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QQ文案经典摘录歇后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吃了剩饭想点子——光出馊主意

【第2句】:【好经念给聋施主】好话说了没起作用。或说:好话说给 聋和尚。马烽《刘胡兰传》:“我天天说,日日劝,全是为她 好,咳!好经念给聋施主,白费唾沫!”

【第3句】:【不下海,一生不会游泳】释义:比喻不亲身实践,永远学不会本领。例句:渔家的娃子,深深地知道“不下海,一生不会游泳”的道理,闯峡湾,不喝几口海水怎么能闯出来?

【第4句】:【说的比唱的还好听】(惯)指说得十分动人,其实做不到或不想去做。

【第5句】: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第6句】:【聋子的耳朵——摆设】(歇)摆设:用来装饰点缀的东西。指人或物形同虚设,没有实际作用或价值。 也作聋子的耳朵——样子货。 聋子的耳朵——摆个样子。 聋子的耳朵——配相的。

【第7句】:【没毛鸟子天照应】(谚)没长出毛羽的雏鸟,再失去母鸟的哺育,就只有靠老天照应了。比喻无父无母的孤儿,即使无人照料,也会自然成长。

【第8句】:大年三十盼月亮——痴心妄想

【第9句】:【女大不中留】(谚)指女儿长大了就应该出嫁,不可久留娘家。 也作女大不中留,留下结冤仇。 女大留不得,留下惹是非。

【第10句】:【一木难支大厦之将倾】无力挽回失败的局面。成语:回天 无力。姚雪垠《李自成》:“他感觉自己在朝中孤掌难鸣,真 是‘一木难支大厦之将倾’,深深地陷入绝望和愤慨之中。”

【第11句】:【卖萝卜的跟着盐担子走——咸嘈心】(歇)咸:谐“闲”。嘈心:谐“操心”。指操闲心,关心与己无关的事情。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卖萝卜的拉盐担子——攘咸嘈心”。

【第12句】:鸡蛋教训母鸡——岂有此理

【第13句】:【筵席】“筵”和“席”是我国古代铺在地上的两种坐具。《礼记,乐记》有云:“铺筵席,陈尊俎,列笾豆。” “筵”是竹或草制的坐垫。“席”也是草或竹篾等编织而成的坐垫。唐代的贾公彦说:“凡敷(铺)席之法,初在地者一重即谓之筵,重在上者谓之席。”可见铺陈的顺序是:先铺筵在地上,再铺席在筵上。筵比席略长,上下两层合起来,便是筵席。正因为古人席地而坐,饮食宴会都在席上,故而引申出“酒席、酒筵”等词来,到后来,“筵席”作为成桌酒菜的代称。

【第14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第15句】:弟弟因为一件小事和同学吵起架来,妈妈见了,批评他说:“应忍且忍,该耐则耐,省事免灾。你可不要学麻雀吃不下二两谷二小肚量啊!”(浙江·余姚)

【第16句】:【得命思财,疮好忘痛】(惯)刚把命保住了又想发财,疮疤好了就忘了当时的疼痛。指人贪财忘本。

【第17句】:【探花】“探花”指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第三名。它为何叫探花?与“花”有关系吗? “探花”这一称呼,发端于唐代,定名于南宋末年。“探花”最初和名次无关,仅与科举考试的活动有关。当时,科举得中的新进士在喜庆之余,往往举行盛大的宴游活动,因为科举发榜时间在春季,正值杏花怒放之时,人们便称杏花为“及第花”,把进士们组织的宴游叫“杏园探花宴”。宴游时间确定之后,两名最年轻的新科进士便被挑选出来,担当“两街探花使”或“探花郎”,负责采摘都城中的各种早春鲜花,并和其他进士比赛,最先摘得牡丹、芍药等名花的进士胜出,如果“探花郎”不胜便要受罚。此时的“探花郎”只是戏称。到了宋代,随着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成为制度,即在吏部考试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决定录取名单和名次。北宋年间的殿试规则是,进士一甲只钦点三人,并规定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都称榜眼。之所以称榜眼,原因是在榜上,状元姓名居中,第二、三名靠下居左、右两边,像人体的两只眼睛;参见皇帝时,状元在前,第二、三名分列两边,也像两只眼睛的位置。到北宋后期,为对殿试中的第二、三名进士有所区别,人们便只以第二名为榜眼,并开始借用唐代“探花郎”一词指代第三名。但在正式发放的金榜上,第三名的称呼是进士一甲第三名。一直到南宋末年,“探花”方才正式成为殿试第三名进士的专名。

