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凯迪社区点赞最多的歇后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堤外损失堤内补】从别的地方来弥补此处的损失。或 说:堤内损失堤外补。申跃中《挂红灯》:“对呀!这就叫堤 外损失堤内补,庄稼损失荒草补。”

【第2句】:【马勺免不了碰锅沿】释义:借指人经常在一起,免不了会发生矛盾。例句:“都是一个单位的,马勺免不了碰锅沿,我看就别去找厂长啦,有问题找他坐下来谈谈,没有到不了底的事。”

【第3句】:戴斗笠打伞——多此一举;双保险

【第4句】:【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非常清楚,清白无暇。袁静孔厥 《新儿女英雄传》:“我两个一块儿工作这么些年真是小葱拌 豆腐,一清二白;别说亲嘴,就连个手也没有拉过呀!”

【第5句】:【先吃肉后啃骨头】先处理容易的,再处理麻烦的。张涛 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从天津的地形出发,攻击天津 的战役部署应该是东西并进,拦腰切断,再分割围歼,先吃 肉后啃骨头。”

【第6句】:【打开天窗说亮话】(惯)天窗:开在房顶上用来采光的装置,似窗。 比喻有话明讲,不隐讳。 也作“推开天窗说亮话”。

【第7句】:【穷不读书,富不教学】见“富不教学,穷不读书”。

【第8句】:【景德镇的大穿——净瓷儿】(歇)景德镇:市名,在江西省东北部,以产瓷器闻名。瓷儿:谐“词儿”。形容词语丰富。

【第9句】:豆腐耳朵——爱听谗言

【第10句】:【火锅】在当今的饮食活动中,火锅是最受人们青睐的饮食之一.最知名的火锅当属重庆火锅。其实,火锅并不是近代人的创举,火锅早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那时不叫火锅,而是叫温鼎(翻译成现代语其实就是火锅)。它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西周时得到发展。它们均属于小型鼎,有着使用方便、易于移动、边煮边食、可涮可食的特点。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各地的温鼎器型相差较大,有方形的,有圆形的,还有带托盘的。从火膛的位置看,有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尽管这些温鼎造型各有特色,但其功能都是一样的,都是用于筵席间加热食物。因为筵席是席地而宴,用当时的鼎加热食物,会烧坏筵席,所以,发明了温鼎,炭火不直接暴露在外,放在筵席上不会造成什么火光之灾。商周时代的温鼎应该说是当代火锅的鼻祖,经过几千年的变迁,材料与外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功能本质却没有变,仍保留着原始的构造。拿出土的温鼎来涮羊肉,一样味美可口。但那是文物,价值昂贵,使不得。

【第11句】:【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释义:文:指周文王。武:指周武王。张:拉紧弓弦,比喻严。弛:放松弓弦,比喻宽。原指周代的文王和武王的治国之道是宽严结合。后比喻工作和生活要适当调节,合理安排,劳逸结合。例句:那是要你们训练中抓紧点。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我刚才下命令要你们休息,你没听到?

【第12句】:【只点火,别加柴】只是引导或煽动,自己不参与。浩然 《艳阳天》:“马之悦追着女人,又小声地嘱咐几句,让女人只 点火,别加柴,适可而止。”。

【第13句】:【 天上掉下来的,地下冒出来的】指不可能,或意外出现,幸 运得到。曹禺《日出》:“您说这钱现在不从四爷身上想法 子,难道会从天上掉下来?”

【第14句】:阎王爷讲故事——鬼话连篇

【第15句】:【癞蛤蟆打苍蝇,将供嘴】释义:癞蛤蟆打苍蝇吃,将供上嘴。比喻劳动所得勉强糊口。例句:三爷,我是癞蛤蟆打苍蝇——将供嘴。我这老胳膊老腿的,不能撸锄杠,才给你们看园子。

