩子,走到父亲面前,说:“叫,快叫老爷……”

父亲抱起孩子,脸上早已老泪纵横。

后来,她跟我说,不养儿不知道父母恩。是因为有了自己的孩子,她才知道父亲其实是那么疼爱她。这么多年来,她的厉害,她的任性,只是害怕父亲在有了我之后,会忽略她。所以,她才会用那些极端的方式,来时时提醒父亲宠爱她。

其实,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哪里会忽略自己的孩子呢?

儿时的年味的美文

现在过年与我小时候大不一样了。

现在家门口的桂平路,平日里热热闹闹,人来人往,即使过了夜里11点,还有好多的店亮着灯光,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有着耗不完的精力。可到了过年,它就一下子冷清下来,大白天也难见一个人影。于是,在女儿的印象中,过年真好,因为好安静啊。

我小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过年就意味着人多、热闹。

那时的家在虹口区,家门口也有一条马路,叫川公路。过年的时候,大人不上班,孩子不上学,还有很多人从外地探亲回家,马路一下子就热闹起来,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喜庆的滋味。家里地方小,不够用,于是路边就多了好些桌子,桌上鸡鸭鱼肉一应俱全。每家的主妇,都是烧菜的能手,过年都要大干一场,少不了她们忙碌的身影,印象中这几道菜必不可少:白斩鸡、油爆虾、熏鱼、酱鸭、五香牛肉、红烧狮子头,皮蛋、海蜇、龙虾片。

儿时过年最难忘的菜是蛋饺,因为那是我唯一能够参与制作的一道菜。打开煤气,开小火,先将半圆形的铁汤勺放上去预热;然后在勺子里涂一些猪油;倒入拌匀的鸡蛋液,手转一圈,形成薄薄的圆形蛋皮;放入肉馅,用筷子轻轻地夹住蛋皮的一边翻折过来,压紧,一个蛋饺就包好了。我包的`蛋饺,黄而不焦,馅大而不会外漏。我很享受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站在厨房里包蛋饺的时光,看着蓝色的煤气火焰、听着猪油发出的滋滋声响、闻着鸡蛋和肉馅淡淡的清香,屋内欢声笑语,屋外爆竹声声,心中会充满无比的欢乐。

儿时过年的热闹,还因为可以放鞭炮。高升最常见,一般竖放在地上,点燃后,第一响在地面——“嘭”,提供升力,第二响在空中——“啪”,将鞭炮炸成两半。有胆子大的还拿在手上放。烟花是高档品,一般也只有大人放,五彩缤纷、造型各异,以在地面上旋转的和拿在手中发射的夜明珠居多。我们小孩子则喜欢放小鞭炮。我们嫌小鞭炮串在一起放太快、不过瘾,就将买来的鞭炮一个一个拆开,一只手拿一根点燃的鞋底线,另一只手从口袋里摸出一个鞭炮,点燃引线,东一个西一个地乱扔。还喜欢把鞭炮塞进瓶子里、罐子里、管子里、泥土和雪堆里,让它炸,觉得好开心。还有拉炮、摔炮、盒装的“免拆”电光炮…总之,儿时的我们,总喜欢制造一些声响,因为,老人告诉我们:只有用鞭炮声把“年”赶走,人们才能安安稳稳地过新年。

现在过年,没有了厨房间的忙碌,没有了烟花爆竹的声响,也没有了街坊四邻暖意融融的热闹。现在是饭店过年、出国旅游过年、捧着手机抢红包过年,总之,安安静静地就把这年过了。

时代变了,儿时的年味成为了永远的记忆。

儿时年味浓美文

小时候,一进腊月,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对过年有太多美好的期盼……

过了二十三,叔和娘就开始忙活了,叔从遥沟推回一车白塘土,筛细了,放进大桶里,加水搅拌成乳白色的浆,大笤帚蘸了,在厨房那被油烟熏得乌黑的土墙上来回涂刷,几圈儿下来,原本黑黑的土墙就变得明亮啦,除夕那天,贴上一对儿胖娃娃,贴上金玉满堂、贴上沈万三打鱼……好看着呢。娘忙着刷洗锅台、盖顶、连炕沿儿都要清洗一下,我家的土炕与锅灶之间没有影壁墙,只在炕沿儿处垒了一圈儿灰色的砖,算是间隔。每天早上我还躺在被窝呢,娘就开始烧火做饭,我就会被烟熏得连连咳嗽,就会抱怨:“呛死了!呛死了”!叔和娘就会说:“这孩子,一点儿烟不吃,长大不孝顺呢”!谁说我不孝顺的,我不信!