【第18句】:公安局长蹲监狱——以身试法

【第19句】:【无梁桶——枉提】(歇)梁:提把。本指没有梁的桶,想提也提不起来;转指话说了也是白说。

【第20句】:疯狗跳院墙——逼的

【第21句】:【堂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谚)瑞草:吉祥的芳草。即使是芳草,要是长在堂前,也会因为妨碍人行而惹人讨厌。比喻好事做不到点子上,还不如不做的好。

【第22句】:舅舅想再买两头猪饲养,舅妈说:“紧了没豆腐,慢了一锅浆。咱今年粗粮少,过罢年再说吧!”(河南·郏县)

【第23句】:【三国尽归司马懿/三国归司马】全部落人一个人手中。类 以的:三碗倒成一锅。王杏元《绿竹村风云》:“这样,两个弟 妇一改嫁,阿狮三碗倒成一锅,三国归司马了。”

【第24句】:【 吃饱了混天黑】胸无大志,一天到晚,无所事事。类似 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苏叔阳《家庭大事》:“一个个老眉 卡嚓眼的,吃饱了混天黑,可谁也不打算让位。”

【第25句】:【偷鸡猫儿性不改】(谚)比喻品质恶劣的人,走到哪里都会显露出恶劣的本性来。 也作偷食猫儿性不改。 偷嘴猫儿打不改。

【第26句】:草丛里的眼镜蛇——歹毒

【第27句】:【狗肉不上席】这是统行于民间的俗语,现在常用来形容某人素质差难以扶持,不堪任用。也有的把拿不出手的东西用此话作比。其实,狗肉是美食,在先秦不仅可以上席,还曾把狗肉列为祭祀大礼的专用品,在周朝,那时狗肉是周天子专用食品,贵重如金,官员都没有资格享用这种美味。佛教传人后,佛学典籍认为狗是不洁动物,禁止徒众食用,由此影响到信奉佛教的皇帝。南朝宋、梁的皇帝几乎都是佛教的铁杆信徒,他们曾多次颁布禁食狗肉的诏令。唐高祖李渊、女皇武则天都先后颁布《禁屠诏令》,严厉禁止宰杀狗羊。南宋王栐《燕翼贻谋录》载:屠杀狗,吃狗肉都要处以斩刑。到满族贵族入主中原以后,这类规定也没有放松,不仅不能吃狗肉,连狗皮帽子都不能戴。在历史上禁吃狗肉的规定延续如此之久,对于狗肉不能上桌,发挥了持久有力的巨大作用。实际上,不是狗肉不能上席,而是不敢上席。

【第28句】:【走后门】(惯)比喻利用私人关系或行贿等不正当手段达到个人目的。

【第29句】:两个鼻子眼出气——息息相关

【第30句】:池中捞藕——拖泥带水

【第31句】:【六枝儿刲痒痒——敷余着一个】(歇)刲(ku-):抓。痒痒:痒。敷余:多余。指多余的人。也指多此一举。

【第32句】:财主家的狗——认富不认穷

【第33句】:我把小红挨老师批评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们是妈妈姨娘差不离,谁也别说谁。”(江苏·大丰)

【第34句】:茶馆里摆龙门阵——想起什么说什么

【第35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惯)一夫:一人,表示人数少。万夫:万人,表示人数多。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进来。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也作“一夫当关,万夫莫入”。

【第36句】:【求人者常畏人,受人求者常骄人】(谚)求人的人常有一种畏怯的心理,接受人求助的人总有一种傲慢的心理。指求人帮忙和答应帮别人忙,心态迥然不同。

【第37句】:【十年九不收】经常闹灾,庄稼没有收成。西戎《一个年轻 人》:“咱这里是什么土地,十年九不收,有机器抵什么用?”

