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回族去世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个回族朋友的爷爷去世了,该说些什么话来安慰才不算是犯忌讳呢

的丧葬习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的国家。

由于受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宗教的影响,各民族在丧葬习惯上的表现有很大的不同。

这种不同反映了一个民族对生死的认识和对世界的看法。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遵循伊斯兰教法有关丧葬的规定,并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丧葬习俗。

本文试就回族的丧葬习俗以及回族穆斯林对生死的认识两方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回族的丧葬习俗及与伊斯兰教的关系首先,我们来谈谈伊斯兰教法关于丧葬问题的规定。

伊斯兰教有关丧葬的规定包括:静、速、严、简、禁、宽等内容。

“静”是指为生命垂危的病人安置一个宁静的环境,避免因嘈杂、哭喊而增加病人的痛苦;“速”是指速葬,教法规定要在三日之内尽快埋葬亡人,使之入土为安;“严”是指在为亡人举行葬礼(俗称“者那则”)时,要严格遵守教法的有关规定,如用清洁的水为亡人洗周身(俗称“着水”)、用白布(俗称“克番”)包裹好亡人、举行葬礼时遗体置于众面前等;“简”是指丧事从简,亡人简葬。

即亡人只用三丈六尺白布包裹掩埋,没有陪葬品,既不大办丧事,也不大举祭祀;“禁”是指坚决禁止丧葬过程中的“库夫尔”(速信)现象与行为。

如送葬时看风水、择吉日、给亡人或向前来送葬的人鞠躯叩头、哭嚎亡人、披麻戴孝、在墓内放置陪葬品等;“宽”是指教法有关丧葬的规定,适合于正常情况下,但在条件不具备时,也可酌情处理。

如在海上航行时亡故的人,在依照教法规定的程序办理后,可投入海中,实行水葬;在陆地无水的情况下为亡人“着水”时,也可以土代水净之,当然必须是干净的土,方法与活人的土净法相同。

以上伊斯兰教的这些规定,对回族的丧葬习俗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因而也使回族的丧葬形式和习俗带有很强的伊斯兰教特色。

如回族对穆斯林去世习惯以“口唤”、“归真”等称之,而不以“死亡”相称。

谓之“口唤”,意在是应真主的召唤而去;“归真”即回归真主之意等等。

总的说来,回族的丧葬礼俗有这样的三个特点,即:速葬、薄葬、土葬。

下面我们结合这三点来谈谈伊斯兰教的殡葬制度和回族的丧葬习俗以及穆斯林对生死的认识。

【第1句】:速葬。

速葬是回族丧葬的特色之一。

伊斯兰教本着“入土为安”的精神,主张从速掩埋亡人,遗体不宜久放。

先知穆罕默德亦说:“你们应尽快安葬亡者”。

伊斯兰教法规定:亡人三日之内必葬,不择时日,不问风水,就地而葬。

倘若是在旅途或他乡亡故,就在旅所择地而葬。

在航行中亡故的,在举行“者那则”(殡礼)后,将尸体投入江海,实行水葬。

伊斯兰教法禁止亡者亲友载运尸体辗转千里。

如果旷日持久,人为导致尸体腐败,被认为是对亡者的亵渎。

教法规定速葬亡人是“穆思台哈布”(懿行),如果故意拖延时限,则被认为是“麦克鲁亥”(可憎之事)。

其实,速葬亡人的做法从卫生的角度来说,也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尸体久放不葬,容易腐败而污染环境卫生,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时疫造成不良后果。

另外,速葬可以避免对某些权威人物的个人崇拜,因为伊斯兰教严禁各种形式的个人崇拜。

同时亦可减少丧家的精神和生活负担。

因此在现实生活当中,回族穆斯林严格地遵守这一规定。

每遇家中有人去世,大都在24小时之内埋葬。

遇到特殊情况时,如坟墓没有挖好或家中主要成员没有及时赶到等,则都在次日掩埋,最多不超过三天,这已成为回族在丧葬礼俗上的一大特点和守之不逾的习惯。

【第2句】:薄葬。

薄葬是回族丧葬的又一大特点。

有句回族谚语说得好:“无论穷、无论富,都是三丈六尺布”。

这句谚语对回族的薄葬习俗做了很确切的说明。

任何一位穆斯林,无论其生前多么富有或多么贫穷,亡故后一律只用三丈六尺白布包裹后掩埋,身上不穿绫罗绸缎,墓内也不放任何物品陪葬。

《古兰经》指出:“在世时没有信道,临死时仍不信道的人,即使以满地的黄金赎罪,也不被接受,这等人将受痛苦的刑罚,他们绝没有任何援助者”。

(3∶91)伊斯兰教是“两世并重”的宗教,认为一个人今世的血统、肤色和所拥有的财富,及他所享有的声望等,对于他个人后世在真主安拉面前的品德与人格而言,并无任何意义。