吃过晚饭,娘把以前蒸饽饽时留的发面引子,用温水泡上,盖了盖顶,放在暖乎乎的炕上,很快面引子就发得冒泡了,娘开始往里加面,农村已经包产到户,家里的细粮也多起来了。今年,全用白面蒸饽饽!叔洗净了手,撸胳膊挽袖子,帮娘和面,直径四五十公分的大陶盆,这一大盆面,没把子力气可揉不透!叔把揉好的面端到炕上,盖了棉被发着。天不亮叔和娘就起来蒸饽饽,我们起床后,已经蒸熟了好几锅,暄乎乎散发着浓浓麦香味儿的大饽饽,我直流口水,每人掰一大块儿吃了,就被叔和娘撵出去玩儿了,怕我们在旁边乱说话。傍晚的时候,最后一锅大饽饽蒸完了,娘总会留些面,给我们做几个花饽饽,娘会捏小猪、小鸟、蛇……娘捏的小猪胖乎乎的,一对又宽又厚的大耳朵,用黑豆做了黑黑的眼珠,卷卷的小尾巴,憨态可掬,像极了我们猪栏里的小猪仔。娘最拿手的还是捏小刺猬!先捏出圆滚滚的身子,小小的耳朵,再用剪刀剪出一身的刺儿,最后用两粒绿豆安了眼睛,小刺猬活起来了!我不敢摸,怕那一身刺儿扎了我的手!

二十六是范家村集,也是我们那儿最后的年集,早早地起床,跟着叔和娘赶集去!路上人真多!都挎了提篮,急匆匆地往前赶。大集上更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我眼睛都忙不过来啦:随风转动的花风车,五颜六色的年画儿,亮晶晶酸甜的糖葫芦儿,散发着芝麻香味儿的麻花……我直流口水!娘紧拉了我的手往前走,又被琳琅满目的头花绊住了脚!娘给我买了两条粉红色的纱绸,过年那天编两个麻花辫,一个辫梢上绑一条,该有多美!再往前走,一溜儿全是好吃的!买上条大鱼吧,过年怎能没有鱼呢,叔看准了一个猪头,正跟人讨价还价,狠狠心,猪头也买了!一个猪头能做好几盘菜呢,还需买些海蜇,用白菜叶加蒜泥儿拌了,清脆爽口!鞭炮摊前最热闹:二踢脚点着后,先在地下响一声,再窜到天上炸开来,响声震耳!钻天猴点着引线后“嗖”地一声就飞到天空中啦!太高,只看到点点白烟!魔术弹最好看!飞到天上炸开后呈一朵朵五彩缤纷的花儿,晚上看起来更绚丽夺目噢……都买一些!一路走走停停,叔和娘都快拿不下了!一年地勤扒苦做,就盼着这一天呢。

腊月二十八一大早,一家人都早早地起来了,叔在南墙根儿支了口大锅,熬沥青给猪头褪毛,我去大门口抱柴禾,整个冬天,叔有空就去山上刨树柞子,人家砍倒的大树,因其根纵横交错,蜿蜒曲折盘踞太深,刨起来费力气!谁刨了就归谁家,刨回来劈开,摊在太阳下晒干,精心地码在大门口东侧,上面用草帘子盖好,叔有喝早茶的习惯,用小铁炉子烧水啦、过年蒸饽饽啦、下水饺啦,这些都需要结实的木柴!叔生了火,很快大锅里的沥青就烧开了,冒出刺鼻的气味儿,叔用铁铲子蘸了沥青均匀地涂在猪头上,沥青凉了凝固后,再把沥青扒掉,猪头就变得光溜溜的喽,毛全沾在了沥青上!

