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醍醐灌顶的心灵禅语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如来智慧,分别三世一切众生、一切国土、一切劫数、一切诸法,无不知者。《华严经》卷五十一,如来出现品

【第2句】:(五)佛法总持智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杂阿含经》卷十,第247经

【第3句】:不计较人生的重重困境,因为每一分钟,我们都能抖落满身重负,放开过往的一切,开始下一段精彩。

【第4句】:世界上存在着众多不同的宗教,唯有慈悲与空性双运的见地,才是我所追求的解脱大道。

【第5句】:复有七法,广施名日福田,行者得福即生梵天,何谓为七?一者兴立佛图僧房堂阁,二者园果浴池树木清凉,三者常施医药疗救众病,四者作牢坚船济度人民,五者安设桥梁过度赢弱,六者近道作井渴乏得饮,七者造作圊厕施便利处。是为七事,得梵天福。《佛说诸德福田经》卷一

【第6句】:把压力当做自然的状态去接受,面对压力,抱定不退缩的信念,勇往直前,才能解决问题。

【第7句】:心中无形的风灾是“无明”,无形的刀剑是“嫉妒心”,无形的鬼魅是“疑心生暗鬼”,无形的心狱是指“入邪道法”。这些无形的心贼会灭除人之善根,毁尽修行之功德林。

【第8句】:以其男女追胜福,有大金光照地狱,光中演说深妙音,开悟父母令发意。忆昔所生常造罪,一念悔心悉除灭。口称南无三世佛,得脱无暇苦难身,往生人天常受乐,见佛闻法当成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下

【第9句】:如果心不造作,就是自然喜悦,如水不加搅动,本性是透明清澈。禅坐的心就像一罐泥水,人们越不理会或搅乱它,杂质就愈会沉淀到罐底,水的自然明净本性也就会呈显出来。心的本性也如此。任其自然,不加改变,就可以找到喜悦与清明的真性。

【第10句】:彼师及弟子,当互审其器,若不先观察,同得越法罪。(古印度)马鸣《事师法五十颂》

【第11句】:谀谄之人不可疗治,奸邪之人不可疗治,恶口之人不可疗治,嫉妒之人不可疗治,无反复之人不可疗治。《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等见品

【第12句】:无似、无对待,无等、常寂静,自性本凝然,是菩提心相。《尼干子问无我义经》

【第13句】:树苗越是小,越是主干突出,少有枝叶,甚至是光秃秃一条,点缀几片叶子而已;长大了,才分枝发权,枝叶繁茂。越是初学的人,越要一门深入;所学深入坚固,则不妨广博,如树分枝成冠,蔚成庄严。

【第14句】:王之养民,当如赤子,推干去湿,不待其言。……王者得立,以民为国,民心不安,国将危矣。《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第15句】:【好心化行动】 有人说“心好就好”,但是徒有好心,如果不去化为行动,就不能成 就好事。世间没有一件容易办成的事,但也没有一件办不成的事。

【第16句】:这就好比同样多的事情,有人为世事所烦扰,忙得焦头烂额,有人却能泰然自若地悉数处理完毕。生活的智者总是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存一颗闲静淡泊之心。生活中的智者虽因忙碌而身体劳累,却因为时时有着一颗清静、洒脱而无求的心,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快乐。

【第17句】:佛陀一再教诫我们:要好好调节自心,把嗔恨、怨嫌之心转化为爱心、宽心,时时刻刻宽恕别人,发挥爱念。

【第18句】:富足的状态:忧患时喜悦,落魄时洒脱富足不是外在的身份,不是金钱的雉砌,也不是以物质衡量的价值,而是一种身心的状态。

【第19句】:一切事物,有利必有弊;唯一的例外便是念佛。念佛有无上利,无一切弊。南无阿弥陀佛。

【第20句】:【禅意人生】【第1句】:掉进染缸里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染缸里感觉良好。【第2句】:所有的痛苦来自选择,所谓幸福就是正确的选择。【第3句】:世界上最苦的孤独不是没有知已,而是遗失了自己。【第4句】:如果我们无法做大事,那么就怀着大爱做些小事。【第5句】:人的烦恼就16个字:放不下,想不开,看不透,忘不了。