【第38句】:【露丑不如藏拙】(谚)与其在人前出乖露丑,惹人耻笑,还不如把自己的短项隐藏起来,不让人知道。 指藏拙固然不佳,却比露丑略胜一筹。

【第39句】:【好事全归花大姐,坏事全怪秃丫头】(谚)花大姐:富贵人家的小姐。秃丫头:侍候小姐的丑丫头。 好事情全都归在小姐的名下,坏事情全都扣在丫头头上。借指有功劳都是头头们的,有错误都是手下人的。 也作“好事总归花大姐,坏事总怨秃丫头”。

【第40句】:耗子啃床脚——磨牙

【第41句】:我姑妈家有三个孩子,俩女儿,一个儿子。二表姐排中间,她总觉得姑妈偏心。妈妈知道了说:“头生稀罕老生的娇,挨打受气半中腰。忍着吧!”(河南·濮阳)

【第42句】:【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歇)《西游记》第二回描写,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学成七十二般变化,念个咒语,要变什么就变成什么。形容多变,难以预测。

【第43句】:【锄一恶,长十善】(谚)锄:除去。 除去一个恶人或一种恶类,就等于助长了十倍多的菩人或善类。指除恶比积善的功效大得多。

【第44句】:狂犬吠日——空汪汪

【第45句】:【大懒推小懒】不想负责,互相推委。周立波《山乡巨变》: “你自己没有脚呀?大懒使小懒,还骂人呢。”

【第46句】:妈妈嫌这个月开销大,说吃饭要省着些。我不解地问:“吃饭会吃几个钱,用得着省吗?”妈妈一惊:“嗬!能吃几个钱?喉咙深似海,灶门大如山呢!任意吃喝,有座金山也会吃光的。”(江西·南昌)

【第47句】:【愁一愁,白了头;笑一笑,十年少】(谚)指头发早白,是由愁郁引起的;欢笑能使人变得年轻。

【第48句】:在异国做皇帝,不如在家乡耕地。

【第49句】:开山平地——积少成多

【第50句】:上朝不带奏折——忘本啦

【第51句】:沙锅里煮驴头——脑袋瓜早软了,嘴巴骨还挺硬

【第52句】:【老鹰不吃窝下食】释义:比喻坏人不在自己居住的地方作案。例句:但赵太爷以为不然,说这也怕要结怨,况且做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鹰不吃窝下食”,本村倒不必担心的,只要自己夜里警醒点就是了。

【第53句】:【急惊风遇见慢郎中】谓情况紧急,而行动迟缓。高云览 《小城春秋》:“现在剑平巴眼等着灯灭了。老姚还不来,正 是急惊风遇着慢郎中。”

【第54句】:【有虎父即有虎子】释义:父亲英雄,儿子也英雄。例句:太宗日:“有虎父即有虎子。”遂命领兵三千迎敌。

【第55句】:【青蛙要命蛇要饱】谓都要生存,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欲 望,不顾别人死活。相关的:蛇要吃饱,不知青蛙要命。陈 登科《赤龙与丹凤》:“今天我要把话说清楚:青蛙要命蛇要 饱。他不为老家出力,谁又去为他卖命?”

【第56句】:耳朵是跟兔子借的——可灵啦

【第57句】:【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释义:蚍蜉:大蚂蚁。撼:摇撼。嘲笑人不自量力。例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第58句】:【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修身】(谚)重裘:加料的皮毛衣裳。谤:诽谤。指解救寒冷的有效办法,最好是穿上加料的皮毛衣裳;抵御诽谤的有效办法,最好是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也作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 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第59句】:我虽然总爱花零钱。可有时一天只花一角钱。妈妈说:“一角钱?燕子衔泥垒大窝。”(山东·昌乐)

【第60句】:【驴不知自丑,猴不嫌脸瘦】(谚)比喻人总缺乏自知之明,看不到自身的错误和短处。

【第61句】:离水的胖头鱼——干张大嘴

【第62句】:【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谚)旧指说理的秀才遇到不讲理的大兵,再有理也没法说清。泛指和蛮不讲理的人是无法讲道理的。或指讲理要看对象。 也作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秀才碰上兵,有理讲不清。 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