【第16句】:【艄公多了打烂船】(谚)艄公多了,没了专一的航行方向,船就会失事。比喻主事人一多,瞎乱指挥,就无法办好事情。

【第17句】:【四六不懂】是一个俗语,在百姓当中比较流行。它是形容一个人不懂事理,形同“二百五”。 “四六不懂”源自骈文体。骈体文词语,四字和六字相间,是为基本句式,俗名“四六文”,曾是撰文造句的经典参照。故此,说某人“四六”,指的是有文化素养,是对其行为规范的褒奖。如果在“四六”后面加上“不懂”二字,形成“四六不懂”句式,就是贬斥。“四六不懂”如同“不三不四”一样,“三四”为好,三、四前面加上“不”字就是贬义。

【第18句】:打着灯笼偷驴子——明人不做暗事

【第19句】:【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谚)比喻人群中要是没有孚众望的大人物,不知名的小人物也可以凑数。 也作山中无老虎,猴子也称王。 山中无猛虎,猴子称霸王。

【第20句】:【打牙祭】(惯)原指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的饭,现指偶尔吃一顿丰盛的饭菜,改善生活。

【第21句】:巧八哥儿拉家常——光耍嘴

【第22句】:【 熬过九九八十一难】唐僧取经,经过八十一难,事见《西游 记》。指经受了艰苦的磨练。成语:历尽艰险。《北京日报》 (1987,12,25):“但是,全面核裁军还有九九八十一难,争取 世界和平的道路还是崎岖的。”

【第23句】:【一个要补锅,一个锅要补】(惯)比喻两人想法合拍。

【第24句】:【金玉有余,买镇宅书】(谚)金玉:喻钱财。镇宅:镇守住宅。指有钱人家钱财多得花不了,便买书作镇宅之物,装点门面。

【第25句】: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第26句】:【和颜悦色买人心】(谚)态度谦和,言谈友善,就会得到别人的好感和支持。指待人和颜悦色是受人敬爱的重要条件。

【第27句】:快马左兜右旋——抖威风

【第28句】:【庙门口的狮子——是石】(歇)石:谐“实”。指事情属实。

【第29句】:猫额上画王字——虎头虎脑

【第30句】:【西凤酒】西凤酒,原名柳林酒,是我国十大名酒之一。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参加“南洋万国赛会”,获奖牌,受到各国评酒专家的交口称赞。西凤酒的名称来自一个久远的典故。传说唐代仪凤年间,吏部侍郎裴行俭欢送出使长安的波斯王子回国,来到扶风郡雍州(今陕西省凤翔县)的十里长亭,发现路上蜜蜂、彩蝶纷纷落地不起,非常好奇。经向路人询问,得知附近的柳林镇有一家酒坊刚从地下挖出一坛窖藏老酒,气味浓香无比,因而导致蜂蝶醉倒,卧地不起。后来郡守便把这坛美酒送给裴侍郎。裴氏非常高兴,即兴吟诗一首:“送君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回朝后,裴侍郎又将这坛美酒献给高宗皇帝,从此柳林酒便身价百倍,被列为朝宴、国宴佳酿。因该酒产自西部凤翔,后来便改称“西凤酒”,一直沿袭至今。

【第31句】:风湿病碰上梅雨天——就要发作

【第32句】:哥哥很懒,经常借故不干活。妈妈生气地说:“要是农民都像你这样,早怕露水午怕热,晚怕蚊子早早歇,你还有得什么吃,有得什么穿啊!”(湖南·醴陵)

【第33句】:南天门搭戏台——唱高调

【第34句】:【得意不可再往】轻易得到好处,可能有圈套,或遭嫉恨, 要警惕。得意,也说:得便宜、得利。清代《儿女英雄传》: “古人说得好:得意不可再往。我邓老九这就够瞧的了,再 说也不可向世路结仇。”

【第35句】:【岩鹰不打窝下食】见“老鹰不吃窝下食”。

【第36句】:【天上下刀子】指遇到危险。刘云若《小扬州志》:“这百年 不遇的好机会,我怎能放过,就是天上下刀子,我也顶着铁 锅出来。”

【第37句】:【挤讹头】(惯)比喻敲诈勒索。

【第38句】:【水有源,病有根】释义:比喻事情发生总有根源。例句:吴为才也哭丧着脸说道:“都是你爹的罪过,可是水有源,病有根,你爹昧了良心也是日本人逼的呀!”

