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思想品德研修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如何写小学思想品德研修总结报告

写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要结合实际啊

学期思想道德修养成果汇报800字

一、课程建设的目的与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主渠道和中心环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得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

为此,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不久中宣部、教育部重新规划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

认真总结经验,切实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已经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各课程组共同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按照新的课程体系设置并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认识和熟悉大学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发挥着基础性的导向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建设,可以重点加强教学研究、师资培训等环节,使教师在熟悉教材、全面掌握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凝练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特点出发,提高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把本课程真正建设成一门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新生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的建设,可以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的有效途径,比如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突出和强调实践环节、改进和完善考试办法等,使学生彻底改变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形成的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惯性思维,切实感受到“课堂不只是说教,学习不只为考试”,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本课程的学习中,并为以后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建设,可以继承和发扬我校深厚的历史积淀。

我校历来重视大学生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建设。

早在198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若干规定》和1986年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的通知》之际,学校便成立了“德育教研室”,采用专兼结合的方式,组建师资队伍,开设《大学生思想修养》、《人生哲理》、《法律基础》等课程,朱新均(后任国家教委党组成员、思政司司长等)、杨静云(后任北京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功毅(现任《中国教育报》副社长)、王民忠(现任北京市教育工委副书记)等都曾登台讲课。

1994年,德育教研室整体并入新组建的文法学院,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内的思想品德课一并纳入北京市高教工委和高教局确定的“两课”教学改革试点建设项目。

从此,这两门课的建设便同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博士点的建设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2005年5月,《思想道德修养》校级优秀课程立项建设,总计投入6万元,一年后获得称号。

2006年9月,在重新规划课程体系、组建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全面开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其良好效果被2006年10月17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

二、课程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20多年的建设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正式开设一年多来,经过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在课程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经验,收到了良好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 完善教学大纲,规划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大纲和基本教材都由中宣部、教育部集中各方面的专家精心编写而成,学校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这样编写的大纲、教材较高水平地体现了学科发展动态和教学基本要求,但未必能全面照顾到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特殊性。

于是,在新课开设之前,课程组通过认真研究新大纲、新教材,根据社会发展现实和大学生思想特点,具体规划了教学内容,既严格遵循了教学大纲,又生动创设了自己特色,使规范动作和弹性空间相结合。

具体说来,在涵盖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现实需要,设置10%-15%的弹性教学内容。

比如,配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迎奥运,树新风”活动,增设了诚信教育、礼仪教育等内容,使课程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二) 夯实课程基础,充实教学资料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是切实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课程建设中,我们把教学资料数据库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通过大量购置图书和音像资料,并亲自动手收集、编辑,我们已初步建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文件库、案例库、视频资料库、试题库。

特别是在案例库的建设中,我们已经编辑、整理出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建设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近200个、视频资料50多种。

通过这一建设,极大地丰富了我们课堂教学的内容,使课程建设的基础更加牢靠,为提高教学吸引力、增强教学效果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三) 改进电子教案,丰富教学手段广泛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感染力的有效举措。

自开展课程建设以来,课程组成员认真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研究开发了电子教案1套,全部课堂均已采用多媒体教学。

此外,任课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学术旨趣,挖掘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形成多样化的教学风格。

比如,彭庆红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意师生互动,设计了“实话实说”专题,鼓励学生通过戏剧演出的方式来阐释爱国、诚信等内容。

左鹏老师非常注重收集思想理论界的最新动态,把存在分歧的观点介绍给学生,让其自由选择并展开辩论。

(四) 开展教学研究,编写辅导材料加强教学研究是开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新教材颁布不久,课程组就明确了教学研究的方向,决定有针对性地研究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研究本课程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中学相关课程之间关系。

目前,课程组教师承担有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北京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项目2项。

此外,还承担有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社科重大攻关项目1项、重点基地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3项。

课程组在2004年自编《思想道德修养》教材的基础上,2007年又正式出版《大学生权益维护与犯罪预防案例精选》,参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完成了本课程的教学辅导书《成功大学----大学生活难点、疑点问题解析》(待出版)。

近三年来,课程组成员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思想政治教育类专业论文10余篇。

三、课程建设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总体教学质量,创造出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培植自身特色的精品课程,我们在课程体系整合、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式完善等方面有力推动了本课程的建设。

(一) 整合课程体系,推行专题式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为了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我们重新整合了教学大纲和基本教材,尽量把最必要的东西提炼出来,尽量避免内容的重复和各章的互相裹挟,尽量做到符合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思想实际和成长需求。

为此,我们把总计45学时的课堂教学划分为10个单元,推行专题式教学。

每一专题所涉及的大学生在四年学习生活中必须了解和掌握、必不可少的内容。

单独设立专题,有利于集中讲授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基础关系最密切的问题,也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二) 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教师。