【第63句】:【男拜观音女拜佛】民间有“男拜观音女拜佛”的说法,走在大街上你也会发现“男戴观音女戴佛”的现象。 “男拜观音女拜佛”的说法主要来源于民间,但它的形式重于意义,体现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渴望和谐社会的愿望。女性,往往多愁善感,而佛的宽容大度、静默恰好可以化解难以解开的愁绪。所以,女子佩戴佛,可促使自己平心静气,冷静从容,豁达心胸,积极进取。这样一来,少了些许嫉妒和小心眼,不再捕风捉影,少说别人的是与不是,多一些宽容豁达,能像弥勒佛菩萨一样海纳百川,从此快乐似神仙。而作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生活当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以及会受到多种不良诱惑的影响。他们难免性情变得暴躁起来,而且容易起争斗。因此,常拜观世音菩萨,能让男人少一些残忍和暴力,多一些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的慈悲与平和,一生平平安安,快乐如意。

【第64句】:【借债容易还债难】(谚)借债虽不怎么费事,但归还债务,连本带利会无力承受,那却不容易。诫人不可轻易借债。

【第65句】:【 人有脸,树有皮】人有羞耻心。反义说:人怕没脸,树怕 没皮。类似的:人怕不要脸,驴怕卧磨道。《诗经》:相鼠有 皮。海外张爱玲《连环套》:“人人有脸,树树有皮,我不是你 买的,我就由着你欺负么?”

【第66句】:生铁犁头——宁折不弯

【第67句】:【打不掉马蜂窝反螫了自己的手】释义:螫:蜇。比喻没整了别人,自己反而吃了亏。例句:女人坐起来,冷冷地说:“看打不掉马蜂窝反螫了自己的手!”

【第68句】:蜂多出王,人多出将。

【第69句】:【不打不成相识】(谚)指人与人之间,往住在发生冲突后,结识乃至成为朋友。 也作不打不相识,不骂不要好。 不打不相识,不争不相亲。

【第70句】:【年】“年”既指新年元旦,又指春节。那么,年是怎么起源的呢?源分两处。一是典籍,一是民间传说。先说典籍。据我国最早的词典《尔雅·释天》记载:“夏日岁,商日祀,周日年。”这说明周朝才开始叫做“年”。后来唐太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曾改年为“载”。唐肃宗至德三载(公元758年)又改“载”为“年”。一直到辛亥革命后,我国实行公历,将公历一月一旦称元旦,改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但年作为一个传统民俗节日一直存在。考古学家认为“年”的基本概念,大约是从新石器时代初期开始的,而它的概念初义来自农业。《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中说:“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所谓“大有年”,就是大丰收。另外,《说文解字》也云:“年,谷熟也。”这样,“年”就是庆贺丰收喜悦的意思。以后,人们便把谷物的一熟算作一年,庆祝丰收当在冬季农闲的时候,冬春交换之际,一年又起。再说民间传说。传说远古的时候有一种怪兽叫“年”,头上长独角,口似血盆,体大如牛,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使出来掠食噬人。开始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中。有一次,“年”来到一家门口,恰巧这户人家穿着红衣服,点着竹子取暖,燃烧的竹子啪啪爆响,“年”吓得掉头逃跑。大家便效仿这户人家的做法,把“年”驱赶出去,于是,三十晚上,初一凌晨就称“年”了。后来就形成了放爆竹、贴对联的风俗了。

【第71句】:【得了三分颜色就要开染坊】(惯)染坊:给织物、衣服等染色的作坊。比喻别人给了点儿好脸色,就得意忘形起来。也比喻别人给了点好处,就得寸进尺或产生非分之想。

【第72句】:【钱有磨盘大,胆比绿豆小】(惯)形容人既贪财又胆小怕事。

【第73句】:【大饥食宜软,大渴饮宜温】(谚)指人在极度饥渴的时候,只宜进软食,饮温水。

【第74句】:【放隔山炮】(惯)比喻所采取的行动威力很大,在这个地方行动,其他地方也受到影响。

【第75句】:我有个小妹妹,整天话特别多。一次,妈妈笑着对她说:“你呀,真是个打不尽的芝麻,摘不尽的棉花,整天说个没完没了的,有时候还真烦人。”(湖南·郴州)