安拉赞许的是一个人在虔敬恭顺方面的德行,而不是他临死时带走的财富的多少。

因此,穆斯林认为,厚葬并不能减轻一个人生前的罪孽,也增加不了他的善功。

这是从宗教的角度而言。

与此同时,实行薄葬与回族遵循“厚养薄葬”的传统孝道原则分不开。

厚养是指父母在世时,作子女的尽最大的孝心去赡养,让他们欢愉地安度晚年。

当父母“归真”后,按照教法规定的程序和《古兰经》所允许的范围安葬,而不必大兴土木,大举祭祀,追求虚荣。

回族禁止厚葬,还因为厚葬不仅劳民伤财,增加生者的经济和生活负担,而且会导致坟被盗被毁,使死者和生者都不得安宁,有害而无益。

因此,受伊斯兰教信仰和人生观的影响,回族穆斯林既不遁世,不放弃享受人世间的幸福,同时又更侧重于寻求后世的功德圆满。

尤其对那些老迈而虔诚的穆斯林来说,他们所采取的态度与那些受封建迷信和习俗影响较深的汉族老人不同。

他们既不忙于准备寿衣寿材,不热心于建坟造墓,而是积极参加宗教功修和宗教公益事业。

绝大多数的回族老人他们常常抱着淡泊世事、与人为善的态度,欣然接受传统的薄葬主张,都能以比较平静乐观的心态来对待晚年生活,走向人生的最后归宿。

【第3句】:土葬。

土葬是回族丧葬的主要形式。

《古兰经》晓示,人是由真主用泥土造出来的。

“真主创造你们,先用泥土,继用精液,然后,使你们成为配偶”。

(35∶11)穆斯林认为,人类的亡故是归真复命的历程,是真主使其脱离尘世而回归到无初。

人从泥土而来,死后人的血肉之躯葬于大地,复转成泥土,是一件很自然、清净的事。

所以穆斯林民族都用土葬的形式,这同时也体现了穆斯林复命归真,视死如归的人生态度。

回族的墓穴一律南北向,先就地挖一个方形直坑,深约5至6尺,然后在坑底北侧凿一个偏窑,长约6尺,宽约

【第3句】:5尺左右,足够一人仰卧,高度以一人跪起不碰头为限。

尸体仰卧其中,头向正北,面朝西方(这是因为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在中国的西方向)。

如果坟地是在土质松软的地带,就只挖一个长方形墓坑,长宽深度如前所述。

然后用土坯、石块之类垒砌四周,上面用石或木板覆盖,墓内禁用经火烧之物,如砖、陶、石灰等,墓门以石板或土坯封堵,地面封土呈马脊形,略高于地面,可立一简易标志以资识别。

伊斯兰教反对肆意营造、装饰坟墓。

所以,我们平常所见到的绝大多数的回族坟墓都是一个个简简单单,比地面稍高的土堆,有的树立了一个简易标记,有的甚至连标记也没有。

这一点同其他非穆斯林民族追求墓穴的高贵、华丽之风形成了鲜明对比。

因此在当前一些地方随意侵占耕地,大肆修坟造墓的风气日甚的情况下,回族穆斯林简葬、薄葬的良好风俗是很值得提倡的。

关于回族葬礼的情况,我们再来简单介绍一下,有人说穆斯林的葬礼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葬礼,这一点并不为过。

当一位穆斯林(无论男女、贫富)去世后,其亲友和周围的穆斯林都要为他(她)举行一个简单的葬礼(者那则)。

一来为亡者求恕,向亡者告别;二来以此引起活着的人对人生的警觉并加以思考。

其程序是这样的,在葬礼之前,先在家中或清真寺由专人用清洁的水为亡者洗涤周身(“着水”),洗毕用白布(“克番”)将遗体包裹,放在葬礼现场。

同时,参加葬礼的人也要有大小净,所穿衣服鞋袜干净,否则,会被认为是对亡者的不恭,也不能参加葬礼。

然后由清真寺的阿訇带领全体穆斯林举行葬礼仪式。

在简短的仪式上,要念赞主、赞圣词,

回族老人要去世时阿訇做讨开是什么意思

不是“讨开”,而是“讨白”。

做讨白就是做忏悔,向真主祈求饶恕以前的罪恶,并履行一切教规,古兰经里说,临终做的讨白不被接受,需要及早做忏悔和履行教条。

也有部分教派,临终前请阿訇“念讨白”,大概就是临终前做准备回归的忏悔仪式。

回族人去世后随的礼该怎么说

就是,这个每个地方的说法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这一般情况下都说祭拜

回族去世后后人该怎么祭祀

按照真经典和圣训上,先人死了之后,要自己履行教门上的义功修己行善,自己做一个合格的穆斯林,然后在自己做功修的时候,祈求真主饶恕自己的先人。

这是最好的。

但是伊斯兰传到中国之后,结合了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回族也有了纪念三天、七天、四十天、周年等等,一般请阿訇去坟地或者到自己家里念念古兰经就可以了,叫做“开经”。

8268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