【第21句】:悟之乃烦恼即菩提,迷之则北辕而适楚。其渐也,积僧祗之劫数,犹如轮回;其顿也,如屈身之臂顷,旋登妙觉。——《大乘顿教颂并序》

【第22句】:幸福的人生,不是从天天好运开始,而是从不怨悔开始,从欢喜心开始。无怨无悔心欢喜,人生便走上了康庄幸福之道。

【第23句】: 对任何事的过于在意必然要自寻更多的烦恼,花的形态不随观赏者的 意愿而变换,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只是在于你的选择与心态。选择人生的 正面,你就能乐观自信地舒展眉头,面对一切;选择人生的背面,你就只 能是眉头紧锁,郁郁寡欢,最终成为人生的失败者。

【第24句】: 快乐地过就是快乐的一天,郁闷地过就是郁闷的一天。一天 的心情怎样,生活如何,往往取决于自己。

【第25句】: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路有多宽,心就有多宽。如果无路可走,无处可去,被逼到墙角,不怨他人,只怪自己心窄。

【第26句】:烦恼有二,谓住地烦恼及起烦恼。……谓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世尊,此四住地能生一切遍起烦恼。起烦恼者,刹那与心相应。世尊,无明住地,无始来,心不相应。……若复过恒河沙如来菩提、佛金刚智所应断法,一切皆是无明住地依持建立。《大宝积经》卷一一九,胜鬘夫人会

【第27句】:不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要想把产品或自己推销出去,大可不必在乎别人的态度。在生活中批评指责我们的,往往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和最好的朋友,他们的话对我们也是最有益的。最重要的是分清利害,认清自我,完善和提升自我。

【第28句】: 严父慈母的恩情比山高,似海深。佛向性中做,莫朝身外求。在家敬 父母,何必远烧香。不能尽孝,如何礼佛?不能奉亲,如何悯人?只有先 尽了孝道,才可修得佛道。

【第29句】:没有时间老:越忙的人时间越多没有时间老,每一秒钟都可能创造一个奇迹,每一天都会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第30句】:一流的高手参禅悟道,二流的高手只做不叫,三流的高手偶尔放炮,四流的低手到处演讲做报告,五流的低手混私墓,六流的低手混劵商,七流的低手混公墓,八流的混混天天写荐股报告,不入流的骗子偶尔抓个涨停板就大喊大叫。

【第31句】:若我们没有追求究竟解脱,人天果报没有丝毫信赖可靠之处。虽然天王帝释堪为世间应供处,但受业力所牵,仍有天福享尽,沦为受人役使之时;虽然曾是转轮圣王的地位,但受业力感召,仍有堕入恶趣,感受无量痛苦之日。龙树菩萨说:“帝释堪为世间供,以业感召亦堕地,纵然曾为转轮王,于轮回中复成仆。’

【第32句】:【命运在你自己的手中】 别人能够帮得了你一时,但帮不了你一世,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 人能真正帮得了你一世,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第33句】:当你还没有爱上你自己之前,你无法真正的快乐、喜悦、幸福,你也无法把快乐、喜悦和幸福给予别人。还好,每一棵小草,都那么自信,我们才可以看到那一片草原。还好,每一朵花,都骄傲地绽放,我们才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花儿。

【第34句】: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识。何以故?……但有名字故。……名字是因缘和合作法,但分别忆想、假名说。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一切名字,不见故不着。《摩诃般若经》卷一,奉钵品

【第35句】:通过五戒十善来逐步地淡化和拔除自己的杀生心、贪欲心、嗔恨,心和愚痴心,相应地就增长我们的慈悲心、平等心、智慧心和包容心。

【第36句】: 夜晚已经过去,太阳已经升起,不管经历了怎样的噩梦,晨 风都会为我们抚平。那些已经逝去的生灵,是我们必须活着的原因, 在这个速度的时代,天灾和人祸总是并行。是哪一只手制造了夜晚的 。晾悚?生命之轻何以变得愈发不能承受?早晨醒来的人们,在继续上 路的同时,要学会叩问!