大哥带领我们几个对一只大公鸡进行围追堵截!这只散养的大公鸡,能飞能跳,火红的冠子,浑身的羽毛呈金红色,翘着黑绿色闪着金光的大尾巴,神气地、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想抓住它,可没那么容易!还是娘有经验,抓了一把玉米粒儿,咯呴咯呴地唤着,将她引到鸡窝旁,玉米粒儿洒在了鸡窝里,大公鸡一见好吃的,放松了警惕,脖子伸进鸡窝,大哥没等他反应过来,一个箭步窜上前去,将大公鸡摁在了鸡窝里,抓住它的两条腿提溜出来,想交给娘来处置,娘正在厨房忙着,就对大哥说:“这只鸡你来杀吧,十七八岁了,这点儿活还干不了”!大哥也不示弱,一手拎着鸡,顺手接过娘递过来的菜刀,往猪栏旁走,我和二哥紧张又兴奋地跟在后面,过年有香喷喷的鸡肉吃喽!娘又嘱咐大哥:“先把鸡脖子下边的毛拔干净啊,这样好找血管”!大哥照办,在鸡脖子上割了一刀后开始放血,我和二哥吓得捂住了眼睛!大哥觉得差不多了,松了手,把鸡扔在了地上,自以为大功告成!谁知大公鸡一着地,竟扑棱一下站了起来,身子晃悠了几下后,竟站稳了!大哥一看不好,刚要伸手去捉,这只被割了一刀,流了很多血的大公鸡竟一下子飞了起来!飞到猪栏顶上,飞到墙头上,我们紧紧追赶,它竟一下子越过高高的墙头飞到外面去了,我们一帮孩子大呼小叫!娘和叔也放下手里的活儿,叔扛了铁钳,娘拎了大扫帚,追了出去!辛辛苦苦养大的鸡,眼看到嘴的肉,可不能就这样飞了!我们一家追到屋后的树林里,展开了包抄,大公鸡一会儿上蹿下跳,一会儿展翅高飞,我们累得气喘吁吁,我和二哥惊魂未定,真不敢相信,这只鸡的生命力会如此顽强!终因失血过多,也因为飞累了,大公鸡停了下来,缩在一棵小树底下,瑟瑟发抖,娘趁机上前,用大扫帚死死地盖住了它,这一场人鸡大战以我们胜利而告终!

更高兴的事儿在后头呢!初一,天刚蒙蒙亮,就被鞭炮声叫醒了!床头的箱子顶上,摞着我的新衣裳:苹果绿的头巾,暗色底儿红色碎花的小褂,墨绿色竖条纹的裤子,黑条绒棉布鞋,隐隐地散发着棉布特有的香味儿,都是娘亲手做的,里面还塞了一双时兴的花尼龙袜子,我欢快地跳下床,从头到脚崭崭新地穿起来,一蹦三跳地和哥哥姐姐一起,给长辈们拜年去了。一圈儿转回来,衣服兜全满了:糖豆儿、花生、栗子……这么多平日不曾吃到的好东西!赶紧掏出来放到瓢里攒着,可别让二哥看见,找地儿藏了,留着以后慢慢吃,这样想着,嘴都合不拢了!

初一不走亲戚,拜完年就去听舅姥爷说评书,我那时好崇拜舅姥爷!曾偷偷去翻他放在炕头那本厚厚的大书:啥时候我也能把这本大书读下来啊?识字不多的.舅姥爷,这么厚的书竟能全部背下来!天天赶四集说评书,去大集上听评书可是要掏钱的,每讲到节骨眼儿,舅姥爷就会停下来,端着一面铜锣挨着场子转一圈儿,有给的,也有不给的,舅姥爷也不恼,继续接着刚才的往下讲。正月里在家说书,来听的都是老少爷们,图个乐呵,自然是不收钱的,那时没有电视,全村二三十户,来了大半儿,舅姥爷家的小草房坐不下了,开了屋门,年轻力壮的、小孩子们都拢起袖口,站在院子里,舅姥爷正在讲《三侠五义》,他那略微沙哑地嗓音像极了单田芳,大伙都听得入了迷!可是娘啊,这评书再好听,您也不能把我紧紧地窝在您的怀里一动都不让动吧?我知道,您又要给我拿头上的虱子了,我就不让您动我好容易编得溜滑的小辫儿!我一使劲儿,从娘的怀里挣了出来!前天刚下了雪,正午,雪化了,房沿儿上就有滴答滴答的流水,傍晚,那流水就变成了亮晶晶锥形的冰棱儿,爬到磨台上,使劲地翘了脚,拽下一根最大的,放到嘴里,咯嘣咯嘣……嘴都冻麻了!

转眼腊八已过,年越来越近!却丝毫没有对过年的热望,现在吃的穿的玩的哪天不是在过年!年,还有什么可盼的呢?

22391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