【第39句】:【烧高香】(惯)1指求神佛保佑。 2指心存感激之情。3指送礼。

【第40句】:两条腿穿到一个裤筒里——蹬打不开

【第41句】:【长添灯草满添油】做好充分准备。图书:“如果她们得知 夏天缩短,秋天提前到来这一长期预报,就会在男人意料不 的时候,已经像长添灯草满添油一样,早做准备了。”

【第42句】:地球绕着太阳转——周而复始:东方不亮西方亮

【第43句】:【不怨狼吃羊,是怨羊上坡】释义:比喻颠倒黑白,不辨是非,错怪了人。例句:他祖祖辈辈欺压七里铺人还不够!你倒好,不怨狼吃羊,是怨羊上坡。心疼肚热,咋下得手打孩子?

【第44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释义:不如意的事很多,可跟人说的很少。例句:女亦微启窗棂,停眸相送。俄顷之间,扬帆而去,迅速如飞。黄生盼望良久,不见了船,不觉坠泪。傍人问其缘故,黄生哽咽不能答一语。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第45句】:【严师出高徒】(谚)师傅教导严格,学徒才能获得高超的技艺。指学徒的高水平,离不开师傅的严格教导。

【第46句】:【一个巴掌拍不晌】(谚)比喻单方面的启动引发不了矛盾冲突。也比喻势孤力单的人成不了事。

【第47句】:大麦芽做饴糖——好料子

【第48句】:【汗衫】“汗衫”是男女老少在夏季常穿的上衣,殊不知“汗衫”竟是汉高祖刘邦起的名字。原来,在我国古代,“汗衫”最初被称为“中衣”或“中单”,是一种用纱与绢制成的内衣。《玉台新咏》中“白绢双中衣”就是指内衣。那么,“中单”、“中衣”是怎么演变成“汗衫”之名呢?五代后唐人马缟所著《中华古今注》说:“中单,汗衫也。汉高祖改名汗衫。”对于个中原因,《事物纪原》一书的作者,宋代学者高承解释道:“汉高祖与项羽战,汗透中单,遂有汗衫之名。” 古代的“中单”、“中衣”等“汗衫”,其款式与制材自然与现代的针织汗衫大不一样,但汗衫一词则一直沿用至今。其缘由,恐怕在于其都具有贴身吸汗这一相同之处。

【第49句】:【任它狗儿怎样叫,不误马儿走大道】(谚)任凭狗在路旁怎样狂吠,也阻挡不住马在大道上奔跑。比喻不管坏人如何滋事破坏,也阻挡不了正义的事业向前发展。

【第50句】:【行得端,走得正】行为端正,没做过坏事情。成语:光明 正大。浩然《艳阳天》:“他敢说,自己走的正,行的端,是个 最光明磊落的人。”

【第51句】:阎王给小鬼拜年——弄颠倒了;颠倒着做

【第52句】:【把别人棺材抬到自家家里哭】(惯)比喻把别人的事揽到自己身上,替别人吃苦头。 也作“把别人家的棺材拉在自己门口哭”。

【第53句】:我们村有一家人,去年办厂,今年办店,结果借满了债。人们都说,他们这是烂泥中搬石头——越搬越往下陷。(江苏·无锡)

【第54句】:【白布落在染缸里——洗不清】(歇)比喻冤情洗刷不清。 也作“白布进了染缸——漂不干净”。

【第55句】:【人少好过年,人多好种田】(谚)过年,人少了可以多享受;种田,人多了自然收效快。指享受时人宜少,干活时人宜多。 也作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 人多好做活,人少好吃馍。

【第56句】:一次数学练习课上,老师让我们独立做一道题。我们只匆匆地读了一遍就皱起眉头。这时,老师笑着对我们说:“这样的题得多读几遍,常言说,题读百遍,其意自现,解法乱蹿嘛!”(河南·孟州)

【第57句】:【 事是死的,人是活的】做事要善于动脑子,想办法。浩然 《艳阳天》:“瞧瞧,事儿是死的,人是活的;能人一伸手,一动 嘴儿,事情就好办多了。”

【第58句】:【指桑树骂槐树】(惯)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第59句】:菜刀剃头——与众不同

【第60句】:【通关节】见“打关节”。

【第61句】:【猴子装人,忘了自己长尾巴】释义:比喻伪装有破绽,露了马脚。例句:“茶三钱,他猴子装入,忘了自己长尾巴!”沙木龙机敏地断定:“前次化装成山野傈僳汉子,这回又打扮得像个城里的阔佬,可那刀削脸,深眼窝,鹰钩鼻子,他永远也改不了!”