【第37句】:已作之罪皆发露,未作之恶更不造,如是三品忏诸罪,皆名第一清净戒。以忏悔水洗尘劳,身心俱为清净器。《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下

【第38句】:释迦不出世,达摩不西来。佛法遍天下,谈玄口不开。——《舒州法华山举和尚语要》

【第39句】:人的心像一块田,你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心胸狭窄的人凡事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其实最后的苦果还是要自己尝。

【第40句】:千帆过尽,江南,在静止的时间里,有情有意的醒着,那些宁静的音符随着莲的幽香,洒落在心,一阕禅语,清绝明净,沧海桑田,在落满尘埃的人间,体会着生命的过程,承担起命运的离散,那个许过地老天荒的城,那杯青梅煎好的茶,依然是当年的味道,而曾经等候的人,是否还会再来。

【第41句】:精进:当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钟,一个懂得事事都应该认真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且懂得生活的人。

【第42句】:忙碌的人时间最多,勤劳的人健康最好。一个人能在忙碌中做到忙而不乱,累而不疲,就能忙得快乐,累得欢喜。无论怎样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存在。忙要忙得有意义,忙中要有闲,要有秩序。在忙中安身立命,在忙中找到成就感,在忙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43句】:习惯有时会成为阻碍你成功的障碍,因此,你要及早认识和克服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第44句】: 人们常叹息自己有心无力,以为一己之力有限。佛陀告诉世人,不要 小看自己,人有无限的可能。世间没有一项事“不能做”,也没有一个人 “无能力”,有的只是不肯做而已。

【第45句】:一位自称为佛门幼稚生的男众来请法:“真有灵魂吗?”师言:“迷者为灵魂,觉者为觉识。”

【第46句】:芸芸众生,本来可以相处自在,过着和乐、安定的生活。但因“心无厌足”,为了多求,难免心起烦恼,增长恶业。

【第47句】:如实知已,以理为依,不由耆长、众所知识补特伽罗:若佛若僧所说法故,即便信受。(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五

【第48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世界上存在着众多不同的宗教,唯有慈悲和空性双运的见地,才是我所追求的解脱大道。

【第49句】:【什么是智慧三】 智慧是生命的真谛和本源,这样的回答仍然是抽象的,我们仍然无法把握。就像我们每一个人并不知道自己长得什么样一样。但是,只要找到一面镜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第50句】:当有慈心于檀越所,小恩常不忘,况复大者!……使其檀越所施之物,终不唐捐。《增一阿含经》卷四,护心品

【第51句】:如何走出一条展现自我价值的独特人生之路呢?一、肯定自己,内心坚定不动摇。二、有确定的人生方向,在现实和利益的旋涡中保持冷静清醒。三、不要总想成为别人,或是超过别人,而要观照自身,认识自己的优势。

【第52句】:【领袖人物】 如果你能为他人的利益而站起来呼吁,如果你能把握机遇,如果你能 保持健康的身体,并且具有超人的智慧、超人的胆量,你就可能是一位领 袖型的人物。

【第53句】:凝眸,含语,细品时光如琉璃,一叶葱茏的绿意,是永驻于春日里的欣喜。心,行于诗意里的芳草萋萋,一眸碧清,涟滟着心的澄净,采一缕荷风,浅然入墨,无需着色,那禅的温热,已然是明媚的素洁。

【第54句】: 一日,行者行走山中,偶见一间草庐,颇为稀奇。推开柴 扉,发现一披发长须的中年人闭目而坐。环顾四周,除了此人,草庐 内空无一物,行者不禁好奇。出草庐,遇采药老农,问之,答日:那 是一位僧人,来此闭关已两年有余。行者问:闭关期间有人照顾他 吗?答:陪伴他的也就那间草庐啦。

【第55句】:万种念头从心生。心生了各种杂念,即使是遥远的东西,都能够加以胡思乱想,引发内心的烦乱。

【第56句】:佛教的真理犹如明灯,将遣除一切众生的无明,并启迪心灵的智慧。跟着真理的脚步,让我们来一趟菩提之旅吧!这一定是一个寂静与安详的旅程。

【第57句】:【修心禅悟】【第1句】:修行是对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第2句】:福报不够的人,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总能看到美好。【第3句】:修行是点滴的工夫,需要日积月累。【第4句】:在顺境中修行,你永远不能成佛。【第5句】: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第6句】:宽恕才能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第7句】: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第58句】:【佛语禅心】 如果你是抱着占有心态,无论你占有什么样的好风水,自然都无法为你服务。因为这样做违背了自然的本性。自然的本性是无我的包容。自然无私地养育着生命,却从来不占有我们的生命。父母之爱也是如此。所以上等风水是我们的心,而打开我们与自然能量的钥匙是孝道。

【第59句】:静水流其心,一切皆安然。红尘,往事,终是淡了,在这场自我的放逐。聆听着,岁月的梵音。如果,我们繁重的思绪,以清透的感悟行走。那么,一切俗世的纷扰,便是禅意中不可言说的了悟。生命中的种种繁华与疼痛,总会随着时光走远。而我们唯一能留下的,只有这些种植心中的梵音,袅袅在每一个晨钟暮鼓。