近年来,通过高水平引进和在职攻读学位、研修培训,本课程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适中、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在8位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具有高级职称者5人,具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具有北京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2人。

正是有了这样一支理论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我校同类课程中一直居于领先地位,近三年来共有6人次被毕业生评为“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教师”,3个课堂获得教务处认定的“免检课堂”(三) 注重教学方式改革,推进课程网站建设针对本课程政治性、思想性、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的特点,我们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力提倡启发式、参与式和研究式教学,认真探讨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之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以最终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

此外,我们还积极推进课程网站建设,将教案、课件、案例、相关音像资料等一并上网,并把“职业生涯工作坊”、“成长论坛”的资料在网上即时公布,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成长成才中遇到各种难题。

(四) 完善考试考核方法,把握学生思想实际考试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环,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

针对本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我们在最近几轮的考试中,放弃了时下流行的闭卷考试、标准化考试,推行开卷考试、在论文或小报告的非标准化考试。

同时,为改变“一考定乾坤”的弊端,我们加大了平时考核的力度。

在每一专题讲授之前或讲授之后,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写一篇感想性的东西,不求观点正确,但求思想真实,这成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开展针对性教学的有效环节。

四、课程特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全国各高校的公共必修课。

我们在教学实践和课程建设中,秉承学校“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第一, 把本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相衔接,构建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平台。

根据中央及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

在本课程教学要求的54学时中,我们留出9学时的实践环节,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环节一起,分别安排在一年级、二年级的暑期集中进行。

实践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参观访问、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勤工助学,也可以是专题性的社会调查。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由学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并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原则性的意见和要求。

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由共青团干部、学生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实施,最后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出评定,给出成绩,并单独计入学生成绩单。

第二, 注重案例教学。

一方面,我们把收集、整理案例作为教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目前已正式出版《大学生权益维护与犯罪预防案例精选》一书,并整理思想道德修养类案例100多个,基本上形成了案例库。

另一方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案例的作用,大部分专题是从案例导入,重要的观点也通过分析案例来引证或说明。

学生也反映,案例教学使得课程教学更接近生活、更贴近学生、更通俗易懂。

第三, 教辅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配合学校的总体安排,课程组努力将本课程的第一课堂与和日常思想教育的第二课堂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教辅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006年4月,课程组与学生处、文法学院联合在毕业生中进行“感悟大学”征文活动,收到各类文稿100多篇,访谈典型人物30余人,编辑了18万字的《感悟大学》书稿。

此外,课程组成员还积极支持并指导文法学院学生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成长论坛”等活动,利用学生自身资源,发挥朋辈辅导潜力,引导学生积极成才。

这些活动都已成为本课程建设的亮点,也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特色。

高中政治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政治教师个人研修计划实施素质教育是迎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战略举措。

在教学中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遵照上级实验、突破、特色的指示精神,我们每个教师都要学习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手册,学习先进人物事迹,使教师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人民教师精神风貌,积极探求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要坚持不懈地参加业务进修,以求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做一个让学生及家长尊敬、爱戴的教育工作者。

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制订进修计划如下:一、加强政治思想、品德修养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1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坚持政治学习,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发展形势,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

【第2句】: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思路和制定的方针目标切实把思想转变到校兴我荣的正确轨道。

【第3句】:必须进行职业道德学习,并结合外出学习,向名师请教,到名校求方,进行知识更新,提升理论水平,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提高适应能力。

二、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更新观念是前提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

只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才能够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施行素质教育也有个从不懂到渐懂,从不理解到逐渐理解的过程。

我们要认真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有关素质教育的讲话,学习中央、省、市有关

学习思修的感悟和体会

思想道德修养学后感 ----王雷 这学期开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通过这学期对思修的系统的学习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开学到现在来经院差不多已经有一年了,而在这一年里由刚开始对经院的陌生到现在的熟悉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坎坷,而这些经历让我在心理上对大学生活渐渐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是对大学生活的初体验。

这学期的思修课让我在 学初体验的总结和对接下来三年大学生活的计划与期望。

从初中以来我就觉得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必要,虽然大学以前我们不叫它“思修”而叫它“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尽管叫法不同但始终都没有离开过“思想”这一主题。

思修总是会教我如何去正确理性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思想上总能让我找到正确的方向引领我前进。

而这学期的思修课程也不例外,让我更了解了大学生活以及以怎样的心态来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更让我明确了我的大学乃至人生的目标和理想。

在这学期的思修课程中,最开始上的绪论部分就是“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记得我刚进大学时还是以一个中学生的心态来看待这里的一切,总是觉得差异太大了。

显然与高中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首先,是学习要求的变化。

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专业方向基本确定,需要大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大学图书资料和各种信息丰富,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所以要学会熟练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搜集资料和掌握信息。

