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文案值得好好读一遍!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瓜好吃,夜难守】释义:看瓜守夜很辛苦,不容易。例句:他边吃边称赞说:“看二大爷哕,这些瓜都能叫上名呀!有的说:瓜好吃,夜难守。大爷一个人睡这里不怕呀?”

【第2句】:【身弱鬼来缠】(谚)指身体衰弱的人,常会招来邪魔缠身。也借指主事人软弱无能,就会有坏人乘虚而入,滋事破坏。

【第3句】:【有今天没明天】(惯)1指人年老或病重,将不久于人世。2指生活贫困,今天有吃的,明天的还没有。 也作“有今日没明日”。

【第4句】:【数核桃打枣】(惯)比喻责骂这个,训斥那个。

【第5句】:【 放.长线,钓大鱼】从长计议,不要急于求成。李晓明等 《平原枪声》:“何必打草惊蛇呢,不如放长线,钓大鱼。”

【第6句】:【烂透了的老倭瓜,一肚子坏水】释义:老倭瓜:成熟的南瓜。比喻人坏主意多。例句:可他心毒手狠,像个烂透了的老倭瓜,一肚子坏水。

【第7句】:【失贼遭官】(谚)失贼:失盗,家中被盗。遭官:报案到官府,又遭官府勒索。指旧时官盗虽名分不同,但害民扰民是一样的。 也作失贼追赃,余财未尽。 失贼经官,破财不尽。

【第8句】: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第9句】:【上床夫妻,下床君子】(谚)指晚间上床共枕,白天相敬如宾,才是好夫妻。 也作上床夫妻,落地君子。 上床夫妻下床客。

【第10句】:一个翠鸟一个画眉——难得同心

【第11句】:【 刀刀要见血/拉口子要见血】做事要有实效。成语:刺刀 见红。清代《L女英雄传》:“这姑娘是天生半分不认错,一 字不饶人,拉口子要见血,刨树要搜根儿的脾气。”

【第12句】:【脑袋里少根筋】思想简单,缺少心眼,或在某一方面不善 于思考,意识不到。或说:脑筋里缺根弦。王安忆《文革轶 事》:“她们这些张家后代,由于养尊处优缺少世事的锻炼, 个个脑筋里都像缺根弦似的。”

【第13句】:【人之相去,如九牛毛】(谚)去:差别。九牛毛:九牛和一毛,比喻差别之大。指人和人不能比,相差太大。

【第14句】:铁打的钉耙———把硬手

【第15句】:对着镜子做戏——咋好看昨比画

【第16句】:【顺着好吃,横着难咽】见“竖的好吃,横的难咽”。

【第17句】:【敌强用智,敌弱用势】(谚)如果敌人强大,就用智谋取胜;如果敌人弱小,就用强力征服。指或用智,或用势,不能死守一法,要视敌方的强弱而定。

【第18句】:【挖窟窿打洞】(惯)比喻到处钻营。

【第19句】:【不知道天高地厚】释义:不了解客现实际情况,对自己估计过高。例句:不过,潘秀娅——这位一会儿便要坐着出租小轿车来的新娘子,绝不是那种不知道天高地厚、贪心不足的人。

【第20句】:器乐合奏——大吹大擂

【第21句】:【有其师必有其徒】(谚)指有什么样的师傅,就会教导出什么样的徒弟。 也作“有什么师傅,有什么徒弟”。

【第22句】:【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谚)官场的人见了面,都说不当官是最好的,可在山林间没见到过一个由官场退下来的人。指官场的人不愿为官是假,贪婪权势惟恐丢官是真。

【第23句】:【万变不离其宗】(惯)宗:宗旨。 指形式上千变万化,本质却没有变。

【第24句】:【酱锅里煮元宵——混蛋】(歇)本指浑浊的球形东西,转指不懂道理或不明事理的人。含责骂意。

【第25句】:【瞎子发眼——豁出去】(歇)发眼:害眼病。豁出去: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去做。本指眼睛已经瞎了,再害眼病也不在乎;转指没有顾忌,舍得付出任何代价。 也作瞎子发眼——豁出来。 瞎子害眼睛——豁出去。