【第60句】:真正的善良,就像雪山脚下的淙淙细流,每一滴都是圣洁纯净的雪水的聚合体。汇集成溪的善良之水,一路欢歌,荡涤着沿途的污浊、腐朽、风尘,理直气壮地汇人人生的江河大海。清澈的水来自雪山之巅,人的善良来自干净的心底。

【第61句】:不应该挑剔别人的过失,批评别人已做和未做的事情。应该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考虑自己所做和未做的事情。——《佛陀的格言》

【第62句】: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自乐、大名称,但为永灭众生苦,利益世间而发心。《华严经》卷十四,贤首品

【第63句】: 在反省中完善自我 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若心清净,所在之处, 皆为净土。

【第64句】: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四十二章经》

【第65句】:人的品格犹如土壤,佛法就像种子,菩萨的功德就像苗芽,诸佛的境界就像果实。若没有肥沃的土壤,即使播下优质的种子,也长不出挺拔的苗芽,更无法结出饱满的果实。同样的,一个人若缺乏高尚的品格,即使获得殊胜的法教,并专心念佛,也无法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与护佑,更无法成就圣者的任何境界。

【第66句】: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四十二章经》

【第67句】:有多少东西即便占有了,也未必真的属于我们,还可能因为占有而让自己失去太多。很多时候,我们舍不得放弃一个有之无益、弃之可惜的工作,舍不得放弃已经逝去很远的往事,舍不得放弃对权力和金钱的角逐……于是,我们只能用生命作为代价,透支着健康与年华。

【第68句】:婚姻法则:遮遮掩掩过一生,坦坦荡荡过三天。康熙皇帝曾说过一句话:不聋不瞎,不配当家。一个好的婚姻存在于“盲妻子”和“聋丈夫”之间。

【第69句】:如何修禅定?佛日:有着之故行禅定耳!以见吾我便摄息之,是日禅定。——《贤劫经》

【第70句】:【佛心禅语】 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刀枪等武器,而是慈悲。因为,武器只能 制伏人的行为,无法改变人内心的邪恶;而慈悲却能震撼人的心灵,净化 人的身心。

【第71句】:我们的智慧本像月亮一样光明,如果没有被云雾般的烦恼遮住本性,就会永远光明无比;我们的福德本像月亮一样圆满,如果没有被罗喉般的私心毁灭功德,就永远那么充盈。我们对着月亮祈愿吧,愿我们早日去除烦恼与私心垢念,早日回到如月般明亮网满的本性。095。

【第72句】:【心诚意正成正果】 佛心没有远近,人的愿望也没有大小,只要心诚意正,即可修成正 果。

【第73句】:天然璞玉,需要时光的雕琢。锦瑟人生,则要禅心的滋养。且将繁弦急管,交付给丝竹清音;用凡尘烟火,换一盏玉壶冰心。在无常世间,面对不可预测的明天,今日所能做的,就是静心坐禅,养我性情。让自己,慢慢从乱世风烟中走出来,变得干净而明澈。

【第74句】:做人要以静修身,以俭培德,以退处事,以让养心。人心何时知足,知足便足。人生何时闲,偷闲便闲。知足常足心,终身不辱人。知止常止心,终身不耻人。

【第75句】:表面看来,“高”似乎意味着进取,“低”则意味着退步。然而在很多情况下,退步只不过是一种低调的积蓄,是另一种方式的前进,因此“低”最终也能转化成“高”。

【第76句】:【天天禅语】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好人而不追求精神解脱的人生,就好比一个人只为拥有肥沃的土壤感到满足,而不找找种子,不努力耕种,也就不会获得果实一般,不究竟、不圆满。004。

【第77句】:有些人认为,能够做一个好人足矣。你处于暂时的安乐——增上生,并不意味着你已达到了究竟的解脱一一决定善。增上生只是为最终达到决定善的一种暂时的方便条件,而不是终究目标。比如,电梯只是运送我们回家的方便工具而已,没有人会将它当成自己的家,同样的,增上生就像电梯,决定善犹如家园。

【第78句】:若有菩萨将护恶人,不能治罚,令其长恶,恼乱善人,败坏正法,此人实非,外现诈似,常作是言:“我行忍辱”。其人命终,与诸恶人俱堕地狱,是故不得名为忍辱。(陈)慧思《法华经安乐行义》

