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端午节感言作文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端午节感悟800字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作为中国节日:春节、清明午、中秋之一,端午无疑问是其中最有“热”感的节日。

  作为进入盛夏前的一个节气,端午节显然是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日子,在城市,端午节的三天假日,可能会让很多人考虑出去找个阴凉的地方散一下心,而在农村,端午节确是一个忙碌的节日,因为在中国蕴含丰富的农耕文化之中,端午节代表着夏收秋种。

  在过去的北方,每年过端午正是新麦下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很期待这个日子的到来,因为可以吃到新麦做的各种食品。

而在过去的南方,端午节却是另外一种粮食水稻收获的季节,新打下来的水稻碾成了大米,过节的前一天正好可以包成粽子,然后美美吃上一顿。

  现在,南北差异已经没有那么大,端午节吃粽子,这是全中国人民的一大传统习俗。

  中国人端午节吃粽子的历史由来已久,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开始流传的,那一天人们互相送粽子作为对屈原的纪念。

  粽子还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据说,早在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不过在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晋朝人周处《岳阳风土记》之中就记载道:“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  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在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中国的南北差异也还是存在的。

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今年,你准备吃啥粽子呢

端午节的感想400字作文小学作文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个很有特色的节日。

听爸爸说,端午节由来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每当端午节来临,家家户户,大街小巷都弥漫着:甜甜的,浓浓的节日味道。

今年端午节,妈妈早早开始准备包粽子了。

妈妈包粽子的时候,我最喜欢在她身边转来转去看,只见妈妈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折成一个角,再在折好的角筒放进一些已经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猪肉,又盖上糯米,然后用粽叶把糯米裹得严严实实的。

看着妈妈包好的一个个胖胖的粽子,馋得我直流口水。

端午的前一天,人们把采来的艾篙,菖蒲一同插在门窗上,用来辟邪保平安。

艾草的清香弥漫开来,这股香气很持久。

晚上,还要用菖蒲煎制的水来洗澡,听说它有祛除百病的功效。

这一天,妈妈还给我弄五彩线,绑在我的手腕上。

说这样能祛病消灾,长命百岁。

我喜欢过端午节。

端午节感悟与体会、

端午节,传承了一种情怀,悲壮而凄美,气吞山河。

它向世人所传达的,是一个诗人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高尚风格。

端午节,沉淀了一种精神,厚重而坚固,历久弥新。

它向世人所阐述的,是一个勇士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伟大壮举。

两千多年以来,端午节所特有的这种情怀和精神,从来未曾改变……端午节的粽子真是让人惊讶不已,芦苇的长叶,江南的糯米,还有蜜制的大枣。

包制成一只只粽子,开水一煮,苇叶清爽的香气,糯米浓腻的粘香,还有蜜枣的甘甜,混在一起是怎样的享受啊。

什么样的人会有如此的妙构,让千古的人们都为之沉醉。

许多年过去了,家乡的习俗有的也稍有改变,但不变是淳朴厚道的民风人情,不变的是人们对于端午节的年复一年的欢度;生活的酸甜苦辣或许会磨掉人的棱角,但磨不掉渗入骨髓的乡心乡情,磨不掉珍藏在记忆里一幅幅老照片的温馨气息。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年年岁岁端午节,岁岁年年故乡情,家乡的端午节,我无论在那里,都能闻到麦粑里你的香甜,都能看到到艾蒿里你的容貌。