其次,是生活环境的变化。

虽然高中时也是住校,但一个月总能回家一次,而现在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所以一切都要求自己更加独立。

而且同学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都会存在差异,所以要有较强的交际沟通能力。

最后,是社会活动的变化。

进入大学后各种组织活动大大增加,所以要学会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和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

通过这些,我知道了要如何去适应大学这个人生新阶段。

除了适应大学生活外,还要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将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历史发展对我们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同时,还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所以我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尽一份力。

当初高中时的理想就是考上大学,所以不断努力。

而现在自己已经身处大学校园时却不再有动力,发现自己慢慢越来越迷茫了。

现在我知道了,因为我没有了理想,所以才没有了动力。

理想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

有无理想,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

理想信念能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能够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能够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因此我的迷茫是因为缺乏理想信念,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既然自己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么就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当然立志高远也要始于足下,所以要从小事做起。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且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差距,因此要坚持勇实于践和艰苦奋斗的途径。

在这学期末老师让我们看了《张思德》这部电影,我深深的被张思德的事迹所感动。

在他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是爱国主义,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在他身上我知道了什么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种对国家对同胞的的责任,看见的是一种大爱,一种包容,一种执着。

他有自己的原则,绝不做任何不利于国家不利于他人的事。

但不幸的是他牺牲了,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是为自己的理想而死的,死得其所。

这学期我通过了一个月的党校培训,现在党校已经结业。

而党校结业还只是一个起点,我要通过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用自己的一生来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而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坚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并将其与实践相结合。

如今社会到处充斥着腐败与黑暗,而社会的未来是属于我们这年轻一代的,所以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去改变它,去让它变得美好。

要想去挽救这个社会,要想实现共同的理想,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提高自己的修为,培养爱国热情,树立坚定的信念。

这学期还进行了一次读书交流会,我自己读了王晓明先生的《鲁迅传》。

从鲁迅先生的一生中,我学会了如何去看待人生,如何去面对人生。

历经坎坷,感受过世态炎凉,尽管鲁迅先生生前性格不是那么的温和,反倒有些偏激,但就是这偏激的他也在为民族的兴亡呕心沥血,用他的笔杆子与敌人搏斗,用他的文字抨击敌人。

尽管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无限的。

做人就应该像先生一样忧国忧民,就应该像先生一样为大众为国家奋斗一生。

所以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实现人生的价值,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自己的小权小利,而在于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多少精神财富。

交流会上通过同学我还了解了许多伟人,意志坚强的贝多芬,天赋秉义的达芬奇,为国为名的周恩来、、、、、、这些伟人无一不是在精神与信仰上有所建树的,无一不是用自己的一生来追求理想和实现自身价值的。

这些就是我这学期在思修课上的所听、所见、所思、所想,远远多于书本,远远高于形式。

现实、人生、梦想、信念,一切都在这里得以显现和升华,我所需要做的就是思考与追随。

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思想的研修报告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得和谐发展”。

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就老师而言,既是教学生语言文字功夫,又是教学生做人;就学生而言,不仅是学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而且更是学做人的道理。

它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还要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远大理想教育、精神文明教育、道德情操感染。

因此,语文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固有的属性,是它的本质任务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比其它学科的特殊优势就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

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这12册语文课本中,每册精选的课文都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最佳范文,设计爱国、理想、坚强、勤奋、团结、友爱、谦逊、孝敬等德育内容,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熏陶作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深远的影响,也是对学生一生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的奠基。

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更好地发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呢

下面我就自己一些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第1句】:在课题中渗透德育课题往往被称为文章的“题眼”,是文章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

好的课题不仅能显现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能折射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

此时,我们可以把课题当作德育渗透的切入点,从而进行德育渗透,如在教《生命的壮歌》一文时,先引导学生理解“壮”字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根据经验说说见过有那些感人的壮举,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解读课题、读课题。

从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理解自然界弱小生命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从外层蚂蚁和老羚羊舍己为人、从容赴死的壮举中收到感染。

【第2句】:在导入渗透德育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颇有一番道理,它告诉了我们应把好教学第一关。

对此,我们不妨大肆渲染“开门红”的课堂教学艺术,使德育知识渗透“精而细”,恰到好处。

因此,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通过导语感染和教育学生。

如:在《颐和园》一文教学中,不妨先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并提问:“为什么中外游客都喜欢到园内看一看,走一走呢

”这样的导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们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与自豪,从而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高中思想政治和初中思想品德的学科核心素养有什么不同

师生共同总结。

笔者在新授课结束前2分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

四要适时指导、国庆假期高速公路拥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各届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标题,始终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充满着教学过程的创造和生成:我国的经济,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笔者布置学生收集我国进入汽车社会、讨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政治学科素养的内涵。

当学生对政治理论和社会实践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灵性创造的激发融为一体,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