【第26句】:盖上筛子蒸饭——出气不在一处

【第27句】:海里的浪花——不是吹的

【第28句】:千只麻雀炒盘菜——多嘴多舌

【第29句】:【为人不当差,当差不自在】(谚)当差:旧时在衙门受人指使跑腿打杂的人。指做人不可当差,当差的人由人摆布,身不由己。 也作为人别当差,当差不自在。 为人莫当差,当差不自在。

【第30句】:【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释义:吃了人家的宴请,接受了人家的馈赠,说话办事就不容易坚持原则。例句:方亦鹏就曾屡次善意地提醒邢耀宋,要他保持应有的警惕,特别是不宜随便接受他们馈赠。“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真是一点也不假的大实话。

【第31句】:【和尚脑袋——一溜净光】(歇)形容光光的,什么也没有。

【第32句】:【把守山门的哼哈二将,不镇庙还吓人哪】释义:哼啥二将:佛教守护庙门的两个神,形象威武凶恶,看了使人害怕。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他们两个被描写成有法术的督粮官,一个鼻子里哼出白气,一个口里晗出黄气。后来用“哼哈二将”比喻有权有势的人手下的两个得力帮手;也比喻狼狈为奸的两个帮凶。哼哈二将虽然不镇庙,可是还能起吓唬人的作用。比喻有某种身份的人,在客观上就起某种作用。例句:有咱们在干部里面掺和着,不管他拿咱们当不当神仙拜,咱们俩总是把守山门的哼哈二将,不镇庙,还吓人哪。

【第33句】:【阎王不嫌鬼瘦】(谚)鬼再瘦,阎王也不会可怜,不会放过。比喻压迫者与剥削者,对劳苦大众的压迫与剥削,从来都是残酷无情的。 也作阎王不嫌小鬼瘦。 阎王顾不得鬼瘦。

【第34句】:【抓条岔道跑到底】(惯)比喻坚持走错误的道路而不悔改。

【第35句】:【老伴】“老伴”这个称呼,现在一般用于老年夫妇之间,在城市这种称呼比较普遍,在乡下还有不知其意的。本人就曾遇到一个民工,我说自己的老伴如何如何,它不知所云。 “老伴”原是太子对老太监的称呼。明朝宪宗皇帝朱见深册立九岁的儿子为太子,派在宫中服役多年的太监覃吉做典玺局的郎官,专门照管太子的生活和学业。覃吉为人正派,忠于职守,太子极为尊敬和爱护他,称他作“老伴”。后来,“老伴”才转化为老夫老妻之间的称呼。

【第36句】:【屋里点火外头亮】(谚)比喻避着人在自己家里做事,四邻八舍的人其实知道得一清二楚。

【第37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情况起了极大的变化。多指不 会永远处于不利地位。类似的:三年水流东,四年水流西。 每外聂华苓《失去的金铃子》:“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 西,有的佃户反而发起来了。”

【第38句】:【哑巴见面——没说的】(歇)指无话可说或不说话。也用来称赞人或事物完美,没什么可指责、挑剔的。

【第39句】:晚上,做完作业我感到有点饿,就跟妈妈要求到外面买点好吃的。妈妈说:“外面很冷,穿厚点儿。”我说:“没事儿。”妈妈笑着说:“为了嘴馋,不怕受寒。”(河南·卫辉)

【第40句】:鸟笼里的小鸟总是上下蹿来蹿去地跳着不吃食。原来,奶奶喂了它一些陈谷子。我要给它换些新的,奶奶却说:“不用管它,槽里有草饿不死驴!”(山东·莱阳)

【第41句】:【变戏法的瞒不过打锣的】(谚)打锣的是变戏法的合伙人,变戏法的一举一动,打锣的最清楚。指凡瞒人的事情,总哄不过知情者。

【第42句】:【上山容易下山难】(谚)指上山时重心在前,好用力;下山时脚步不稳,易打跌。也比喻人的社会地位上升时神情慰悦,下落时颜面无光。

【第43句】:妈妈无论什么时候叫我学习,我都有理由拒绝。妈妈说:“你呀,早怕露水午怕热,晚怕蚊子早早歇。”(安徽·巢湖)

【第44句】:【上刀山,下火海】释义:比喻奋不顾身,进入危险境地。“下火海”又作“跳火海”。例句:虾仔痛心地说:“我有错,我有罪,要改正错误,戴罪立功,只要用得着我,上刀山,下火海,我虾仔都敢去+。”