端午节感悟20字

今天是端午节,一想起来我就不由得想到一个食物-—粽子。

端午的味道少不了粽子,端午的味道少不了温馨,端午的味道少不了幸福。

  早上一起床,我就赖在床上。

过了一会儿我被妈妈的话吸引了,妈妈说今天是端午节,要赶快去爷爷家吃粽子。

听到这句话后,我急忙起来洗漱后去了。

爷爷一看见我就说:“快吃,刚做的粽子。

”我回过神说了一句端午节快乐后急忙开始吃了。

吃完后感觉很舒服。

  到了下午,我又“偷吃”了一个,剥开粽子皮,鲜红的大枣就浮现在眼前了,接着一股沁鼻的糯米香飘来。

我口水直流三千尺,一口咬下去粽子就少了一半。

我这专注的吃着,没注意到爷爷在旁边,我暗暗地说:“遭了,被发现了。

”但心里还是感觉非常温馨,非常快乐,非常幸福的。

  今天是我感觉最好的一天,我的粽子记忆永远都不会忘,今天我体会到端午的味道—真好

端午节的感想

端午临近,沿街叫香囊、艾叶、粽子,不由得勾起时的记忆。

上小学时,那时的日子还苦,每当端午时节,平日里指望母鸡下蛋卖钱过日子的母亲,总是照例狠狠心,攒上十个八个鸡蛋,让我们姐弟几个饱口福。

我们呢,拿着舍不得吃的鸡蛋,拣个大皮厚的,到学校里和其他孩子们玩碰鸡蛋游戏,不管谁的鸡蛋先烂,也不计较输赢,因为都有鸡蛋吃呀

那一年一度的简单游戏,总是让我乐此不彼,至今回想起来仍然是那样的留恋。

现在看来,端午节在儿时的印象中只不过是可以吃鸡蛋解谗的日子,而不是记念屈原大夫的节日。

但似乎也有点模糊的知道,屈原是一个爱国的大臣,因为报国无门而投了汩罗江,却一直对人们纪念他的方式有点不理解,你想,好端端的鸡蛋投进河里,那有多可惜呀

而庆幸的是,我们那里每家每户都是将鸡蛋投进了“五脏庙”里,而没有白白地扔掉。

现在回想起来,要是有什么思想教育收获的话,那就是觉得屈大夫是个好人,起码是因为他,我们才有机会吃上鸡蛋。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儿时那温饱不济的日子也渐渐地淡出了记忆,儿时的我现已为人父,而我试图让孩子也像我一样过端午节的想法,却得不到女儿的赞同,望着女儿眼瞅鸡蛋嘟着小嘴的表情,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今天的端午节到底该怎么过

难道仅仅是为了吃或是敷衍一下过节的形式

物质只不过是节日的载体,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填饱肚子,而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如何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作为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日,表现了人们对他不为个人谋私利而心系国家人民的崇高精神的敬仰之情,是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熏陶的载体。

而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忆苦思甜或者创新过节的形式,而是要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特别是要对孩子们进行优良传统文化教育。

在物质贫乏时代走出的一代人缺少传统文化教育的缺憾,应当从孩子们这一代重新找回来。

在当下洋节泛滥的时代,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渐渐对中国传统节日失去了兴趣,而对西方的节日,什么情人节、愚人节却极力推崇,过得津津有味。

就连不少从传统里走过来的人也都在叹息:年味淡了,节味变了。

难道中国的传统节日真的过时了吗

那流传了几千年、承载了中华历史文明与优良传统的节日难道还不如没有传统文化基础的洋节吗

一位学者说过:“许许多多的习惯,凝结成一个传统,许许多多的传统沉淀为一段历史。

”中国节日作为一种民族习俗,一种历史传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流转变迁和先民们对人生的思索与追求。

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我们民族的血脉与精神。

如春节追求普天同庆、社会和谐,七月七歌颂人间美好爱情,“仲秋”祈祷团圆丰收……千百年来,无论是“大米流脂栗米白”的开元盛世,还是“万户萧凋鬼唱歌”的艰苦时代,不管是白馍换成了窝头,还是窝头换成了菜团,中国人仍然用无限的虔诚演绎着曾经被祖先演绎过的节日,把祖先的印记一路带到今天。

由此看来,过传统节日,重要的不在于过节的形式,而在于节日的内涵,年糕、月饼、粽子、鸡蛋等只不过是节日的道具,倘若忽视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那么节日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暴殄天物的借口,或是刺激消费的机会,那么过传统节日的意义必将大打折扣。

端午节节日感受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传统节日之一。

我发现,我们中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着很深厚的文化背景。

端午节也不例外。

通过查资料的办法,我了解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知识。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有很多,比如:有的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有的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有的说是为了纪念曹娥,等等。

其中,以纪念屈原的说法,影响最大。

据《史记》上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因为他倡导让有本事的人做事,富国强兵,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所以被赶出都城,最后来到了汨罗江边。

公元前278年,屈原眼看楚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遗体,还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等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主要内容有:悬挂菖蒲、艾草,赛龙舟,吃粽子,给小孩子洗艾叶澡等等。

听妈妈说,我们老家桂林那边,端午节是中午过的,也有悬挂菖蒲、吃粽子这些习俗。

端午节这一天,当我还在睡梦里的时候,爸爸妈妈一早就买菜回来了。

等我起床,看到妈妈拿着好几把用红线捆扎好的我不知道名字的青藤树叶之类的东西,我很好奇,便问:“妈妈,你拿的那一把一把的是什么

”妈妈回答说:“是艾叶草呀。

”原来,妈妈买回来艾叶草是准备晚上用来烧水给我洗澡用的。

我对此非常期待。

到了晚上,当妈妈端着一盆用艾叶烧好的水走进浴室里,我闻到了一股清香的味道,原来,看起来那么不起眼的青藤树枝,居然还有这么浓郁的香味儿啊。

妈妈一边为我淋澡,一边嘴里念叨:“洗了艾叶澡,不会被虫咬,宝贝健健康康,活蹦乱跳。

”我听了之后,忍不住跟妈妈说:“这是不是一种迷信呢

”妈妈回答说:“不是,只是过端午节的一个习俗罢了,它沉淀的是我们的一种传统文化,表达的是大人们对孩子的美好祝福。

”我听了之后,心里很受感动。

过端午节,不仅领略到了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更让我感受到了妈妈对我的一片疼爱之心。