【第79句】:纷乱的俗世,总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心生则种种法生,法生则种种心生”,既然境由心造,何不在自己的内心掘一座莲池?青莲开则净土在。

【第80句】:禅是无处不在的,到处都有禅机,到处都有禅意。生活在迷失中的人不能领会禅机,感悟禅意,活在禅中而不知禅。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品味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充满着禅,充满着行云流水般的自在与快乐。

【第81句】:生活是一种自我心地的维护,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的境界,如果说禅法是一把钥匙,它需要去开启自己的内心,聊生死从来就不是一句概念,它是生活中的一种真实体验,活一回命运的恍然大悟。

【第82句】:生活中,我们若以一颗禅心行走,就会处处待人和善,事事应对得慈悲,就不会因为得失成败而喜怒,也不会因为过去未来而哀乐。

【第83句】:生命非常短暂,所以要加紧脚步,快速前进,不可拖泥带水,切勿前脚已经落地了,后脚还不肯放开。一证严法师

【第84句】:内不随念转,念起即觉觉即智;外不随境迁,境显即幻幻即空。智空双运,是真正的佛教禅定。

【第85句】:我们只是拥有钱财,福报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具有善用钱财的智慧,否则钱财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就像有些人,没有钱财的时候盼望得到钱财,得到了钱财又觉得烦恼,既不知道如何管理,又不懂得如何善用。所以大多数人的最终结局就是“人财两失”。

【第86句】:【佛心禅语】 犯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知错,不知改正。犯了错误要勇于负责,然 后积极改进,即便是很小的错误,也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第87句】:智者离诸恶,一切皆端严;愚夫由作罪,举身皆丑陋。《大宝积经》卷九十五,善顺菩萨会

【第88句】:善良与正直、爱心、悲悯为伍,与邪恶、阴毒、冷漠为敌。柔软时的善良,可以融化冷敖的冰川;坚硬时的善良,可以穿透任何顽固的岩石。

【第89句】: 除非不得已不要轻易爽约,不管什么原因,爽约既是对别人 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自律。爽约的开销往往需要诚信埋单,爽 约的次数越多,诚信的储蓄就越少,实在得不偿失。今天虽然身体不 适,日头又毒,但还不至于必须爽约,我践约了,身心很舒坦,不适 竟在不知不觉中减了七分。

【第90句】:若见一切法都无自性,即由无自性故,便能安立缘起因果,是为性空现为缘起义;若见一切法唯由分别假立,缘起、因果皆应正理,即由此故,便能引生一切法皆无自性之定解,是为缘起现为性空义。(明)宗喀巴《菩提道次第略论》卷六

【第91句】:真正的宽容,是包容清净的,也包容污秽的,包容爱的人,也包容恨的人,包容善良,也包容邪恶。真正的量大,要像广袤的苍穹,容纳群星也容纳尘埃;要像浩瀚的大海,容纳百川也容纳细流;更要像无垠的虚空,无所不含,无所不摄。

【第92句】:有位青年问:“人生的路,应选择平凡平淡的好,还是冒险激越的好?”师言:“宁取平淡。冒险应是逼不得已的作为,并非存心为冒险而冒险。”又言:“生命不过是广大宇宙中极微末的一点点而已;相对来看,什么才真是伟大高超的呢?怎样才算是激越呢?不如就平淡点,脚踏实地的做人做事。”——证严法师

【第93句】: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 之,其道在一恕字。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凡为外所胜者,皆内不足。凡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 今人见人敬慢,辄生喜愠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第94句】:一、报恩尽责若能有人为彼野狐治疥疮者,野狐必当知恩报恩。而今有一愚痴之人,无有知恩报恩。是故诸比丘,当如是学:知恩报恩,其有小恩尚报,终不忘失,况复大恩!《杂阿含经》卷四十七,第1264经佛言

【第95句】: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诸法亦然,不出于如如。《维摩经》卷上,弟子品

【第96句】: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在生活中透禅机,在保任中证解脱。

【第97句】: 看似精明的愚者,是天下最愚蠢的人,这些人原本是一块废 铁,不过表面镀了一层薄薄的金;看似愚笨的智者,是天下最聪慧的 人,这些人总是神光内敛,破衣烂衫中包裹其实都是真金。

【第98句】:(三)老病死苦有三天使在于世间。何等为三?所谓老、病、死也。《起世经》卷四,佛言

【第99句】:是曾,许一世铅华,轮回了多少烈士暮年,逍遥禅定。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修的荒冢一梦。

17608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