【第45句】:【黄瓜菜都凉了】释义:黄瓜菜本来就是凉的,这是一种诙谐的说法。比喻什么都晚了。例句:刘三儿傲慢地挺起胸脯:“要指望着你们两个找葫芦,黄瓜菜都凉了。”

【第46句】:【石头蛋腌咸菜——一盐难进】(歇)盐:谐“言”。进:谐“尽”。指事情说来话长,一句话讲不清楚。

【第47句】:【蛤蟆蝎子屎壳郎,各人觉着各人强】(谚)蛤蟆、蝎子和屎壳郎,全都是有毒或有害的昆虫,可它们各自还觉得它们了不起。比喻素质低劣的人往往还盲目自大。

【第48句】:不是鱼死,便是网破——有你无我

【第49句】:【宁失一人喜,不结千人怨】(谚)宁可失去顶头上司的欢心,也绝不使群众抱怨怀恨。指做事不能为了讨好当官的而坑害群众。

【第50句】:一起吃才甜,一起抬才轻。

【第51句】:墨汁煮元宵——漆黑一团

【第52句】:小姑要嫁人了,直嫌爷爷给她置办的嫁妆少。爷爷的态度很坚决,说:“陪不尽的闺女,办不尽的年。你甭挑剔了,就这了!”(江苏·赣榆)

【第53句】:猴子吃辣椒——抓耳搔腮

【第54句】:孤雁出群——总在前头

【第55句】:妈妈让我做一道奥林匹克数学题,可我怎么也做不出来,就顺口说:“唉!这道题怎么像打了个死结似的。”(浙江·桐乡)

【第56句】:【和气生财】(谚)指待人和气,彬彬有礼,自然就能得到顾客的满意,生意好,多赚钱。为商业场中的常语。

【第57句】:【背乡出好酒】释义:背:偏僻。比喻偏僻、不起眼的地方出入才。例句:别看咱们的胡同小啊,背乡出好酒!

【第58句】:老龙王投江——死得其所

【第59句】:我在帮妈妈做饭时,火总是不旺,我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说:“人要实,火要虚,落透灰就旺了。”(河北·石家庄)

【第60句】:玻璃缸里养鱼——大不了

【第61句】:星期天,我也想炒个菜露一手,可妈妈却怕我炒坏了,不答应。爸爸在一旁说:“不是撑船手,不来弄竹竿。他有心学学,就让他试试!”(江苏·丹阳)

【第62句】:【牙齿上刮下来的】(惯)比喻舍不得吃用省下来的。

【第63句】:【树大分权,人大分家】(谚)树长大了,自然要分权:人长大了,自然要分家。指兄弟长大成人,各分门户各成家是顺理成章的事。 也作树大开权,男大分家。 树大分枝,家大分居。 树大分权,女大离家。

【第64句】:【紧行无好步】见“急行无好步”。

【第65句】:【一斤肉包的饺子——好大皮子】(歇)皮子:本指包饺子的面片儿,转指外表、架势。指人派头、架子大。含讥讽意味。

【第66句】:【七两为参,八两为宝】(谚)参: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肥大,有滋补作用。七两、八两:均为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七两重的参称人参,八两重的参称宝参。指人参能长到半斤重,就是难得的宝物。

【第67句】:【比登天还难】(惯)极言事情之难办。指事情不可能办成。 也作“比登着梯子上天还难”。

【第68句】:【经风雨,见世面】(惯)比喻经历各种磨难、考验,增长知识才干。 也作“经风浪,见世面”。

【第69句】:【不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一 律不说话,不表示态度。成语:明哲保身。清代《红楼梦》: “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 难十分去问他。”

【第70句】:【 乖子看一眼,呆子看到晚】聪明人一看便知道,瞒不过聪 明人。朱自清《女人》:“我们地方有句土话说:乖子看一眼, 呆子望到晚;我大约总是在乖子一边了。”

【第71句】:小玲找不到小刀,就用菜刀削铅笔。她妈妈看见了,说:“你是吃饭用火钳,烧火用筷子。”(四川·渠县)

【第72句】:吹牛皮不犯死罪——大话由你说

【第73句】:【 新来乍到,摸不着】锅灶原指新媳妇刚到婆家,尚未上灶 做饭。借指刚来,不了解情况,不熟悉。陈登科《风雷》:“我 们这里有句俗话:新来乍到,摸不着锅灶。你要多住几天才 能了解。”