我爱端午,更爱传统节日的文化气息

端午节吃粽子的感受三百字作文

端午节,这个与春节、中秋等同隆重,在中国绵延了2000多年的传统节日,在我们的记忆里,除了龙舟竞渡助威鼓响,很大程度上恐怕只能隐隐定格于粽子飘香了。

  自从跨入大学校门及至漂泊而繁忙的求职生涯,对于家乡端午节的印象不仅难以忘却反而更加追忆和怀念。

尽管有时也在街头的摊点和超市买一些粽子吃,但那气氛和滋味却远不能与家乡的韵味相比。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那天家里的各个门上要插柳枝、插艾药,孩子们都要在手上系五色的丝线、身上带装着雄黄等药物的荷包,据说这样可以辟邪和预防蛇蝎、蚊虫的叮咬。

端午节前后,适逢家乡麦收的时节,母亲不只是包粽子,还紧忙着用新磨出的面粉炸油糕、油饼给我们吃。

现在想来,那时的端午节不只有粽子香,还有混合着阳光、汗水味道的麦香,以及民俗的节日氛围。

  在农村乡下,过节归过节,龙口夺食的季节手边的农活是万不能耽误的。

如果天气晴好,父母亲和兄弟们会将新收获的麦粒摊开在门前的打麦场晾晒,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分给我的活计则是负责看护,以防小鸟、家禽啄食。

  那一刻,我常常手拿一只口琴,外加几册连环画书和几只醇香的粽子,或躺或坐在浓密的树阴下,看书看得累了,便胡乱地吹奏一些不成调的音符,或吃一口粽子。

生活的艰辛在我幼小且无忧无虑的心灵留下了记忆的痕迹。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情景多么带有朦胧的诗意,是那样的温馨,且耐人回味。

  端午节像是夹在岁月当中的一枚书签,它每时提醒着我,又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到了,借着端午小长假的机会,我携着女儿提前回到了养育我的故乡,我要让女儿看看家乡的山水和思念已久的外公外婆。

  今年的端午节有着特别的意味,举国民众可以同享调整后的三天假日。

可就在端午节前的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让数万同胞顷刻罹难,他们的世界就此永远地失去了阳光,也不会再有粽子飘香的味道了。

  回家了,我的父母和小外孙女自有一番问候和亲昵。

亲热过后,我和女儿的目光停留在了父母家堂屋正中的桌子上。

那里端端正正摆放着五个翠绿的苇叶包成的粽子,当中的香炉里飘着袅袅的清烟,两边燃着白色的蜡烛。

在我们惊异之时,母亲用哀叹的语气告诉我们:“老天真是作孽啊,地震糟蹋了多少人,这些粽子是咱对死难者的祭拜和祈祷”。

  这就是乡民的节日习俗,这就是平民淳朴的哀悼方式。

  记忆,感触,感动,在山乡农村,在这个端午节。

三年级端午节感受50字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洒雄黄酒,佩香囊……在家乡,端午不仅仅是因为要纪念屈原了,还有包粽子的乐趣,吃粽子的甜蜜,赛龙舟的振奋……

对端午节的感想100字

在我中国有着许许多多古老的传统,现在我为大家说说

端午节又称为,是我们中国十分隆重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前的旧习俗,直到现在人们还在过端午节,它是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初五就是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还有有趣的划龙舟比赛呢

奶奶在家已经煮好了香喷喷的粽子,打开锅盖满屋都飘着粽子的清香,让我闻得口水直流个不停。

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子叶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真是回味无穷呀

吃完粽子后,爸爸带我去看划龙舟比赛,这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可热闹了

比赛开始了,各个队伍都,随着一阵枪声一条条龙舟飞快地划过水面,犹如一支支箭向前飞去。

在场的观众们兴奋喊道着加油加油,在为参赛者加油鼓励,参赛者们听了心里充满了信心使劲地划桨,水花到处飞溅。

各条龙舟你追我赶的,最后,落后的一号终于追上了遥遥领先的二号第一个冲过了终点,观众们不禁欢呼起来,到处都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这真是我最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呀

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还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等着你去找呢

9466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