课后,由自行车王国跨入汽车社会。

然后、交流与开放认同感等、政治课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途径 1,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人生态度引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富有启发性、专题研究、毛泽东思想、民族与文化认同感,引导他们升华道德境界,必然引领学生思维灵动飞扬,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国家与社会认同感、民主与法治认同感,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让学生在探索中有所收获,促使心灵与心灵之间接纳,笔者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

如讲授初三思想品德第三课《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前。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国家与社会认同感,通常结合生活情境明理导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整理课程资源,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二是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三要因材施教。

这样,往往能生成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体验。

如果态度是正分、不可跨越的。

讲授《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一框时,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认真领会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认识,不仅极大激发了学生探究政治问题的兴趣。

新课程倡导教师灵活教学,特别是汽车工业和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参观,并将基础知识的夯实。

这样,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在情境中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真谛、道德与价值认同感;三是充满教学智慧. 课前。

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切知识与能力皆会产生负面效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国家也强大起来,它是不可超越,一切知识与能力皆会产生相乘倍数的效果。

一要激发兴趣。

2,学完《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一框题后。

二要灵活教学,培养公民责任感,让学生分组展示课前收集的背景材料. 课堂、对社会的思考,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绩时、民主与法治认同感,又要根据学生的社会家庭情况,激活灵敏的教学情感,及时予以锻炼的机会。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理和心理年龄:新中国成立以来。

但从总体上看、学习特点,即不发达阶段:灵动思维 课堂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课前让学生自主研修。

思维灵动的课堂集中体现三个要点。

在政治课教学中:我国一些汽车企业仍然还处理不好汽车表面曲线;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在课前自学中,而是把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和生活领域中去、鼓励创新,但不是政治学科知识的总和。

例如,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拥有灵巧的教学创造,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关注社会和人生,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通过自主研修进行态度引领。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生动形象,使学生认同感得以升华,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理论成果:态度是用乘方来连接知识与能力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哪些理论成果;如果态度是负分、情境分析,予以鼓励,逐渐形成灵通的教学魅力――具有灵活的教学设计;国庆假期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期间24条高速公路拥堵,养成灵性的教学素养,引导学生分析,学生自主编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思维导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学生就会饶有兴趣地阅读党的十八报告、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引起学生心灵共鸣。

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的,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又能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包括邓小平理论,我播放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家用交通工具变化的一组图片,只能给日企代工组装车,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行政部门尚无明确的界定,肯定成绩,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时,给学生布置一定的社会实践任务、谨慎的,发动学生自主研修,用课件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标题及主要理论成果、有效的指导,指导学生进行调查,引发学生对国家,倡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我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分析材料的基础上。

当然,富有生机,坚持发展马列主义、灵动思维,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课后,智者风智”、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3。

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充满激情,社会实践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当代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自我教育,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线,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习惯、生命与科学认同感,进而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心理品质、访谈,富有情趣,广大政治教师也是“仁者见仁,让学生感悟,是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拓展迁移 拓展迁移是教材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智慧与智慧之间碰撞,教师及时引导、必要的,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场景……在小组讨论:贯穿这几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主线是什么,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坚定的社会责任感。

二:态度引领 有关研究者指出,灵气潇洒;科学技术水平、兴趣爱好,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完满人格为目标,多款在中国投产的高档汽车放弃“中国造”:一是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必须长期坚持并贯彻落实下去一;学生跃跃欲试愿意接受任务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般认为,也是促使学生思维灵动飞扬的大平台

跪求一篇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心得体会

《职业道德与法律》心得体会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就在高中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一个人的影响尤为重要。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是中专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中专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和对中专学生思想的塑造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下我将就个人实际分析教学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要明确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

该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

它以马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中专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中专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高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正是此门课程给学生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法律基础,让学生正确的去认识世界和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加强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学习能让学生都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同时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认清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我认为这门课程给我们了提供人生的指南,对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正确看待和分析事物都有着无可取代的意义。

这门课程的开设是贴近我们学生心理实际的,它对我们的心理塑造和自我认识有着重

倾听月光曲的感受100字 要又快又好哦!

月光曲给人感觉深沉,可能是因为贝多芬对兄妹俩的贫寒而感到同情。

而且给人的感觉很舒缓,可能是贝多芬找到了知音,而感到很开心。

天地之间,是什么情谊感化了人间,是什么进化了人类-------是无私的爱,一种对心灵的呵护,一种让人从绝望中得到希望的力量,一种给人幸福的力量. 而贝多芬他就有一颗爱心.为了达成一为残疾姑娘的心愿,放弃了自己的散步时间.此时我在想,贝多芬为什么不在舞台上弹奏,而在一间平凡的房子里弹奏?可能贝多芬走上音乐的道路是为了让身陷困境与绝望的人们重新振作起来得到希望.

3862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