【第62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释义:屠刀:宰杀牲畜的刀。立地:立刻,马上。原是佛教劝人悔改的话。比、喻改恶从善,做好人。“立地”又作“立刻”。例句:海蛮毫不畏缩,“你跟产:丰特务外逃,当然不是为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第63句】:【警察打他爹——公事公办】(歇)指公家的事按公家规定的章程办理,不徇私情。

【第64句】:小明见又吃萝卜菜,嘟着小嘴说:“不爱吃。”妈妈笑着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河南·邓州)

【第65句】:【一人难称百人意】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称,也说: 顺、合。成语:众口难调。浩然《金光大道》:“我的心到了, 力到了。一人难称百人意,众口难调哇!”

【第66句】:【肺腑而能语,医师面如土】(谚)而:如果。指人的内脏如果能说话,就可证实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那会使医生吓得面如土色的。 泛指只要有事实作证,就容不得人信口乱说。

【第67句】:【老虎吃蚂蚱——不够嚼】(歇)蚂蚱:蝗虫。本指蚂蚱太小,不够老虎嚼一下,转以形容东西太少,满足不了需要;或某事轻而易举,太不过瘾。 也作“老虎吃蝗虫——不够塞牙缝”。

【第68句】:【吃瓜子吃出个臭虫来——啥仁都有】见“嗑瓜子儿嗑出个臭虫来——什么仁儿都有”。

【第69句】:抓不住老虎——在猫身上出气

【第70句】:【打虎不倒被虎咬】(谚)比喻制伏不了强敌,定会遭到强敌的反扑,后患无穷。 也作打虎不着,反被虎伤。 打虎不死,遗患无穷。 打虎不死反伤人。

【第71句】:【家有半斗粮,不当孩子王】指一种社会心态:不愿意做孩 子的教师。阿城《孩子王》:“老话说:家有隔夜粮,不当孩子 王。学生们可闹?”

【第72句】:狗怕棍子牛怕鞭———物降一物

【第73句】:【书无百日工】(谚)书:书法。学写毛笔字,练习一百天是不会见效的。指汉字书法难度很大,必须长期下苦功,方能自成一体。

【第74句】:【搔不着痒处】(惯)比喻没有触及要害。 也作“搔头不知痒处”。

【第75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听不进

【第76句】:【日长无好饭,客长无笑脸】(谚)指客居久了,主人就很难天天热情相待。

【第77句】:【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谚)九十九:指高寿。指晚饭少吃,可以养胃、促进健康,从而益寿延年。

【第78句】:【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释义:比喻对手再强也会有办法制伏。例句: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岂可坐视其猖獗,就没有个赢手。

【第79句】:【做了和尚不撞钟】(惯)比喻占着职位不干实事。

【第80句】:【得罪烧茶的喝凉茶,得罪伙夫吃剩饭】(谚)惹恼了烧茶的,就得喝冷茶;惹恼了做饭的,就得吃剩饭。 指要想在某方面办成事,就万不可搞坏这方面的人事关系。

【第81句】:【庸人多福】(谚)旧指平庸无为的人平安长寿多福气。 也作“庸人多厚福”。

【第82句】:晚饭时,妈妈叫弟弟吃菜,弟弟不肯吃。妈妈一边给弟弟夹菜,一边对弟弟说:“三天不吃青,行路不正经。”(广东·吴川)

【第83句】:村里的史爷爷家请客吃饭,一次就花掉了两千多元。妈妈说:“天上下雨谁不知道,他兜里有没钱还用瞧?还不是打肿了脸充胖子,瘦驴拉屎强支撑呗!”(内蒙古·开鲁)

【第84句】:【门坎子不好迈】(惯)比喻人不好对付。

【第85句】:【 坏的有人抓,好的有人夸】批评坏的,表扬好的。成语:赏 罚分明。电视节目:“开展这项活动,目的在于造成一种坏 的有人抓,好的有人夸的气氛。”