【第76句】:小军刚从劳教所释放,心情沮丧,热心的五婶开导他:“没有拉不直的绳子,没有改不了的过错。今后要好好干,重新做人,浪子回头金不换嘛!”(湖北·宜昌)

【第77句】:风匣改棺材——装入

【第78句】:有人说小宝那么瘦,肯定是有病。小宝妈说:“瓜好不在大小,健康不在胖瘦。我儿子的身体好着呢!”(广东·龙川)

【第79句】:懒老婆上鸡窝——奔(笨)蛋

【第80句】:【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指要质量好的,不要次的。 成语:宁缺毋滥。张贤亮《绿化树》:“我是宁吃仙桃一口,不 吃烂梨半筐。要吃,就焖干饭!”

【第81句】:【在刀刃上试脖子软硬】(惯)比喻拿生命去冒险。

【第82句】:大海里扎猛子——有本事尽管使

【第83句】:【开口见喉咙】(惯)指一张口就知道他想说什么,或一说话就暴露了他的真实意图。

【第84句】:【田舍翁亦当积三斛麦】(谚)田舍翁:庄稼汉。斛(h0):旧量器,容量为五斗。就连普通的农夫也应积存一定数量的麦子。指人人都应有点积蓄,以备急需。

【第85句】:【拒人于千里之外】(惯)形容态度傲慢、冷淡,使人难以接近。

【第86句】:【天冷不冻下力人】(谚)下力人:卖苦力的人。指干体力活的,出力越大,体内热力越充沛,因此天气再冷也不怕。

【第87句】:【肉烂骨头在】谓主要部分还在。柳青《铜墙铁壁》:“‘只 怕你那伤越来越重。“肉烂骨头在!”’

【第88句】:【窗户里走人——连门道都没有】(歇)门道:门径。指没有做事的诀窍或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89句】:【现钟不打打铸钟】释义:比喻现有的不要,却寻求没有把握的。例句:众人道:“说甚么乱话!‘现钟不打打铸钟’?你现揭了榜文,教我们寻谁!”

【第90句】:【如入宝山空手回】比喻放过了好机会,很可惜。清代《儒 林外史》:“放着这样一注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 回?”

【第91句】:狗戴嚼子——胡勒(胡闹)

【第92句】:【出恭】“出恭”是人厕的雅称。“恭”是尊敬之意,这么一个高雅的词儿怎么会和入厕扯在一起呢?这要从明代科举考试说起。明代科举考试的考场,设有“出恭人敬”牌,以防止士子擅离座位,有事经批准,领“出恭入敬”牌后方可出入。同时考试时间颇长,人总会有三急要出出人人,凡出去方便者,也要申领“出恭入敬”牌,托于胸前,按指定地点去解决,迅速交牌回位。此牌写得清楚,要出入恭敬,意思是轻去轻回,不得喧哗,保持试场安静,以防影响他人考试。因考生上厕所时必须领此牌,故后世习称大小便为“出恭”,并谓大便为“大恭”,小便为“小恭”,连放屁也称“虚恭”,可见读书人真能整词。

【第93句】:【蛟龙本非池中物】释义:蛟龙:古代传说能兴风作浪、发洪水的一种神龙。比喻英雄人物总有施展才能的时候。例句:袁金铠笑呵呵地说:“雨亭,蛟龙本非池中物!你真有远见。”

【第94句】:【八抬大轿拾不去】八人抬的大轿,接待隆重,表示坚决不 去。古华《浮屠岭》:“莫要等我冷了心,你再打发八抬大轿 来抬,我都不会去你那个鬼浮屠岭。”

【第95句】:水到屋边帆到瓦——水涨船高

【第96句】:【不忧年俭,但忧廪空】(谚)年俭:农业歉收的年景。廪(IIn):粮仓。不愁当年的农作物歉收,只愁囤里无积粮。指粮食的积贮是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

【第97句】:【 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为了追求个人名利地位,牺牲别 人。张洁《沉重的翅膀》:“他从来把话说在明处,不背后整 人,不编排事情算计人,不背地里打人的小报告,踩着别人 脊背往上爬,也不给人小鞋穿。”

【第98句】:【吃个鸡蛋还得挑四棱的】(惯)棱:棱角。形容过分挑剔苛求。

【第99句】:筛子里的米粒——无孔不入

18424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