【第74句】:【脚不点地】(惯)形容走得飞快或不停地走。 也作脚不沾地。 脚不停趾。

【第75句】:【藏了和尚藏不了寺】(谚)和尚: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指和尚能躲藏起来,寺院却无法躲藏。常比喻躲避不是个办法,事情终得要解决。 也作“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寺”。

【第76句】:爸爸性格倔强,做事说一不二;妈妈是火爆子脾气,得理不让。俩人常常“舌战”不止。奶奶说:“这过日子比树叶还稠,你俩天天石板上摔乌龟,硬碰硬,哪能行?”(河南·新安)

【第77句】:【好货不怕行家瞧】(谚)行家是最识货的。只要货好,就不怕行家反复验看。指优质货物不会在行家眼中降低了品位。

【第78句】:眼睛盯着鼻尖——只看一寸远:目光短浅

【第79句】:三十三头牦牛拉不回——倔脾气

【第80句】:鳄鱼的眼泪——信不得

【第81句】:【城狐不灌,社鼠不熏】(谚)城墙上的狐狸窝不可用水灌,不然会毁坏城墙;社庙的老鼠洞不可用火熏,不然会烧毁社庙。指邪恶有所凭借便难以清除,常借指帝王左右的佞臣无法铲除。

【第82句】:吃饭的时候,我掉了好多饭在地上,老祖母看见了说:“你看,饭把你的脚面都砸肿了。”(四川·西昌)

【第83句】:【聋子放炮仗,散火听不见响,只见烟火散】借指散伙,结 束。清代《红楼梦》:“外头已经四更多了,依我说,老祖宗也 乏了,咱们也应该聋子放炮仗,散了罢?”

【第84句】:【百样米养百样人】(谚)指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思想、性格与志趣。

【第85句】:【物以少为贵】(谚)指事物总是稀少了就显得珍贵,越多越不值钱。 有时也指人。 也作物以稀为贵。 物以罕为贵。

【第86句】:村里有一对夫妻,男的秃女的瞎,却生了一个又漂亮又聪明的小孩。村里人惊叹地说:“这真是烂猪窝里出好笋。”(江西·余江)

【第87句】:【官不离印,货不离身】(谚)当官的要守住自己的官印,卖货的要管住自己的货物。指人们借以谋生的东西,必须随身携带,不可轻易离身。

【第88句】:夜猫子借鸡——有去无回

【第89句】:【哪块黄土都能落脚,哪棵树上都能搭窝】(谚)落脚:安家落户。搭窝:像鸟一样筑巢歇息。指任何地方都可谋求生活的出路,不必死守在一个地方受困。

【第90句】:【大年初一捉个兔子——有它也要过年,没它也要过年】(歇)比喻有没有某人或某物都不会影响事情的进展。

【第91句】:人皮包骨头——心里脏

【第92句】:【穿钉鞋走泥路——步步落实】(歇)钉鞋:一种旧式雨鞋,鞋帮用桐油油过,鞋底钉有大帽钉。本指行走时脚步很稳,转指做事扎实、稳妥。

【第93句】:我平时做事总是做不好,可又找不出其中的原因。刘老师对我说:“不会走路跑烂鞋,不会烧水枉费柴。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方法,没有正确的方法不行。”(广东·龙门)

【第94句】:树从根上吸取营养,人在群众中得到成长。

【第95句】:出笼的鸟儿——自由飞翔

【第96句】:【跟着狼吃肉,跟着狗吃屎】释义:比喻跟着能力强的人吃香享福,跟着能力差的人吃苦受罪。例句:郑书记,原来大伙儿还不觉得您怎样,龙书记这么一来,大伙儿还是觉得您亲。跟着狼吃肉,跟着狗吃屎。

【第97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谚)没有家亲作内应,就不会引来外部的邪魔鬼怪。指外部的邪恶分子到内部来捣乱,总是内部有人勾引。 也作没有家贼引不进外鬼来。 无家鬼送不了家人。

【第98句】:【严师出高徒】(谚)师傅教导严格,学徒才能获得高超的技艺。指学徒的高水平,离不开师傅的严格教导。

【第99句】:瓦罐里冒烟——土里土气

17315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