【第86句】:妈妈常劝外公买台拖拉机代替黄牛耕田,外公不乐意,说:“耕牛一步,黄金百斗;老牛爬坡,气死马骡。我可舍不得换!”(湖南·会同)

【第87句】:【难字压顶,寸步难行;闯宇当头,随意纵横】(谚)被困难压住头的人是什么事也做不得的;只要敢闯,就会有希望有前途。指事业上要想有成就,就必须大胆开拓。

【第88句】:【钱能生利,穷能生穷】(谚)钱财能将本生利,富者自然会越来越富;穷人毫无周转能力,在困境中不免越陷越深。指经济上完全陷入被动,就很难摆脱窘困。

【第89句】:【粪堆上长出灵芝草】在条件差的地方,出了人才。姚雪垠 《李自成》:“咱马家祖宗八代没出过排场人,轮到你捞到印 把子,这叫做粪堆上生棵灵芝草,老鸹窝里出凤凰。’

【第90句】:【拍拍脑袋算一个对】人的条件要求极低。老舍《女店 员》:“我们也不拍拍脑袋算一个,我们不喜欢看不起自己的 售货员!”

【第91句】:【抓头不是尾】(惯)形容人急得手忙脚乱,不知怎么做才好。

【第92句】:【牵着鼻子走】(惯)比喻控制别人,强迫其按着自己的意思去做。

【第93句】:【击鼓鸣冤】“击鼓鸣冤”是戏曲和影视中常见的情节,击鼓者常能鸣冤,所以观众津津乐道。它出自何处,真的一击就灵吗? “击鼓鸣冤”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在尧舜之时,就已出现了“敢谏之鼓”。周代时,出现“路鼓”,并有官员守护,供百姓击鼓申冤。古代帝王为了表示乐于听取臣民谏议或冤情,会在朝堂外面悬挂一张大鼓,允许臣民击鼓上闻,这面大鼓因为有“用下达上而施于朝”的作用而被称为“登闻鼓”。晋代以后,朝廷设置登闻鼓成为一种制度。宋、元、明、清等朝代还设有登闻鼓院或鼓厅,以受理四方吏民申讼为主要任务。登闻鼓最重要的作用是使案件直达圣听,直接由最高司法机关裁决。《唐律疏议·斗讼》中记载:“有人……挝登闻鼓,……主司即须为受,不即受者,加罪一等。”唐代柳宗元《先侍御史君神道表》中也说:“有去登闻鼓以闻于上,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可见,击鼓鸣冤使不少案件得以平反。最有名的是南朝梁天监年间中,吉翂的父亲被人诬陷入狱,被判死罪。年仅十五岁的吉扮“挝登闻鼓,乞代父命”,梁武帝萧衍听到后非常感动,“乃宥其父”(《梁书·吉翂传》。可到了宋代,皇帝的想法发生了变化,认为击鼓鸣冤破坏安定团结,因此对百姓击鼓鸣冤作了许多限制,使击鼓鸣冤出现了大倒退,如明代规定“登闻鼓……非大冤及机密重情不得击”《明史·刑法志二》;清代时规定“必关军国大务,大贪大恶,奇冤异惨”才可以击鼓。击鼓人要挨打三十大板。

【第94句】:【虎在软地上易失足,人在甜言里会摔跤】释义:比喻甜言蜜语会使人吃亏上当。例句:曙光,你听过这句话吗?叫做虎在软地上易失足,人在甜言里会摔跤。在外你可不要胡听乱信呀,别以为自己有点小本事就放肆,要不,不管谁,总是要吃亏的。

【第95句】:【 坐大船,划懒桨】比喻在集体中混日子,不努力工作。 《北京日报》(1985,1,14):“多年来,人们习惯于有患同当, 有福同享,坐大船,划懒桨。”

【第96句】:【信誉值千金】见“干金易求,信誉难得”。

【第97句】:杏和麦,如果不熟,总不熟;要熟,很快就都熟了。于是人们总说:“杏熟一天,麦熟一晌。”(河南·灵宝)

【第98句】:牛皮纸上雕花——刻薄

【第99句】:大年初一借案板——大家都忙

17741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